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各年龄阶段人口比例

前段时间,一个知名投资人分享了自己的回乡见闻:黑龙江,曾经的一个全国工业百强镇,一年级新生入学3人,2022年截至8月,全镇无一新生婴儿。
这个镇是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的玉泉镇,让人惊讶的是这个镇竟然不是在黑龙江的偏僻角落,而是就在首府哈尔滨。
当年这个镇6万人,自从建材厂、石灰厂、采石场、啤酒厂接连倒闭后,人口接连外流。现在镇上只剩了下一个白酒厂还在苦苦支撑,产一种叫小烧方瓶的玉泉白酒。过去有10个小学、2个初中、1个高中,现在只有1个小学、1个中学。
玉泉镇是东北的一个缩影,而东北则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一、人口负增长来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自然增长率为0.34‰。
也就是说,2021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创下了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约为2012年时的一半,不到1987年的1/3。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61年以来首次降到1‰以下。
与此同时,去年,全国65岁以上人口首次超过2亿人,占比达14.2%,首次突破深度老龄化门槛。

上个月初,国家卫健委党组更是在《求是》杂志正式公布了一个真相——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虽然人口负增长是难以逆转的趋势,但这是官方首次公开予以确认,足见生育形势之严峻。
全国看比较宏观,那我们再看看地方。
从自然增长率来看,在我查到的20多个省份中,就有9个省区市为负数,包括山西、河北、湖北、上海、江苏、湖南、内蒙古、重庆和黑龙江,其中,黑龙江省最低,为-5.11‰。

中国人口十年图谱(部分省市)

看曲线可能更加直观,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线,一个猛然俯冲往下,一个平缓往上,甚至经济大省江苏都出现交叉了,死亡人口直接超过出生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趋势
江苏出生人口与死亡趋势

最让人感到危险的其实是这次连上海、江苏这样的经济大省,人口竟然已经出现了负增长。而全国生育率最低的省份黑龙江,3.59‰的出生率创下了历史新低,甚至低过了处于人口危机之中的日本。
即使是生育表现强劲的广东省,过去几年出生人口的总量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从2017年的151.63万人减少到118万人,降幅超过20%。
人口大省山东、河南出生人口更是大幅腰斩:
山东出生人口从2017年的175万人下滑到2021年的75万人,减少57%;
河南出生人口从2017年的140万人减少到79.3万人,降幅为43.4%。
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下降47.9%,江西下降40.6%,安徽下降47.5%,黑龙江下降46.9%。
目前,人口问题正在困扰着东亚国家,日本总人口已经连续12年负增长,而韩国于2021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大中华文化圈多个国家集体进入低生育陷阱。
有人说高房价是罪魁祸首,但是我觉得这背后不只是因为高房价,财富的积累、学历的提升等等,这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的问题,不止东亚国家,欧洲也曾经遇到。
二、人口负增长,影响有多大?
其实大家都明白,人口问题从来都不单纯只是人口问题,本质上还是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关系的问题。
有人说,人口负增长是好事,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人少了反而会更好。
现在很多人把工作难找、房价太高、医疗不够,都归结于我们当前人口太多。如果人口少一点,或许现在的一切压力都不是压力了。
可这样的想法显然是太天真了。
1、人口红利消失 经济怎么办?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人口都是关键要素。
在供给端,人的劳动能力就是最大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这也是为啥老一辈人都觉得人就是财富,还有点重男轻女,因为生的多劳动力就多,干活的就多,家庭就更加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劳动力人口的数量优势,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数量型“人口红利”。
而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疲弱乏力,经济发展一度呈现出后劲不足之势,其中的根源之一也是由于人口数量红利的快速消失。
同时,国家的创新能力也与人口,尤其是国内年轻人口的比例密切相关,人口的老龄化将严重影响一个国家创新创业的能力。
而从需求端来讲,人就是消费者。生育、抚养下一代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支付周期也非常漫长。
从怀孕至孩子出生,再到孩子实现经济独立阶段的十几年或二十几年时间里,父母需要支付孩子各项衣食住行、教育支出等费用。
这对家庭来说是成本支出,而对社会经济而言,这就是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
就像网友调侃的那样:如果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那谁来买房?谁来装修?谁来拍婚纱照?谁来买几万一对的钻戒?谁来养活那些婚宴酒店?谁来买奶粉尿不湿?谁去给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交几万一年的学费……
需求和供给是相互影响的。当需求和供给的核心要素都在减少,经济的整体活力就会出问题。
还有人觉得人口减少了,社会的内卷和压力就会减弱,事实当然不会是这样!
如果人口数量减少,需求就会减弱,需求减弱工作岗位就会减少,要竞争少数的工作岗位,只能继续卷。
比如教师岗位,孩子都越生越少了,哪里还需要那么多学生?学生的极速下降,可能导致一大批幼师下岗,这些下岗的老师就会参与到其他的社会竞争中。
2、人口红利消失,养老怎么办?
人口少了是不是好事,主要看的是少了的是哪部分?
年轻人多,老年人少,说明处于人口红利阶段。可是,一旦少子化、老龄化携手而来,人口结构就会较大困局。
数据显示,我国80后人口高达2.23亿人,90后人口1.67亿人,而00后和10后人口分别为1.58亿、1.68亿。00后和10后整体人口,相比80后和90后,少了6000多万,未来20后人口还会进一步缩减。
就像前一部分说的,人口不是负担,而是资源,劳动力供给一旦减少,必然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而如此一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养老负担。
我国养老金采取的是“现收现支”模式,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已经用于老年人的养老。未来一旦养老金收支出现缺口,这一代年轻人未来的养老金该如何解决,也就成了难题。
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黑龙江更是耗尽所有历史结余,只能参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养老金的中央调剂。
根据专家估测,全国养老金将于2028年出现当期赤字,并于2035年耗尽历史结余。
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早已不是如何松绑生育的问题,而是鼓励乃至刺激生育还有没有用。
三、怎么刺激生育?
之前大家都觉得房价、医疗、教育这“三座大山”是压制人们生育欲望的关键因素,但是这背后真的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这样的方式可以,那直接发钱应该是最有效的办法,可试试并非如此。
为了对抗低生育,新加坡和北欧国家尝试过各种方式,甚至用直接发钱的方式来改变这种趋势。
事实是根本没用。
例如新加坡,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开始发钱了,搞了个婴儿花红,生育第一、二胎可分别获得8000新元(约合4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现金补贴。在儿童保健储蓄账户中存入4000新元(约合2万元人民币)。
此外,多生孩子的父母可以多减税,在学费这块,一个新加坡孩子18岁以前的基本学费为320新币,折合成人民币为1600元。
尽管这样,新加坡的生育率还是没有明显提高,一直在1%的低位徘徊。
我们再来看看邻居韩国。
曾经韩国也以为教育成本是压制生育的原因,韩国政府为了改善民生,曾经做过非常多的努力。比如“禁补令”,结果激发出更多的补习机构,全民抗议,拼了命送孩子去补习班补习。
后来,韩国开始掏出真金白银来鼓励生育,向新婚夫妻提供住房、育儿、医疗、税收等方面的补贴和优惠。比如,政府向二胎家庭提供免费健康保险,以及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学费减免等等。一年下来,真金白银要掏200亿美元。
在2020年,韩国政府更是放大招:对有1岁以下婴儿的家庭每月发放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00多块)的补助。还有“3+3育儿假”制度——父母双方都为抚育未满12个月的子女申请3个月的育儿假时,每人每月将可获得最高300万韩元(1.5万多元人民币)的育儿津贴,鼓励夫妻双方共同育儿。
但实际证明,还是完全没有用。
这也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是靠努力就可以了,靠单纯的发钱解决世界级别难题,事实证明这条路不通。我们不愿意生孩子不是单纯某个问题的激化,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
这种情况下,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面对人口逐渐减少的时候,提前做好心理和规划准备。
最后,我觉得这能够改善生育现状的,就是保持好经济的持续发展,让大家有信心、有盼头。这样大家才能有底气生二胎、生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