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不到,于雪再次担当“航天”重任。继今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以下简称《人造地球卫星》)纪念邮票顺利“发射”之后,金秋时节,她又问鼎《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发射成功》(以下简称《“天问一号”》)纪念邮票设计。真是好戏连台,身手不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笔者曾跟随于雪的《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一趟“太空”之旅,此间,又与她相约《“天问一号”》,发起了又一轮“天宫”之问。

竞标胜出幸运地成为“天问”答卷人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远在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即发出划破苍穹的《天问》。对浩瀚宇宙的深层探索与无尽追问,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梦想。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担负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意味着中国正式拉开了对太阳系行星探测的序幕。

此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

为庆贺我国在自主开展行星探测上迈出的第一步,中国邮政决定增加发行纪念邮票一套。由于计划外临时追加选题,邮票的组稿工作7月中旬才进行。

题材重大,关注度高,也比较抢手。时间虽然紧迫,却收到了多位竞标者提交送审的图稿。经过各路专家和各级领导的层层评审,严格筛选,于雪设计的这一套方案被认可,成为《“天问一号”》的“答卷人”。

通过梳理提炼确定邮票表现的内容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目前人类认识最深入的行星之一。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地球最为相近,拥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等地形。因此,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对于火星的探测,全世界的人们都充满好奇与热情。

于雪觉得,在方寸之间展现“天问一号”,难度远远大于“东方红一号”。在设计《人造地球卫星》纪念邮票时,所反映的主体“东方红一号”,着重展现的是历史成就,属于“过去时”,带有回顾性和纪念性,她感到还比较好驾驭。而设计《“天问一号”》,则一切都是全新的,其涉及的均为最新的航天科技成果,有的还在探索与进行之中,现实感、前瞻性甚至未知性特别强,也更加难以把握。因此,给设计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此次“天问一号”飞行过程包括发射、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六个阶段。而最受外界关注的火星探测器,则通常是在最后一阶段才开始进入“开机模式”。也就是说,“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择机开展着陆、火星车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经过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发射成功这一最新的重大航天成就进行梳理,于雪从中提炼了关键词——“首次火星探测”,并将其作为邮票表现的核心内容。突出“现在进行时”,通过整体表现“发射成功”这个概念,更侧重“科学事件”,结合“轨道运行”,更准确地诠释内容,也有别于以往同题材邮票的设计。

着重表现发射和运行时的一种状态

在邮票设计过程中,于雪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调看了很多有关的纪录片与视频。了解了背后的科学原理之后,她明确了相关设计元素,围绕发射成功这一概念,构思了图案布局:画面有火箭,然后从地球出发,通过特有的轨道奔向遥远的火星。

怎么在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寻找平衡点与切入点,一直是于雪在设计这套邮票时耗费时间、精力最多的一个方面。她设计并提交的两幅图稿:一幅是横式,采用平视的角度和神秘的色彩,以横长幅画面呈现整个过程;另一幅是竖式,强调从地球出发,用大透视的关系将地球放大,火星缩小,以象征火星距离地球的遥远。两个方案都是从宇宙太空的视角构建画面,完整地呈现了整个过程。经评审,竖式方案被选为邮票图稿。

《“天问一号”》邮票规格是采用33×44毫米,与《人造地球卫星》相同,所不同的是这次为竖票幅。应该说,竖幅图更适合表现深空的高深。于雪介绍,画面最初是以火星为主,后突出了探测器,着重表现目前发射与运行时的一种状态。从邮票画面上,我们的视线可以先从左下角的地球出发,看火箭升空,随同探测器一道经过宇宙空间的运行轨道,再往远处右上角的火星奔去。

以往表现火箭发射,多为垂直的角度,这次做了倾斜的角度。于雪说,其实,地球在宇宙中是没有垂直的概念的,也不存在视角,为了表现,便在画面中呈现宇宙的视角。通过设计《人造地球卫星》的积淀与感悟,于雪对这类题材的设计更有感觉了,渐入佳境,比较自如地描绘出探测器中的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结合时的状态。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间非常紧,修改次数也特别多。主要集中在探测器的角度、轨道的呈现方式,到底是抽象地表现还是艺术地反映好呢?“天问一号”探测器,由一个环绕器和一个着陆巡视器组成,于雪几经调整,最后还是偏重艺术性一些,将探测器画为向左倾斜45度角。

荧光灯下可窥探探测器的运行轨迹

已于9月26日发行的《“天问一号”》邮票,与5个月前发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同为航天科技题材邮票。在风格与基调上,于雪有意识地注重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彼此照应,形成“姐妹篇”。

整个邮票色调以黑色、深蓝色为主。天空是黑色,营造出银河系的概念,同时保持对太空探索的一种神秘感。另外,红色、蓝色线条的运用也具有寓意,红色代表中国,蓝色象征航天,组合运用,旨在揭示并体现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内涵。

因为是反映国家重大航天科技成就的邮票,在印制上自然需要高科技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与之匹配,使之锦上添花。《人造地球卫星》在印制上使用了特种油墨,“50”字样在紫光灯下会熠熠发光,给观赏带来一番别样感受。而《“天问一号”》的新工艺新看点主要体现在哪呢?

据了解,邮票印制局承印团队接到任务后,苦心钻研,研究了“天问一号”探测器设备金属原材料,贴合邮票航空主题使用特亮银和特种珠光幻彩工艺,以赋予邮票更丰富的内涵。

特亮银工艺拥有凹印特有的专色油墨属性,银墨厚实、立体感强。特亮银用于突出“天问一号”的主体地位,太空银元素赋予火星探测器的金属质感,在熠熠生辉的星空中留下属于它的冷光。于雪介绍说:“表现光速的线条,在荧光灯下能够看出整个运行轨道在闪光,从左到右、由下往上,光标呈渐变式移动,仿佛在向你讲述探测器运行的故事与轨迹。大家不熟悉、不知晓的信息包含其中,增加了知识性与趣味性。”

来源:中国邮政报作者:危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