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新独立的缅甸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复兴计划,这个计划企图以缅甸的粮食出口为基础,依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援助,在美国顾问的指导下逐步实现缅甸经济的工业化,然而美国顾问所给出的近乎怂恿的发展计划却让缅甸的复兴之梦最终走向破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缅甸政府与美国的援助协议,美国以采购缅甸剩余粮食的方式给予缅甸经济援助,同时推动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给予缅甸金融援助,前提是缅甸需要在美国顾问公司的指导下开展发展计划,经过多次磋商,缅甸选择了美国内森联合公司为顾问公司。

内森联合公司组织调查人员用两年的时间对缅甸国内的经济社会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缅甸政府制定1954年至1955年年度预算时递交了一份详细的发展建议,在这份建议中,内森联合公司建议投资六百九十五万缅元用于工业发展建设,并在缅甸政府的高层会议上指出这个建议是基于一种保守的估计,他们劝告缅甸政府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更大胆,更雄心勃勃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缅甸政府在当年的预算中实际计划投资增加到了一千零七十万缅元,这个数字超过了内森联合公司建议计划的150%,然后由于缅甸国内的秩序尚未完全恢复,加上整个计划忽视了农业、林业、采矿业等基础行业的发展,更为雪上加霜的是1954年开始世界大米市场价格连续三连跌,从高位的60英镑每吨的价格下跌到了30英镑每吨,出口量不及战前的一半,出口收入远未能达到预期。

在整个1954年,缅甸滞销的大米高达一百五十万吨,到1955年时增加到了一百八十万吨,缅甸政府原本希望用滞销的大米去抵扣美国技术援助的费用,但是被美国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庞大的工业投资耗费大量的财政预算,致使缅甸农产品贸易管理部门难以采购足量的粮食储藏设备,导致大量存粮变质,同时大米价格的持续下跌,也打击了缅甸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此时的缅甸政府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去刺激农业生产,在世界大米价格继续猛跌的情况下,缅甸的复兴计划失去了唯一的财政基础。

经此灾难后,缅甸政府最明智的做法本是选择减少财政支出,与民休养生息。但美国内森联合公司却在1956年的报告中用略带含糊的语调指出,缅甸如要取得真正的成就,就应该执行已经拟定的发展计划,并建议用附加税的方式来弥补不断增加的财政亏空,在内森联合公司顾问的怂恿下,这一发展建议再次被缅甸政府采用,它所产生的最快后果是,缅甸国内原本待以恢复的秩序继续恶化,温和派人士逐渐走向对立面,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缅甸的负面印象再次被加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时,缅甸的复兴计划已经在事实上破产,内森联合公司的顾问在当年的一份文件中也承认当年提供给缅甸政府的报告应该更为温和,但这份连道歉都算不上的文件,并不能改变缅甸落后的现实,甚至连他们从缅甸政府手中领取的每人每年四万五千美元的顾问费也不会退回去,这笔人工支出超过了缅甸高级官员工资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