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李礼辉(中国银行原行长)

60s要点速读:

1、全球比较,我认为数字人民币是全球目前最好的央行数字货币。

2、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共同把蛋糕做大比蛋糕切分更有意义。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会削弱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不同的支付工具相互竞争、相互补充,有利于形成取长补短、你追我赶、激励创新、优化服务的良好生态。

3、数字人民币占流通中人民币现金总量的比重还很低。数字人民币的大范围普及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中央银行的部署和安排,取决于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也取决于老百姓的认识和意愿,我预测至少需要3-5年。

正文:

数字人民币不是现钞胜似现钞,是绿色低碳的货币工具和支付工具,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节约现钞印制、发行、回收、销毁所需要的费用,从而节约货币流通成本。

数字人民币与现有支付方式对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银行账户关联程度不同。银行卡支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是账户“紧耦合”的,必须绑定银行账户才能使用,数字人民币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可以脱离银行账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并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实现“可控匿名支付”。

数字人民币具有5大特点。一是采用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的效率。二是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兼容基于账户、基于准账户、基于价值等3种方式。三是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可以脱离银行账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并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实现“可控匿名支付”。四是应用集中式和分布式混合技术架构,采用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集中式与分布式融合发展的混合技术架构,应用可信计算、软硬件一体化专用加密等技术,形成多层次安全体系。五是可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执行有条件自动支付,支持业务模式创新。全球比较,我认为数字人民币是全球目前最好的央行数字货币。

数字人民币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实现“规模化”。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金总量是逐年累积的,2021年末我国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金的余额9.08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全年现金净投放6510亿元,现金需求依然旺盛。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形态的现金,到2022年6月30日,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只有21.87亿元,仅占流通中人民币现金总量的0.024%,离规模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字人民币规模化需要具备2个前提:一是优化底层技术架构,实现规模化可靠应用;二是开发建设丰富的应用场景,让数字人民币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法律层面,《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明确数字人民币属于人民币的法定形式。有关法定货币的现行法律法规均可适用于数字人民币,但还需要针对数字人民币的特点补充制定一些法规,例如关于“匿名支付”的具体规定。

近10年,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零售支付方式。根据人民银行和支付清算协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移动支付客户数量为37.81亿个,比上年增长7.91%;移动支付总金额886.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43%;总笔数11472.31亿笔,比上年增长35.95%。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零售移动支付中,支付机构是主力。2021年支付机构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960.03亿笔,比上年增长27.01%,占移动支付总笔数的86.81%;金额359.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38%,占移动支付总金额的40.55%;笔均业务金额360.93元。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庞大,扩容迅速。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需要明确的是,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数字化的货币工具和支付工具,可以用于银行的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也可以用于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在零售支付市场上,它可以单独发挥支付功能,也可以成为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支付工具。

因此,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共同把蛋糕做大比蛋糕切分更有意义。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会削弱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不同的支付工具相互竞争、相互补充,有利于形成取长补短、你追我赶、激励创新、优化服务的良好生态。在一定意义上,场景即规模,场景即竞争力。将数字人民币导引进互联网服务场景,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吸引用户,促进数字人民币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数字人民币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才能把握住未来。希望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及平台共同加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行列,让数字人民币触达更为广泛的用户,融入更为丰富的场景,创造更为重大的价值。

我国是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先行者,数字人民币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早正式投入试点运行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2020年4月以来,数字人民币的试行和推广稳扎稳打,平稳升级,逐步扩容。试点地域从最初的深圳、成都、苏州、雄安,第二批的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和冬奥会场景,2022年又进一步扩容,天津、重庆、广州、福州、厦门、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纳入试点,北京和张家口在冬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全域转为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平台直接接入的商业银行现有10家,包括工、农、中、建、交和邮储等6大国有银行,数字银行特征突出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股份制银行中规模最大的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同时经清算机构“一点接入”方式接入的商业银行有18家。目前,试点地区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已经超过500万家。

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最新进展,有1个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亮点,就是支付功能从零售扩展到批发。例如,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与石景山区合作构建财政补贴资金支付场景,应用数字人民币执行财政惠企资金支付,打通了财政账户到企业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直接通道。

目前,数字人民币占流通中人民币现金总量的比重还很低。数字人民币的大范围普及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中央银行的部署和安排,取决于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也取决于老百姓的认识和意愿,我预测至少需要3-5年。

普及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建设是关键;扩充应用场景,银行和支付机构是关键。

据了解,我国的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互联网银行普遍将数字人民币业务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将数字人民币植入各类应用场景,通过场景触达客户,拓展业务。应用场景涵盖方方面面。一是日常生活,例如购物餐饮、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社区活动、住房租赁、学习培训、体育锻炼、智慧校园、保健就医、养老助残等等;二是金融服务,例如贷款、投资、理财、保险、基金、结算等等;三是政务服务,例如税费缴纳、社保缴纳、财政资金划拨、扶贫资金发放、财政补贴代发、消费券发放等等。

由于国内的市场规模优势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且后来居上,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科技公司迅速成长,已经在全球移动支付平台中占据主导地位。到2020年底,微信支付拥有超过11亿的年度活跃用户,支付宝拥有近8亿的年度活跃用户,居全球移动支付机构第一、第二位。远远超过ApplePay的4.41亿、Paypal的3.05亿、SamsungPay的5100万,以及Amazon Pay的5000万。拥有亿级用户和高频率的C端使用场景,是我国互联网企业最突出的优势。互联网企业正在将数字人民币引入各色各样的应用场景。

银行和支付机构共同发力,对于大范围普及数字人民币,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易财经智库(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财经智库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