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十年里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党在百年接续奋斗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不断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其次,党在百年接续奋斗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领导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团结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最后,党的百年接续奋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影响。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给出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使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回顾我们党一百多年来恢宏壮丽的奋斗历程,党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历史和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依靠团结奋斗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因此,“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刘星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