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个“调整”

密切接触者

“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入境人员

“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注:以上人员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风险区

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

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1个“不再”

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1个“取消”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7个“不得”

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

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

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8个“加强”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

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

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

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

1个“严禁”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此外,《通知》提出,加强对优化调整政策的解读,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措施调整解读

这是我国防疫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从原来的“绝对清零”向真正的“科学精准 动态清零”转变,这绝不是“躺平”,而是根据病毒变种变化做的及时调整。

1、“7+3”调整为“5+3”:

  • 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 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集中隔离由7天改为5天,“+3天居家”由“健康监测”改为了限制出行的“隔离”,降低了资源需求和个人支出,减少了对个人的影响,且未增加风险。

同步的其他也做了调整:

  • (取消了次密接)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 (取消高风险区来返人员集中隔离)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 (闭环作业人员变为“居家健康监测”,时间缩短为5天,且允许有限的必须时外出)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

2、风险区调整,取消中风险区,且高风险区降级周期减少为5天。

  • (取消中风险区)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

  • (高风险区确定)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不得随意扩大;

  • (低风险区确定)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

  • (高风险区降级周期减少为5天)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3、大幅减少核酸检测频次,精准检测,降低社会成本。

  • (无疫区只能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检测)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 (只有特殊情况下才全员检测)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 (还有详细要求待进一步制定)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4、入境航班不再熔断,尽可能减少对国际交往影响。

  •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推广“奥运会泡泡安全模式”)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 (量化)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5、调整医疗资源配备,分级诊疗。

  • (无症状、轻症占用医疗资源将大幅降低)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

  • (做好重症应对资源储备)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 (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6、推进疫苗接种。

  • (提高接种率,感染后易变重症的老年人群接种加强针)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 (新疫苗研发)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7、及时发现疫情。

  • 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8、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

  •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9、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更加细化)

10、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重点是不得“加码管控”及举报处置)

11、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大家自己看)

  • 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12、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

  • (尽可能减少滞留)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

  • (滞留集中区域制定疏解方案)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

  • (目的地规范接收)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13、风险人员管控。

  • (重点是)各地要严格做好集中隔离点的管理,避免隔离点交叉感染。

14、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

  • 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争取广大群众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来源:国家卫健委

编辑:迈加医疗器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