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双11,阿里、京东等都没有公布GMV(商品交易数据),而是纷纷晒出直播带货战绩。以淘宝天猫为例,双11期间,淘宝直播产生62个成交额亿元以上、632个成交额千万元以上直播间;新主播成交额同比增长345%。

作为过去两三年双11的最大变量之一,直播电商在贡献庞大交易额的同时,也对整个电商生态的技术底座——尤其是支付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

今年双11,全网GMV预计仍有万亿量级;仅在淘系,这一数字就有大约5000多亿,相当于2009年首届双11的一万多倍。

同时,双11的交易复杂度也在指数级增长。淘宝天猫的商家参与数量从区区二三十家,增长至今年的29万品牌、数百万中小商家和主播,以及超2100万件商品;用户下单时间从一两天延展至半个月甚至更长。供需两端除了最基本的收付款,还希望在支付平台内获得营销、数字化运营、消费金融等方面的助力。

大促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也让双11的交易场景愈发多除了传统的货架电商外,线上的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线下的即时零售、社区电商、数字化门店等,都已成为双11的参与通路。而在这些场景下,商家和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差异明显,平台提供无感支付体验的技术难度也更大。

在刚刚起步的那几年,双11的GMV每年以数倍规模增长,支付宝的核心任务是保证支付的稳定性,关键时刻不掉链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支付宝的技术和运营能力都有了质的提升,应对双11的巨量交易已经不再是难题。

但如今,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电商新玩法快速崛起;双11支付服务呈现多商户、多场景、多峰值和多需求的新特征。交易体量和复杂度的双重增长,以及用户对于支付产品从“可用”到“好用”的期待,都给支付宝设置了新的考题。

A

直播电商发展至今,商品上架后能否“秒杀”逐渐成为顶流标志。13日晚上刚刚上线的所有女生直播间得到李佳琦力挺,首秀商品瞬间售罄;李佳琦自己的带货业绩同样惊人。

10月24日是双11预售首日。当天直播中,李佳琦直播间总计上架近300款商品,大多数为美妆个护品类;许多商品备货约数万至数十万份,挂出购买链接后仅十几秒甚至几秒钟就被一扫而空。

这场直播的观看人次达到4.6亿,外界预估销售额超130亿元,而实际数字很可能更高。而在罗永浩、蜜蜂惊喜社等其他大主播直播间,“秒杀”商品同样比比皆是。

李佳琦们的“秒杀”炒热了双11,短时间带来数十上百亿交易额。但在技术层面上,一秒钟售出数十万件商品,在极短时间内将支付请求推上波峰,势必给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倘若承接不当,用户有可能遭遇支付失败等问题,拖累消费体验和成交效率。

有业内人士分析,直播时代后,各大主播“秒杀”越来越常见,而双11又成倍放大了瞬时支付的需求。类似的“秒杀”场景,又散布在大大小小的直播间里,整个平台的支付峰值随着主播们的带货节奏不断波动。

同时,这一峰值还存在多平台、多场景、线上线下叠加的现象。

过去十多年,双11已经从天猫单一平台的大促,演进为全社会的线上线下消费节日。不同平台和商家都在尝试长线蓄水、短线释放的玩法,包括准点开抢、直播秒杀等;双11的启动时间从凌晨前移至晚8点,也让线上支付高峰与线下商业晚高峰相重叠。

新变量不断出现,让支付波峰的出现条件和时间更加难以预测。面对充满随机性的新电商生态,支付平台首先需要提供确定性,确保大促期间的用户体验没有变化,尽可能保持无感。

支付宝今年3月启动“川流计划”,希望通过一系列创新,如自适应动态异步化技术、秒级高可用技术、分时复用、在线离线混部、无感化弹云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大促及日常场景下保持支付可用性和高性能。

以分时复用为例,这项技术通过精准预测流量走向,在不同时段将资源临时提供给有需要的应用,从而在不需要大规模扩张算力的条件下,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将“资源大挪移”的时间从几个小时降到一分钟左右。

蚂蚁集团绿色计算负责人、基础设施委员会主席何征宇表示,今年支付宝应用了大量分时复用技术,可以把日常服务在峰值的时候做到最大化算力释放,不增加机器就能支撑好一次峰值需求。下一步,支付宝希望解决数据库混部这一业内难点,保证业务高峰来临时,快速释放离线的计算资源,保障业务访问稳定。

此前,支付宝在与快手等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中,已经运用了上述新技术;而今年双11带来的多场景峰值需求,也让这些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和优化,并为日后在更多线上线下场景落地做了铺垫。

整个双11期间,各大电商平台和直播间的支付体验均未出现明显波动,表明支付宝在收付款这一核心功能上,已经可以做到日常与高峰时段的无感、无缝衔接。高可用、高性能的支付服务,也是双11提供给商家的确定性的组成部分。

B

除了直播带货风生水起外,今年双11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小商家均调整了增长预期,稳字当头。双11正在从狂飙突进迈入稳健增长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商家除了线上线下多渠道获客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存量用户服务好,尽可能提高留存率和活跃度。支付作为高频场景之一,自然也被寄予了新的期待;许多商家希望获得更多经营和营销工具,增强支付环节的用户触达和互动频次,吸引新客、留住老客。

另一方面,消费者在参与双11时,也希望拥有更多的支付选项。尤其是在购买一些价格较高的大件商品时,不少人寻求以分期付款等方式减轻短期压力;而在支付环节提供相关服务,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并降低跨平台资金流动的风险。

商家需要更多生意助力,消费者则需要一站式服务,促使支付平台在基础功能之外,进一步思考用户究竟需要哪些功能,以及如何无缝融入支付体验中。

以支付宝为例,在商家侧,它先后推出了大额支付、智能免密、收银台立减、花呗分期、芝麻先享等原子化功能组件,能够嵌入不同细分场景,并以多种组合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流电商平台得物在参加双11时,引入了支付宝数字化经营工具,包括营销立减、花呗分期等,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得物在支付宝开发小程序,拓展“焕然洗护”业务,并将结合支付宝信用能力,实现信用免押金服务。

据统计,今年双11期间,支付宝为超过100家合作伙伴提供支付场景营销能力,除了得物、当当、携程等垂类服务外,也包括抖音和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其中,抖音拥有自己的支付工具,仍然选择与支付宝合作,侧面体现了抖音对于支付之外的能力的需求。

除了国内商家,支付宝还在尝试将营销能力输出到海外市场,让商家能够更加便捷地触达全球消费者。

今年双11,借助支付宝旗下的跨境支付与营销解决方案Alipay+,全球超1000个商家平台触达上亿消费者,覆盖印尼、泰国、韩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商家中,既包括谷歌应用商店、foodpanda等国际巨头,也有SHEIN、爱奇艺海外版等本土全球化品牌。

消费者方面,支付宝在双11期间向银行和电商平台共享了直复营销能力。用户如果需要免息分期,除了继续使用花呗,还可以选择银行信用卡或信用购等方案。整个大促期间,近400万支付宝用户使用了37家银行提供的分期免息服务;支付宝免息分期的规模较去年双11增长近2倍。

银行信用卡、信用购的额度通常高于花呗,将其纳入支付宝,能够为消费者以更低成本购买高价商品带来了便利。不过,支付宝并不鼓励过度的超前消费、冲动消费。它在2021年就推出了账单助手,引导用户理性购物;双11期间,有1430万用户使用了这一功能。

C

过去十几年里,支付宝给双11提供基础能力,而双11也一直是支付宝的“磨刀石”。双11样貌和内涵的迭代演进,推动着支付宝不断向新的能力象限扩张。

在2016年之前,支付宝服务双11的首要目标,是应对每年都在膨胀的支付峰值。在经历了2010年的“只差4秒数据库崩溃”事件后,支付宝一方面开启去IOE化(即减少IBM、甲骨文和EMC三大数据库厂商的设备占比),另一方面加速研发全链路压测技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双11的交易规模,为大促前的准备工作提供参照。

这些举措让支付宝逐渐克服了软硬件瓶颈,支付服务的稳定性不再因大促而产生波动。反映到用户层面,是更加丝滑和无感的支付体验。这种稳定性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2017年之后,随着更多第三方平台和商家参与双11,大促玩法出现越来越多的变体,时间点和节奏也更加多样化。支付宝并非只为淘系电商服务,它必须适应多商户、多场景、多峰值的新常态。

在这一阶段,支付宝除了输出基本能力外,还围绕不同电商主体的新需求,沿着营销、获客、运营等脉络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分期付款、先用后付、小额免密支付等新功能逐渐成为商家和消费者的常用工具,支付宝也从单纯的支付工具,向着全功能支付平台跃升。

2022年则是一个新的分水岭。直播电商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双11最引人注目的新锐力量;而双11的场景也大幅拓展,不再局限于货架电商或线上交易,与线下实体经济的关联愈发紧密。

这一变化也给支付宝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年上半年的“川流计划”实现了任意峰值时刻下,消费者体验不受损,尤其是支付、退款和尾款三大关键环节不错峰。这让支付宝能够在交易场景的指数级膨胀中,仍然能够保持高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商家需求也在发生显著变化。他们希望在支付场景中,获得更多服务和留住客户的能力,而支付宝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支付宝接下来的挑战在于:在不断变化、日趋多元的双11大促乃至电商行业中,如何继续觉察并满足不同主体的新需求。无论是商家、平台还是主播、消费者,他们对于支付场景的期盼往往不会特别直白,而是需要支付宝主动挖掘归纳、开发新的功能模组,并在日常和大促节点进行检验和落地。

这也意味着,支付宝需要更高的创新敏锐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让研发超前于需求。例如,对于直播电商“秒杀”场景的洞察,以及后续一系列技术研发,让支付宝在面对李佳琦、罗永浩们的强势崛起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加以应对。这是支付宝“探照灯”能力的展现,也是双11对于支付宝能力象限的又一次提升。

在十四岁的双11步入新常态之际,支付宝也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支付宝。它正在以支付能力为底座,以多样化的功能矩阵为上层建筑,为电商平台、传统商家、小微企业提供数字经营动力,与实体经济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