原创 刘博团队
毫无疑问,现在房地产的“周期时钟”正运行在冬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74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土地成交价款6061亿元,下降46.88%。

单月来看,10月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分别为983万平方米和1037亿元,二者同比下降53.1%和49.7%。

土地成交面积和金额腰斩,会有什么影响?
最直观的影响是,未来两年,住宅的供应量(面积)将出现断崖式下跌。
据CRIC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含宅地块通过招拍挂方式成交的土地总建筑面积约173549.35万平方米,较2020年下跌23.96%。
截至2022年11月16日,全国含宅地块通过招拍挂方式成交的土地总建筑面积约72756.17万平方米,较2021全年下跌58.08%。
若加上2022年最后一个月的成交估算,2022年全年较2021年成交面积仍有约五成的跌幅,可谓“腰斩”。
注意,这个数据反映的是成交土地总建面,比土地成交金额更直观,代表未来住宅供应面积。

从图上可以看出,2022年房地产市场太冷,拿地减少,代表未来房屋供应面积的柱子短了一大截。
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认为,楼市也开始进入“猪周期”了。
也就是说,随着明后年住宅供应量大幅降低,房地产的冬季终将过去,进入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通道。
这和猪周期的规律何其相似。
大约每四年一遇的猪周期,勾勒出了当期猪价和后续供应之间的传导效应。
猪价上涨,养殖户会增加产能,随后市场进入供应过剩、猪价下跌的过程。
猪价下跌,养殖户由盈转亏,无利可图,便开始减少产能,供应减少后,猪肉又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逐渐恢复景气,养殖户扭亏为盈。

现在房地产市场,正好走到了底部这个阶段,房价下跌,拿地减少,市场低迷。
下一个阶段,根据逆时针方向,将出现供应量减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局面。
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前也经历过拿地金额下跌、供应量下降的周期,但是没有这一次这样强烈。
今年以来,房企拿地急剧收缩,对后市将产生更大的撬动效应,我们将进入一个波动幅度更大的阶段。
我们之前说过,未来几年“楼市或重演1998-2002”。
1998年到2002年,楼市赚钱效应非常不显著,以至于很多人不考虑买房。
这和当下土地、房屋的供应量减少,房企数量减少,市场进入底部修复通道走势一致。

但事实上,正是在那个阶段买房的人,后来赶上房价上涨,赚得盆满钵满。
可能有人会说,房子和猪肉还是不同,因为吃猪肉的人可能一直很多,但是我们的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已经在大幅减少了,不能完全和猪周期走势一样。
的确如此,理论上,根据理想的“猪周期”规律,只需大幅降低供应量,就能够让房地产市场重新复苏。
但是别忘了,中国楼市是高度分化的市场,所以,情况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实际需求这个变量。
结论就是,对于部分大城市,有人口增量,市场需求充足,“猪周期”可以发挥作用,楼市正在回暖,将来有望再度进入牛市。
而很多四、五城市,则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所以,供应过剩一直存在,“猪周期”自然无从谈起。
拉平来看,全国均价可能出现连续几年不涨的情况。
但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核心区,房价将逐步恢复上涨,而四五线城市可能继续阴跌,导致全国均价的“呆滞”。
具体到城市层面,情况更加一目了然。

部分二三线城市,过去卖地很多,楼市库存高企,未来两年即使减少供应也不会出现缺货情况。
典型的比如大连,楼市去化周期48.2个月,郑州,去化周期37.37个月,武汉,去化周期28.9个月,昆明,去化周期27.9个月,厦门,去化周期27.2个月,长春,25.9个月,青岛,去化周期25.4个月,南宁,24.3个月。
这些城市,如果按照现在的去化进度,房子还能持续卖2年以上,大连最多可以卖4年。
对这些城市来说,什么周期可能暂时都无法发挥作用,只能慢慢去库存。
像上海去化周期为4.6个月,合肥,去化周期7.1个月,杭州7.3个月,济南8个月,苏州9.8个月,这些城市未来供应减少之后,市场就会出现短缺,“猪周期”效应凸显。
比如深圳,2023年7月15日以后,深圳715调控三周年期满,届时将有数十万新落户深圳的人凑齐了3年社保,开始拥有购房资格,市场肯定会有所回暖。
有人会问,既然如此,养猪能否逃出猪周期?
很遗憾,答案是,非常难。
2002年至今,我们已经一轮一轮地经历了五轮猪周期,之所以每次都要经历一遍这个痛苦的过程,因为这和养殖利润挂钩,而在经济利益面前做个理智的养殖人何其困难。

所以“猪周期”很难完全避免,只能应对和减轻周期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楼市,也是如此。
我们既希望经济早日转型,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但是又不得不继续与之共舞,使它发挥稳经济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既然无法完全逃离,只能理智面对,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比如强二线和一线城市,抓紧当前楼市不太热的时候上车,更为明智。
楼市进入“猪周期”,这些城市的刚需、改善和适度投资者,可以动手买房了。
因为现在市场正处于冬季,随着供应短缺周期到来,市场再度走热,将错过当下最佳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