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扎心的:
乐施会公布数据,财富正在不断集中
2010年,全球最有钱的388人,他们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占全球一半人口的贫困人口拥有的财富总和;2014年,这个数字是85,2015年,只有62人。2017年,只有8个人。也就是说,一辆商务车就能装下全球一半人口的财富。2018年底了,这个数字又会是多少?商业认知的严重不对称,正在带来财富机会的极度不平等,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
——https://www.oxfam.org.hk/sc/enews_3989.aspx
在我们的印象里,可怜人自有可恨之处,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制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懒惰,甚至有的时候愚蠢。种族主义者甚至认为穷人是负担,问题是我们真的有本质区别吗?
如果你并不贫穷,但是当你突然得到一笔钱,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消费;以为多打几份工能赚更多钱;拒绝接受暂时不认同的想法,你可能也陷入了贫穷的思维方式。
先说说穷人为什么穷
《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跑遍了5大洲几乎所有的穷人区,最终发现导致贫穷的三大原因:
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
不做长期规划。
充满执拗和偏见。
1.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保险,保险本质上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财产的保护。但是在一些贫穷的国家和地区,没有保险的地方,穷人们别无选择。
老一辈常挂在嘴边的:“养儿防老”就是他们的保险,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过去我们的先祖是这么过来的,而今那些不发达地区仍然在经历着。
穷人会生一堆孩子,但是生孩子不是观念落后,这恰恰是理性选则,穷人所在的国家往往没有什么社会保障体系,想要规避养老和医疗风险,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
又由于医疗条件,经济条件差等因素,小孩子极易夭折,或者和父母关系不好,或者没能力赡养父母,穷人往往采取多生几个的策略。
2.在印度穷人中,婚姻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方式。
印度的穷人往往采取将自己的女儿嫁到不远不近的村庄。如果离得太近就会受到同样的气候影响,你这洪水,我这也洪水,谁也帮不上谁。
两个村子离得远一些至少不会全军覆没,双方互相帮助,多少减轻些负担。
3.穷人借高利贷,正规的金融体系排斥穷人(他们认为借钱给穷人太高风险)。
高利贷的高利息源于高风险,其实这并不能算是剥削(当然讨债方式不应过激)。穷人使用高利贷规避可能出现的疾病风险,但也因此背负巨大经济压力,致使他们几乎不可能脱贫。(也不能片面去责怪放高利贷的人,因为没有他们可能更多穷人丧命)
2.穷人不做远期规划
有很多人会为了短期的“高回报”蒙蔽双眼选择同时兼职多份工作,但是这样获得的工作大多是缺乏成长性的,做1年你是这个工资,10年也差不多,可能还赶不上通货膨胀。
大多数穷人陷入同时打好几份工的“高收入”陷阱,且不说这样不会给你带来长期的高回报,在这种高强度的身心压力之下,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绝大多数穷人对教育很不重视。
即便是很多慈善机构跑来给他们建立学校,普及教育的好处,家长的积极性也不高。要知道,每当有一个孩子去上学,家庭中就少了一个劳动力,多了一个吃闲饭的,而穷人有很多孩子,他们不确定哪一个孩子将来会给他们养老。偏偏教育是一个长期投入,要好多年后才有效果。对他们来说,赌一个遥遥无期的结果,风险太大,还不如把钱花在改善一下伙食。
2.在获得补贴后穷人更愿意买电视、收音机,而非用来赚更多钱。
在我们的印象中,穷人是很穷的,吃不饱饭。但是如果他们得到慈善机构的粮食补助,他们就会把钱花在娱乐上面,对穷人来说,让生活少一点无聊和乏味可能比填饱肚子重要。
3.长期处于重压之下,大脑真的会被改变。
人的压力和一种叫做皮质醇激素水平相关,皮质醇水平越高就代表压力越大。长期处于生存压力中的人,皮质醇水平会很高。而皮质醇会影响大脑的部分区域,比如前额叶,类扁桃体等等相关人类认知功能的重要区域。所以长期处在压力之下的穷人,他们不太可能做出理智的决定,长远的决定。
3.穷人充满执拗和偏见
穷人会把自己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但是他们的花销方法却有很大隐患。
穷人特别喜欢用抗生素,经常做一些为时已晚的外科手术。也就是说,他们不会花钱来预防疾病,而是等到健康真的出大问题了,他们又不惜借钱来拼命治疗。穷人相信一种理论,他们觉得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液很重要的,所以觉得输液比口服更有效,会大量滥用抗生素。
2.说服穷人父母让孩子打疫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是,他们不相信疫苗。
拿麻疹举例,并不是所有没接种疫苗的孩子都会感染。但这事在家长看来就有问题了,他们认为,接种和没接种的都没得病啊,说明疫苗没用!!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受骗了,以后就不让孩子打疫苗。
其实,我们本质上和穷人思维没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一辈子省吃俭用,不爱惜身体不健身,不舍得体检,真的查出大病了,哪怕是晚期,全家人都会四处举债借钱,做各种昂贵的手术,只为延长哪怕几个月的生命。
作为一个喜欢玩游戏的人,我深知游戏的设计者利用了心理学上刺激反馈的概念。给我们一个短期的刺激,做一个动作就能感受的反馈,而工作学习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这可不如游戏刺激。
在不懂的事情上,我们一样有偏见,在网上慷慨激昂的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大多都完全不了解什么是转基因。只是凭感觉认为人工的不如天然的。在医院看病,明明看不懂,但主观觉得医生肯定在骗自己的钱做不必要的检查。在我们认知水平达不到的领域,我们也喜欢凭自己的直觉和情绪去判断。
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陷入了穷人思维的怪圈,这一方面是环境影响,一方面是观念固化,但是这些情况可远不止穷人在里面。他们犯的错误,我们也在犯,我们必须不断努力摆脱穷人思维。
总结:穷人之所以穷,第一,避险手段落后;第二,只顾眼前,不做(也有的是想做没法做)长期规划;第三,因为认知水平的局限,对不懂的东西太多偏见。
富勒博士说,我服务的对象越多,我的效能就越高。
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用户获益,越多的用户、质量越高的用户使用你提供的价值,成为你服务的对象,你才能拥有更多的财富。
为更多人提供价值
现实是太多人习惯了只当一个螺丝钉,如果你只是一个“流水线”上的普通员工,你不知道你当下所有行为最终会造就一个怎样的产品,你甚至不知道在你的工作后面的那个步骤是什么。
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你根本不具备认清你的工作能提供的价值的基本能力。
更不用说,让你去认识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律。
有一件很可悲的事: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好好上学,以后才能找个好工作。告诉我们这句话的是谁?父母和老师,我们所有的行为其实都在按照他们预想的路线,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他们。所谓的望子成龙,也不过是找个更好的工作,你的生活还是每天朝九晚五拿着死工资。
如果你的父亲告诉你,你要好好上学,这样以后才能开一家有前途的公司,为更多人提供工作。
请问,这两种情况下,谁创造的价值更多?谁服务的对象更多?谁的效能更高?(我在这里不是鼓吹所有人都去创业,都去当老板)
我们经历的所有教育中,从来就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善用自己的优势,如何合理的去理财。甚至还经常接收到负面、虚假、片面的信息,让很多人产生了仇富心理。于是就造就了一批心里很想要钱,但是口上又对富人充满鄙夷仇富的人。甚至是有少数以为只有违法才能赚更多钱的人,被我们“教育”出来了。
其实当下生活在中国的很多人,不用承受我上面讲到的五大洲的穷人区人民所承受的痛苦,我们活在当下的中国,环境比他们好了不知多少倍。可是,因为思维方式还是“穷人思维”,最终一次又一次的错失机会。把大部分的钱拿去消遣、娱乐,把时间过多浪费在小视频和新闻,而没有专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没有去研究如何理财。
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
书中提到了四个概念:“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资产”和“负债”。
如果你希望让自己更有钱,就要努力摆脱穷人思维,不断让自己有富人思维。
何谓富人思维?
分清楚“资产”和“负债”的关系
资产:能帮助你增加更多现金流
负债:把钱从你的口袋里拿出去
然后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增加你的资产,减少你的负债。
下面是三种不同的现金流表,你希望自己处于哪一种?
有趣的是:
《富爸爸,穷爸爸》原本是罗伯特·清崎写来介绍如何玩现金流游戏的,相当于游戏说明书。却没想到,书成了理财科普的经典著作,游戏反而低调了很多。
有朋友说通过游戏,仿佛看到了人的一生。从一个起点出发,每一次选择、甚至运气都直观体现在金钱上,交织成命运大网,直到游戏结束。
这个游戏适用年龄范围特别广,既是儿童财商教育的常用工具,也能让成人在游戏中有收获。
我也很喜欢玩这个游戏,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悟,也建议所有人都去玩,而且一定要多总结,多尝试。
11月17号我组织十几位企业家朋友一起玩现金流的场时间杠杆与能力:
赚钱的逻辑是什么?什么规律或观念使人与人赚的钱产生了巨大差别?
金融杠杆:
有一句话当牢记于心:真正重要的不是钱的所有权,而是钱的使用权。
你工作多年,往银行存了很多钱,拿着少的可怜的利息。
有的人从银行贷款,拿着你的钱去购置资产。
每年你的钱因通货膨胀等因素购买力下降7.5%,利息不到3%。
同样是10万元,10年你可以创造多大的价值?
假设你在2008年有10万,这10年间你做了不同的决策,现在你应该已经过上了不同的生活:
1.如果你存在银行,5年的长期存款平均定存利率5.85%,现在你可以拿到多少呢,大概是18万
2.如果你用来买股票
a.买中石油,现在你还剩下4万
b.你很有眼光买了腾讯的股票,现在你有360万
3.如果你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买了一个30平米的房子,10万首付,然后咬牙从银行贷款20万,这套房子现在值330万
补充于2018/12/6:
不知道各位对2008年的次贷危机还有没有印象,在当年我们中国人的生活真的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吗?
好像并没有
当全世界因为这次危机惶惶不安的时候,中国老百姓似乎一如既往的生活
反而是房价不久之后呈现暴涨的趋势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开始了一波超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史称“4万亿”。最后真正投放到市场上的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而是30多万亿,将近40万亿。
这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做个类比,本来一个小朋友很健康,有一天感冒了,本来抗一抗就过去的,不行就吃点感冒药。但这时候家长太着急了,非要给孩子吃各种营养品,还打抗生素,到处折腾就医。结果是咋一看好像好得很快,但之后呢?
这个“4万亿”的超大“补剂”就这么注入了一个没这多病的经济体上。
而后来这笔钱中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这也是这10年来房价疯涨的最主要原因。
很震惊的几件事:
对一件事情没有概念却在侃侃而谈的人
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充满了认知偏见,无论看什么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内容的人
阴谋论
杠精
睁眼瞎
2010年,全球最有钱的388人,他们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一半贫困人口拥有的财富总和;2014年,这个数字是85,2015年,只有62人。2017年,只有8个人。也就是说,一辆商务车就能装下全球一半人口的财富。2018年底了,这个数字又会是多少?商业认知的严重不对称,正在带来财富机会的极度不平等,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