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1628年),阿济格给弟弟多铎举办婚礼,皇太极大怒,废了阿济格“贝勒”爵位。次年,阿济格立下战功,皇太极恢复阿济格的爵位,但并不重用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关之前,八旗内部斗争激烈,大汗并未大权独揽,许多重大事务的处理,都是八旗议事会说了算。为了八旗内部的稳定,大汗有时也很无奈,不得不作出让步。

褚英,努尔哈赤的长子,骁勇善战,也是大汗的继承人。但是,褚英喜欢提拔自己的亲信,跟“五大臣”的关系很糟糕,彼此矛盾尖锐。

褚英跟“五大臣”扛上,努尔哈赤为了取得“五大臣”的支持,冷落褚英。其余兄弟看到了“机会”,也排斥褚英,谋取储君,兄弟间的关系很差。

褚英性格火爆,不懂得隐忍,便扬言自己继承汗位后,先杀“五大臣”,其余兄弟也不放过。如此,双方矛盾白热化,努尔哈赤丢车保帅,处死褚英。

1615年,褚英被处死,代善成为储君。此时,努尔哈赤年事已高,便对代善说自己百年后,包括妃子在内,都由你来接管。

女真有“收继婚”习俗,努尔哈赤此举并不意外。可惜,代善操之过急,不懂得圆滑处世,栽在了衮代、阿巴亥的手中,丢失了储君之位。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过得好一点,衮代、阿巴亥都提前“联系”代善,培养感情。对此,代善也不客气,来者不拒。

衮代,三贝勒莽古尔泰的母亲,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代善跟衮代关系密切,莽古尔泰不能容忍,处死衮代,让努尔哈赤非常不满。

衮代死后,阿巴亥成为大福晋。嫁给努尔哈赤时,阿巴亥才14岁左右,还很年轻,比代善还小几岁。

代善是“储君”,阿巴亥自然要搞好关系,为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找到靠山,在斗争激烈的后金国中生存下来。

拉拢代善的同时,阿巴亥对皇太极也示好。不同的是,代善接受了阿巴亥送给的礼物,还经常一起吃饭;皇太极不收礼物,也不吃饭,区别就在这里。

代善提前“上位”,努尔哈赤感觉丢面子,废了代善“储君”的位置,阿巴亥也被赶回娘家。不久,努尔哈赤再次召回阿巴亥,对其恩宠有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26年,努尔哈赤被袁崇焕击败,郁郁而终。按照规矩,大汗的人选,除了大汗的遗诏外,还得由八旗议事会来决定。

论战功、资历,代善第一,因阿巴亥的原因,无缘继位。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的侄子,并非嫡系,可以出局。三贝勒莽古尔泰,赳赳武夫一枚而已,还杀了衮代,也没戏。

阿巴泰,侧妃所生,更是没戏。阿济格,战功不多,威望不够,也出局。至于多尔衮、多铎,还未成年,都没上过战场,更加没戏。要知道,努尔哈赤生前,并不重视多尔衮。

综合各方面看,四贝勒皇太极最有资格,当之无愧。当时,皇太极很不高兴,因为大汗的位置不稳定,不但受制于“三大贝勒”,阿巴亥也是劲敌。

皇太极继位时,麾下只有正白旗,其余7旗掌握在其他“贝勒”手中,其中代善的实力最强,手握两红旗。

为了强化大汗的权力,皇太极决定将“对手”各个击破。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是皇太极的潜在对手,也是收拾的对象。

出于对付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的需要,皇太极重用多尔衮、多铎两兄弟,却有意识地打击阿济格,在兄弟之间制造隔阂。

1626年,皇太极以“遗诏”的名义,处死阿巴亥,让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之间没了联系的纽带,无法拧成一股绳。

阿巴亥被处死时,阿济格21岁,多尔衮13岁,多铎12岁。显然,多尔衮、多铎更好培养,阿济格已经成年,还桀骜不驯,不好管教。

1628年,多铎14岁,到了成婚的年龄。作为兄长,阿济格自然要当主持人,为弟弟的婚姻大事操劳。

阿济格当主婚人,皇太极不满意,认为这是无视“汗权”的表现。多铎是你的兄弟,也是我的兄弟,况且我还是后金的国主呢,皇太极如此认为。

抓住机会,岂能放过,皇太极废了阿济格“贝勒”的爵位,还罚俸。史载:“二年,以擅主弟多铎婚,削爵,寻复之。”

此事过后,皇太极还不满意,借助“八旗换色”的机会,剥夺了阿济格正白旗旗主,将其交给多尔衮;阿济格麾下的兵马,大多被多尔衮、多铎分享。

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建国“大清”,并册封亲王。多尔衮,册封睿亲王;多铎,册封豫亲王,都是世袭罔替,是“铁帽子王”。

阿济格,战功显赫,作战勇猛,只得到“郡王”爵位,且不是世袭罔替。可想而知,皇太极在分化瓦解三兄弟,不让他们拧成一股绳。

皇太极此举,效果非常明显,多尔衮、多铎对皇太极忠心耿耿,虽说也不时被斥责,甚至剥夺“牛录”,但很快就有新的赏赐。

1644年,清军入关,多尔衮摄政,后多铎辅政,兄弟俩掌握朝政大权。阿济格见此,也请求一起辅政,毕竟都是兄弟。多尔衮很恼火,废了阿济格英亲王爵位,不久恢复,以示震慑。

1651年,多尔衮暴毙而亡,阿济格“秘不发丧”,想夺取帝位。但是,别人都不买账,顺治抢先行动,处死阿济格及其儿子劳亲,并除去宗籍。

参考书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