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是富人的好时代,不是穷人的坏时代。

房地产已然进入新时代,如果你继续用旧时代的思维来看待房地产,那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是我在上周直播的两句话。

1

降价

当很多顽固分子还在期待房地产死灰复燃时,还在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心理安慰时,第一财经如同晴天霹雳,让他们久久难以回过神来。

第一财经是上海国资委的媒体平台,10月25日,公众号“第一财经”发表了一篇石破惊天的文章:《社论:积极做好风险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

文章只有1400字,我摘录两段金句。

1、住房的居住属性已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途径得到强化,金融属性则开始褪却。

我来翻译翻译,无论是政策要求,还是市场规律,房价只会下降,不会上涨。

2、目前基于金融属性估值的住房,其高房价抬升了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压低市场的投资边际收益率,加剧房市的有效需求不足,使高房价很难维持,房地产这一风险资产出现重估定价是迟早的事,且价值重估越早对经济社会的伤害和拖累越小。

我来翻译翻译,现在的高房价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负面因素,房价迟早会下跌,而且下跌越早,对社会就越好。

第二段话才是最重要的,足够大胆,足够直白,足够直接。

3、投资者需做好不动产定价重估的积极准备,各地应把握住政策激励的头寸,避免过犹不及的诱多,扼杀当地经济的活力和透支长期的增长潜能。

我来翻译翻译,大家准备迎接房价下跌吧,地方政府别想着重启房地产,否则会断送经济前途。

当高层一直用“稳房价、稳预期”来安慰房地产时,第一财经已经开始开始喊话“降房价、降预期”了。

这一步,迈的步子实在太大了。

“第一财经”尽管不是人日、新华社那样的媒体级别,但毕竟是根正苗红的上海官媒。这个发声,还是很有代表意义的。

而且,这篇文章没有删,一直都在,各大媒体的转载也没事,目前没有发现删文的。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可四姨,那再给你说个事实,就不会觉得第一财经大胆了。

3月2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对媒体直接表示:“从理财的角度来讲,租房也可以,现在大家不会总想着买了房以后能升值,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便升值,套现起来也都非常难。”

央行党委书记郭树清接着“补一刀”:“很多人买房贷款是为了投资、投机,将来万一房价下跌,或者出现其他问题,就是一个巨大的金融危机。”

两位大佬在发布会上都表示:“房地产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资产买卖,中国随着房地产市场成熟化,住房依靠租赁的时代肯定会很快到来。”

你把3月2日的这场发布会,与10月25日的第一财经,结合起来看,形势已经很明显了。

接下来,我们说说住房租赁。

说三个城市。

2

深圳

深圳的确是中国的改革中心。

第一财经刚发完那篇文章,10月28日,深圳住建局发布《深圳市2022年度房屋租赁参考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开通知里的租赁参考价格查询平台,是这样的:参考价格已经具体到每个小区了,覆盖全深圳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发布房租指导价格的地方政府。

这个指导价格,跟目前的市场价格比较接近。它的意义,不在于降低现在房租,而是控制了以后的涨幅,以及将租房全面纳入政府监管。

众所周知,疫情以来,收入不涨,但房租暴涨,跟2019年相比,一线城市的房租基本涨了30%左右。

堪称恐怖!

深圳的表演还没有结束,10月3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支持深圳试点改革财税体系。

这个实施意见重点提了房地产,只不过都跟商品房无关。

1、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深圳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的补助,加大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对深圳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我来翻译翻译,深圳80%的人都是租客,中央出钱支持深圳搞住房租赁。说白了,已经不指望商品房能够深圳人的住房需求了,必须发力住房租赁。

2、发挥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作用,推动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

我来翻译翻译,推进户籍改革,打破户籍隔阂,让租客与房东享受平等的公共权利。这已经深入到制度改革了。

深圳,大胆往前冲吧。

肯定有人怀疑公租房的居住质量,这个话题以后单独开篇,已经有公开信息了。总之,性价比很高,与很多人预计得要好。

3

北上

经济中心上海,也没闲着。

11月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对《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都在热议禁止群租,这实际上带节奏,因为草案的重点根本不是这个,只提了一次群租。草案的核心是两条:

1、将住房租赁纳入政府监管,从源头保障租客权利。

对这条我是严重同意严重支持的,作为沪漂多年的人,本人深刻体会过租客的无保障和屈辱。这个事情是不可能靠市场来解决的,因为租客先天处于市场博弈的弱势乙方,这个必须靠政府来规范。

2、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上海有1000万租客,商品房不可能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需求,只能靠公租房。

上海并不是第第一个发布租房条例的城市,这个桂冠属于政治中心北京

9月1日,《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正式生效,这是全国首个规范住房租赁的地方性法规,而且还是首都,这个风向标的意义不言而喻。

北京这个条例的核心,就是房租合同和房屋买卖合同一样,必须完成备案登记。以前是租客和房东签合同就完事了,政府啥都不知道,现在是必须在政府网站完成网签,接受政府的管理。这样的好处明显有利于租客。

同时,这次条例就格外强调了租金价格预警机制,严格控制房租上涨。

《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的出台并不顺利,耗时较长。去年11月开始一稿审核,今年3月开始二稿审核,8月通过审核,9月1日正式生效。 也就是说,从起草到生效,花了将近1年的时间。

看得出博弈还是挺激烈的。

预计这次上海的花费时间也不会短。

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都这么干了,其他大城市焉有不学之理?

形势就是这么明显,明摆着。只是媒体没有广泛报道,大家没有普遍关注,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这就是我常说的,很多改革措施都在低调进行

结束语

在3月2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大佬们说:

一旦租购比能够达到四六开,房地产市场就会非常稳定,可能就不会忧虑房地产的问题了。”

蓝图很清晰:60%的人买房,40%的人租房。

而现有的房子,早就供过于求。黄奇帆说中国建造了全国一半的房子朱云来说中国多盖了三亿人的房子。

所以,无房者现在压根就不用担心以后的房子问题,一方面政府公租房会解决你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在房价不涨甚至下跌的情况下,你只需要认真赚钱即可,不用向以往那样火急火燎地买房。

接下来,不是无房者担心买不买得到房子的问题,而是房叔们担心卖不卖得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