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你一个问题,在你的印象中,国祚319年的大宋朝,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呢?在我的印象中,它是一个军事极其颓废的朝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宋朝却是一个经济、文化极其鼎盛的朝代。据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宋朝就有三大发明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和改良。但是同时智慧的宋朝人,对美学的追求可谓是疯狂的。他们几乎把所掌握的高精尖技术,全部用来制瓷。

四大发明

据统计,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可以说宋朝是制瓷史上一个极其繁盛的时代。宋朝的瓷器更是让周边国家,和欧洲列国的商人以及贵族,垂涎欲滴。

古窑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百年后,日本人说,他们手里有三只工艺失传的绝品宋朝茶碗,每只茶碗当中都装着宇宙星辰的既视感,这也是宋朝人制瓷工艺最杰出的作品。现代科技均无法仿制;堪称宋代黑科技。而这样的茶碗全世界只有三只,并且都在日本。被日本奉为国宝,称为曜变天目碗。然而不幸的是,在我们的历史中,却找不到半个有关曜变天目碗的记载,为什么被日本奉为国宝的宋代天目碗,却在我们的历史中消失了?这一切还得从一个美国人说起。

痴心美国人

时间回到上世纪的3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矛盾混乱的状态。一个叫做马歇尔·普鲁默的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的杭州,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寻找传说中的曜变天目碗。因为此前他在日本见到过这种黑色的茶碗,通体散发着难以描述的幽光,当你用手触摸茶碗的时候,茶碗就会像有生命一样,将茶汤的温度传遍你的每一寸肌肤。茶碗中的花纹,也会在这种微妙的感觉中,变化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如兔毫,有的似鹧鸪斑点,还有的如宇宙星空,简直美轮美奂。自此马歇尔便对这种茶碗喜爱得如痴如醉,他试图花重金想从日本人手里买下这只茶碗,可是日本人却告诉他,这种茶碗产自中国宋代,叫做天目茶碗,是日本僧人于800年前,在宋朝游学时,从中国浙江的天目山带回来的茶碗,至今都无法仿制,全世界仅存3只,均在日本,每一只都是孤本。你若想要,不妨到中国的天目山看看。

马歇尔曾经因工作原因,在上海生活了多年,自诩是个中国通,对杭州的记忆也很深刻,在他的印象中,杭州似乎并没有烧制这种瓷器的地方,天目山也并不没有古代的窑址。为了一探究竟,他立即动身到了杭州,并找到一位精通瓷器的中国顾问,这位顾问告诉马歇尔,天目山并不是生产瓷器的地方。

天目山

马歇尔却说日本人的三只顶级茶碗,就是800年前从天目山带到日本的。于是马歇尔和他的顾问,决定深入天目山一探究竟。经过几番查证这里并没有窑址,只有大大小小的一众禅宗寺院。也并没有发现天目茶碗的踪迹,然后中国顾问突发奇想,认为线索就在这些寺庙和僧侣当中。他对马歇尔说:既然日本人说这是800年前,日本僧人从天目山带回去的茶碗。就是说天目茶碗可能与这些寺庙有关。那是不是寺庙的法器呢?随着这条线索,他们在天目山的一众寺庙里寻根问底。这一盘根问底,竟然直接把马歇尔等人弄死了。天目山的大小僧众都没有听说过,并表示马歇尔口中的茶碗不可能是法器,因为根本找不到相关的记载。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缕希望的阳光照射了进来。

寻根溯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顾问问马歇尔,你在日本见到的茶碗,是不是黑色的。马歇尔说:“是的”。中国顾问告诉他,这种茶碗是宋朝人斗茶的工具。斗茶一词马歇尔听都没有听说过,冲着对茶碗的喜爱,马歇尔瞬间就来了兴趣,他急切的问中国顾问,什么是斗茶?中国顾问接着说: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人对茶有一种独特的喜爱。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就像你们对咖啡的依赖一样。中国古代制成的茶叶中,分为砖茶和散茶,砖茶起源唐代,是茶中的高级品种;散茶和我们今天喝的大部分茶叶一样,散茶茶在宋代一般是贫苦百姓的饮品。

同时散茶也被商人经销北方和西方的草原上。因为是冲泡的方式,也很受蒙古人的喜爱。砖茶则留在了中原,成为了地主老财阶级奢靡生活的一部分。砖茶的饮用则更为考究,饮者先准备好一个茶碗,用小刀从茶砖上刮下些许茶沫,再将开水斟入茶碗,然后就用茶刷再茶碗中不停的搅拌,有点日本现代抹茶的意思。判断砖茶的优劣主要是看搅拌后,茶中泡沫的多少。茶碗中泡沫越多,砖茶的品级越优;反之则为劣。

在茶文化盛行的宋朝,斗茶之风斗茶极为流行。下至文人墨客,上通达官显贵,甚至是皇室宗族,都喜欢这种朴实无华且枯燥乏味的游戏。文人雅士之间相互比茶色,比水痕。有点像我们今天品红酒的意思,看看那酒挂不挂杯,不挂杯的酒一定不是好红酒。斗茶一流行,这种茶盏自然就非常受欢迎,甚至还受到了皇族的推崇。这让马歇尔很懵,他不明白斗茶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他也更不明白斗茶为何要用天目茶碗。

中国顾问告诉他,黑色的茶碗更能从视觉上体现出泡沫的优劣,天目茶碗又是中国瓷器当中的高级品,更能展示饮者的品味和地位。中国顾问突然想到了马歇尔的话,这种茶碗是800年前,由日本僧人传至岛国的。也就是说,天目茶碗通过宋僧在日本得到普及。这里提一嘴过去日本很向往中国,就派人来学习。隋唐的时候叫“遣隋使”和“遣唐使”,到了宋朝改名了,叫“入宋僧”。而日本人也自认为他们的文化,来自于中国唐朝”,可见他们对我们的文化还是非常崇拜的。由于茶盏是茶道中必不可少的茶具,在日本也是王公贵族与武将之间追捧的奢侈品。曜变天目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数量极为稀少,全世界就这三件,都在日本,被日本文化厅定为最高级别的工艺美术品,也就是“国宝”。

根据推理,中国顾问马上就想到了第二条线索,他说入宋僧来到宋朝以后,行动范围被限制在天目山的寺院里,不得随意外出,而天目山的和尚们也非常的喜好斗茶。宋朝人用的斗茶的茶具,其实并非日本的所说的曜变,而是中国的建盏。中国的建盏,到了日本怎么就变成了曜变天目碗了呢?这就不得不提一嘴日本对文物的奇葩等级分类。

日本分类法

在我国对文物的等级排列非常的科学,分别用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等划分,如果要把这些分类再细致一些,则会分为一级甲、一级乙,二级甲、二级乙。而日本对文物的等级划分和我们完全不同,甚至还有一些怪异,并且在命名上也比较模糊,最高等级的叫“国宝”,次一级的叫“重文”,全称是“重要文化财”,就是“重要的文化财产”。这样的划分是不是感觉划分了,似乎有没有发生划分,某种意义上讲,“国宝”和“重文”之间没有明显界线,说来说去也很难分清楚到底界限在哪儿,完全是一种个人喜好的感受。

而我们的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的分类方法非常科学,不过唯一的缺陷是,这样的分类缺少了人文色彩,所以理解起来不像日本“国宝”这么直白,因为只要是说到文物,你就会把他定义为国宝。除此之外,曜变天目的“曜”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用的是非常的少,甚至有很多的看官,都会对这个字感到陌生。但是你知道吗,日本人却用“曜”字来记星期。我们对星期的排序是日一二三四五六,这里说一下,很多人认为星期一是一周的第一天,其实星期日才是一周的第一天,不信你去看你家的日历,就会看到星期日排列在星期一的前面。并且日历上也认为,星期日是一周的第一天。

而日本人对星期的排列,和我们有着天差地别,他们不用数字。而是用日、月、火、水、木、金、土、排列。日语里,就是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它是按照这个序排的。学日语的人肯定要死记硬背,要不然你说不出星期几来。那么曜变天目碗的名字是不是也是这样来的呢?可能与你想象的有所不同,这个我将在文章的后期专门讲解,还请各位看官不要走开。弄清楚了日本的天目茶碗就是中国的建盏,那么马歇尔能不能在中国找到和日本顶级国宝“曜变天目”一样的茶碗呢?

寻宝福建

听到中国顾问说日本的曜变天目就是中国的建盏的时候,马歇尔高兴得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然后抱着中国顾问,激动的说:“我们发财了”。然而中国顾问接下来的话,却给马歇尔泼了一瓢凉水。中国顾问说,所谓建盏就是要把这两个字单独进行理解,“盏”是古代点茶法茶碗的简称,“建”是宋代建窑的简称;而宋代的建窑在800年前就消失了。据说烧窑的技法也跟着消失了。马歇尔的神情瞬间从眉飞色舞变成了苦瓜脸。然后中国顾问说,你要是真想找到宋朝的建盏,那你就去福建吧,因为建窑就在福建建州的一个大山里。于是马歇尔立刻动身去往了福建。

到达福建后,他开始把自己浸泡在福州的古玩市场中,努力地寻找着传说中的黑色茶碗,可是一连几天都没有见到建盏的半点影子。甚至一些人都没有听说过建盏这东西。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小贩将他引到了一个古董店里。

店家说自己姓陈,是这家店的掌柜,自己店里汇聚了中国所有的瓷器。经过一番交谈后,陈掌柜说:“马先生您并不是第一个寻找宋代建盏的外国人”。什么意思呢?原来早在马歇尔之前就有几个日本人、美国人、西方人就嗅到了这种商机,通过古董商从中国走私了大批的建盏到海外。马歇尔一听这话,立马就来了精神,立马问:“走私的建盏都是宋朝的吗?产地在哪儿?”陈掌柜不慌不忙的说,这我就要给你补补课了。

陈掌柜说马先生,你要的东西大致分为束口、敛口、撇口、敞口四个类型,束口形是建盏最为经典的类型,束口盏的产生,可以说是完全配合斗茶的。从束口线的设计上来看,一是为了防止注水时水冲出盏外,同时在点茶过程中,束口线有利于手指稳稳地掐住盏,不至于翻折。除了实用价值之外,从线条的美感上来看,峻拔的斜壁从盏的上部折回一条,随后在最顶端向外微微敞开,也非常符合宋朝人的审美,兼有峻拔、内敛、飘逸之感。

敛口形碗口微微内敛,和钵形状很相似,也是和尚们斗茶的最佳茶具。接下来是撇口形,碗口向外撇,但和束口盏相比,功用则有区别。一般认为,是斗茶观赏茶沫的公道杯。敞口形:外形像一个斗笠,这是复古的唐风茶碗。除此之外还要看茶碗的花色,一丝一丝地叫做兔毫,也是建盏中最为常见的款式;比兔毫更高级一点的是鹧鸪,是难得的上品,比鹧鸪更高级的,是这种看上去像漫天星斗的油滴,堪称上品中的上品。

说到这陈掌柜突然就不说了,马歇尔心急如焚,便问陈掌柜,“有没有一种叫做曜变天目的茶碗?”陈掌柜一听这个日本名字,立马就懵了,自己经营瓷器几十年,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现场的气氛略显尴尬。马歇尔见陈掌柜面露难色,补充道:就是那种看上去比油滴盏更加绚丽,花纹像是宇宙星空一样的茶碗。陈掌柜只能如实相告。看来日本人没有说谎,曜变天目确实是绝世孤品。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马歇尔的心理诞生了,如果自己深入产地,找到第四只曜变天目,岂不是赚大发了。马歇尔能够能够找到第四只曜变天目盏吗?

探寻废窑

时间来到1935年,马歇尔终于从古董商人那里得知了建盏产地的秘密,简单地说,马歇尔从1932年到1935年,总共花费了3年的时间,想尽各种办法才从古董商口中问出了建窑的遗址。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基友说:“看来古董商是不希望中国的东西流失海外的”。我呵呵一笑,这背后的利益关系懂得人都懂。

原来烧制建盏的地方叫做水吉镇,是一个隐藏在武夷山中的河谷小镇。进镇以后,马歇尔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然后立刻拿出相机,拍摄了这样一种照片。在照片的右下方的长凳上,摆着一排各式各样的建盏,这些也是水吉人日常喝茶的碗。马歇尔激动地抚摸着这些碗,绚丽的釉色,温润的手感,这里的每一只碗都和他在日本人那里,触摸的曜变天目碗一模一样。马歇尔问当地人,这些茶碗都是从宋朝传下来的吗?当地人只笑不答。在马歇尔的软磨硬泡下,当地人才决定带他去山上看看。

马歇尔拍摄的照片

来到山岗上,马歇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整座山都被碎瓷碗覆盖。一层一层的将整个山体掩护的严严实实。然后向导就告诉马歇尔,这些都是宋朝建窑生产出来的残次品,被匠人销毁在山岗上。我们的脚下面就是800年前建窑的窑址。向导说:你想找一只自己理想的建盏,不防像下面挖一挖。在经得当地人的同意后,马歇尔专门组建一支挖掘小队。

建窑遗址

相传马歇尔带走了好7大车的建盏,他的这一“壮举”还被英国伦敦新闻画报专题报道,在报道中,马歇尔说:“建盏是中国伟大又含蓄的瓷器”。许多年后,哈弗美术馆和密歇根大学美术馆展出了,马歇尔当年带走的建盏,也被称为瓷器中的顶级藏品。但是马歇尔始终没有找到曜变天目这种顶级茶碗,那么曜变天目到底是什么呢?

何为曜变

在建盏烧制过程中,被称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意思是说入窑的泥胎是一个模样,出窑的时候就成了千变万化的各种盏。同时还有一个更惊悚的说法,那就是一窑生一窑死,一窑生不如死,可想而知要想烧制出完美的建盏,可谓是难上加难。后来有不少的中国制瓷大师,都试图复制曜变盏,可是最终都没能实现,只烧制出了兔毫这种常见的建盏,就连鹧鸪都难很难烧制出来。

这个时候有专家提出,兔毫盏应该是建盏的正常状态,鹧鸪、油滴、曜变可能都是不同程度的窑变引起的。曜变天目可能就是宋代的特制孤品,烧制的难度极高。有专家认为“曜变天目” 属于窑变现象,充满了偶然性是认为不可把控的,像曜变天目这样绚烂多彩的窑变现象,要经过大量的烧制,才有可能得到一件。

曜变之后的茶碗,内壁有一层类似铁的结晶薄膜,布满了大小不-的耀斑,宛若碗中宇宙,有种广阔的宇宙星空的既视感。手握此碗,如同拥有完整的世界一样。而曜变天目碗的出现可能是最为罕见的窑变,当时的匠人看到烧制出了像星辰这样的花色,又找不到窑变的原因,就可能认为是不祥之物,有不忍心将自己烧制的成品销毁,于是就被匠人送往了天目山的寺院进行镇压,期盼烧制出更好的建盏。后来宋僧在天目山寺院修行期满后,便将这三只曜变天目盏带回了日本,根据日本人对曜字的情有独钟,最后就将“窑变”改为了“曜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