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是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的主力军,对稳就业、保民生有重要作用。小微企业的韧性亦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如何?小微企业最需要的是贷款、信用修复还是预期修复?

围绕着这些疑问,在11月10的“抗风险·强韧性·高质量——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专题一“高质量发展的普惠金融”环节的主题讨论二中,嘉宾展开了讨论。

滴灌通创始人、主席李小加指出,小微世界需要的金融产品不见得是现有金融市场能够提供的,所以我们站在小微企业的角度、站在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在整个支付体系里,存在各种聚合支付、技术系统和分账体系,那意味着中国可能成为了在底层的经济活动制度安排上高度透明、高度碎片、高度分布的经济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从小微角度入手,尝试改变金融的“DNA“来适应小微企业的需求,而不是让小微企业适应现有的的金融产品。

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业务总监张为忠表示,目前中国小微企业数量非常庞大,市场主体结构和业态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下,到底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无疑与经济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市场、人员、资金各方面因素和要素有关,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解决触达更多主体、提供更便捷服务、供应低成本资金,让主体以更低成本进入市场,尽管当下风险压力很大,但大行的技术、网络、资金、队伍等优势正在融发新的能力支持普惠健康发展。

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 CEO、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计葵生表示,从宏观数据来看,过去几年国内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模式。可以看到在基本经济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下,国内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小微企业即使受到疫情的冲击,经营状况在短期内受到一定影响,但其恢复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不过,我们现在也看到,在很多三线城市,甚至一些二线城市里,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恢复经营的时间也很难确定。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各地区、各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来进一步建立差异化的服务模式,更加因地制宜地为小微企业做好金融服务。

台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林敬萍表示,台州市的经济主体以小微企业为主,经过多年的改革,形成了“专注实体、深耕小微、精准供给、稳健运行”的小微金融台州模式,探索出了“政府有为、竞争有度、信用有价、联动有效”的“四有”经验。在落实各类货币政策之外,我们还从以下四方面来增强企业韧性:第一,首创金融服务信息共享,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二,首创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破解企业征信难的问题。第三,创新惠企帮扶机制,增强小微企业韧性。第四,建立融资辅导机制,提升小微市场主体融资能力和规范化水平。

交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李亚表示,近年来,交行落实国家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部署要求,将科技金融作为着力打造的业务写入交行“十四五”规划。从“顶层设计、集团协同”的高度对金融如何服务好科技型企业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尝试,主动研究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等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需求规律和风险特征,形成“专项政策、专业团队、专属产品、专门风控”的“四专”科技金融体系,并且充分发挥全行合力、整合各项资源,打造了一个特色鲜明的“交行样本”。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数字金融部/小微客户部副总经理张超表示,在三年疫情叠加特殊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小微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致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例如房租断缴、货运能力受限导致“一柜难求”而带来的风险;外部风险一般涉及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包括海外交易客户的拖欠、经营状况异常甚至破产,货物拒收等风险。政治风险包括战争引起的一系列的不确定的不以企业意志为转移的风险。而保险是一种逆周期调节的工具,只有企业在感受到外部环境不确定和风险的时候,才会主动地去选择保障的工具,中信保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保障金额和支付的赔款金额均同比增长20%,这反映了小微企业寻求风险规避的态度,也客观印证了外部风险的增加。同时,小微企业订单的活跃度也在增加,这代表了小微企业在这种环境下仍然愿意做国际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CAFI研究员王博表示,CAFI今年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2)》将关注群体从家庭部门扩展到小微经营主体,即微型企业加上个体工商户。这类主体与家庭部门相比,具有生产经营功能,加之庞大的体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其金融专业程度与规上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况且当下经济环境对其经营状况施加巨大压力,所以他们的金融健康状况值得重点关注。就定义而言,小微金融健康体现在生产经营主体与经济周期的“共生共赢”,也就是达到个体生命周期中“逆经济周期撑得过、顺经济周期可壮大”目标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