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绿窗花影

图:山水清音

大文豪苏轼34岁时,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调到杭州做通判。他向来心胸宽广,不计得失。虽漂泊不定,仍疏狂豪迈,不减诗心。闲时徜徉山林,泛舟西湖。吟诗浅酌,觅得清欢几许。

那日,他与朋友饮酒聊天,遇天气变幻,倏忽雨至,霎时又晴。只见远山朦胧,雾气飘渺,烟雨迷离;而眼前的湖水,波光粼粼,微微荡漾,一汪温柔。大好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怎么看怎么美。

诗人借着几分酒意,即兴写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自然气象万千,诗人巧用比喻,诗句使人浮想联翩,西湖仿佛沾染了美人的脂粉,却又无半点轻浮之气。不得不佩服苏轼的非凡才气。“西子湖”,亦由此而盛传。

经典咏流传,代代相传诵。这首诗,也成了学生必背的古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话说44岁的苏轼,当时任职于湖州知府。不曾想,等闲平地起波澜,以文字遭谗,做了阶下囚,而身陷囹圄。一年后,他被谪黄州。

这年二月,乍暖还寒。初到黄州,苏轼寄宿在定慧寺。山僧修行之所,茂林翠竹,环境优雅。苏轼安定了身心,纵有几分感慨,也化作了诗词雅韵,他填写了一首《卜算子》,以遣心怀:

疏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受到黄庭坚的赞誉,他评道:“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孰能至此!”

并非真的不食人间烟火。苏轼随遇而安,官也好,隐居也好,他能够安之若素。他有着豪迈的襟怀,淡看浮世盛衰荣辱。

谁能想到,宋代第一流才子,在黄州溪山的东坡上,像平常民工一般,割草,拾瓦砾,搬运石头。他却轻描淡写地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时光流逝,于大雪纷飞之中,终于造好了一处栖身之所,苏轼称之为“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官位低微,俸甚薄。苏轼躬耕田园,自食其力。闲时坐蒲团,研读佛经,周易,论语等书籍。这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摘录其中一段,且来欣赏: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气势磅礴,蕴含禅机,表现出超然飘逸的人生感悟。

苏轼59岁时,远调岭南边地。流放惠州。即使穷乡僻壤,在他眼里,也觉得似曾相识,倍感亲切。他挥笔作诗:

仿佛曾游岂梦中,

欣然鸡犬识新丰,

岭南万户皆春色,

今有幽人客寓公

苏轼在惠州,虽官位低微,仍关心民间疾苦,做过不少实事。他喜欢当地民风淳朴,也热爱那儿的一方山水,风物土产。荔枝成熟时,每每一饱口福。他写诗道: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使得他视功名利禄如同尘埃。对于凡俗的生活,却又始终心怀激情。他的诗作,明朗旷达。

另外,苏轼很健谈,生性幽默诙谐。虽屡遭危难,但仍然对人生充满信心。

他善于捕捉日常平凡的题材,把每天的细小喜悦写进诗里面。

岁月如寄,人生飘摇。62岁时,苏轼被贬到海南岛的儋县。虽几经漂泊,身处逆境,苏轼仍笔耕不辍,心境越来越澄澈。笔底词作清凉,几分沉深 的人生况味,跃然纸上。

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滔滔历史,滚滚长河。说不尽的苏轼,赏不完的诗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