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拆迁,严老汉将百万家产分给4个女儿,还额外给小女儿买商品房,可是老汉多次住院,却无人问津。他一气之下,做了一件事,小女儿得知后,立马跪地道歉。网友:明智之举!

“一夜暴富”
80岁的严老汉,和老伴育有5个女儿,当年因为家里穷,他们不得不将四女儿送人。
老汉一生务农,没什么大本事,但他十分顾家,对女儿们更是上心。
物质贫乏的年代里,严老汉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挣钱筹米,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每次出去串门,哪怕得了一块糖,一把瓜子,他也要拿回家给女儿们吃。

要说4个女儿中,严老汉最宠爱的,当属小女儿严娟。
夫妻俩40多岁才生下严娟,她的姐姐们都已经长大,家境也有所好转,全家自然对小妹极尽疼爱。
而严老汉心里有自己的打算。
按照当地习俗,如果没有儿子,就要为女儿招上门女婿,为家族传宗接代,给老人养老送终。
严老汉盘算着,等小女儿成人,就将她留在家中。
可是等老大、老二和老三相继嫁人后,小女儿却没有按照他的规划走,死活不同意招赘。
“能当上门女婿的男人,肯定窝囊!”
为了表明决心,严娟早早谈了男朋友,嫁为人妇。
严老汉唯一的安慰,就是她嫁在邻村,与娘家相距只有三四公里。
女儿出嫁那天,严老汉绷着一张脸,心里泄了一口气:都走了,我和老伴怎么办?
好在女儿们贴心,隔三差五带着孩子回来,严老汉家的小院里,欢声笑语不断。

10年前,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严老汉的老宅,要被征收了。
等拆 迁工作完成后,严老汉获得2套安置房指标和几十万元的征 收款,由于小女儿的户口未迁出,其中一套安置房,就挂在她的名下。
老两口都是土里刨食为生的庄稼人,他们活了70多年,也没见过这么多钱。
一时间,老汉的脸上笑开了花,拿到征收款后,他盖起一栋200平的房子,心想着,女儿们回娘家,也能住得舒坦。
有了钱,心思也活泛起来,他想挑一个孝顺的女婿,上门照顾他和已经中风偏瘫的老伴。
结果,女儿们却因此起了争执。
因为谁也不愿意上门。

明争暗斗
闹得最凶的,当属老三严回和老五严娟。
在老三看来,家产该由4姐妹平分,也由她们共同为父母养老,减轻压力。
老五却认为,其中一套安置房,既然在她名下,就该归她所有,其余部分,再由父亲分配。

老大严红,因为幼时发烧,烧坏脑子,智力有轻微缺陷,生活上本就自顾不暇,更别提照顾老人了。
而老二严丽,嫁到200公里之外,工作生子,很少回来。
眼看女儿们无法达成一致,上门一事,只能暂时搁置。
私下里,严老汉多次找到小女儿严娟,想让她回来,毕竟她离得最近,也最受老两口宠爱。
严娟直接否决,我留在婆家,婆婆还能给我看孩子,回娘家我怎么能顾得上?再说了,我不是还有好几个姐姐,哪轮得到我!
不过,自从拆迁后,小女儿回娘家明显更勤了,每次都是张口要钱,添置各种物品。
严老汉向来对她有求必应,瞒着其他几个女儿,给钱给东西,不在话下。
谁曾想几个月后,严老汉意外摔伤了腿,小女儿却突然“忙碌”起来,不肯上门了。
老汉躺在家里,疼得冒冷汗,一天都没吃上饭,小女儿却说,我看孩子呢,走不开。
他又给三女儿打电话,三女儿也踢起皮球,我上班呢,要不你让大姐过去。
老汉无奈之下,只能给远在外地的二女儿严丽打电话。
严丽二话不说,请假赶了回来,照顾了一个星期,直到父亲能下床走动后,这才准备离开。

经过这件事,老汉是彻底看清了女儿们的嘴脸,他笃定,二女儿是照顾他和老伴的最佳人选。
严丽自知两位妹妹不好惹,她本不想掺合这趟浑水,可眼下爹娘老无所依,她不得不从外地辞工,拖家带口地回来了。
为了避免女儿们再起纠纷,严老汉将一家人聚在一起,签订了协议。
协议规定,将200平米的自建房分给老二严丽,作为她照顾父母的补偿;
两套80平安置房,建成之后,归老二严回和老五严娟所有;
3万元存款,归智力缺陷的老大严红。
这时,老五严娟站了出来:“那套80平的指标,本来就在我名下,这样分,对我不公平。”
她又吵着,让严老汉赞助了15万元首付款,买了一套商品房,这才罢休。

看到几个女儿终于欢欢喜喜地签了字,严老汉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如今他有了“儿子”,女儿们也达成和解,本以为会过上安详的晚年生活,谁曾想,三个女儿对他和老伴,更加冷漠了。
除了逢年过节上门看望,其余时间,一切事务,都丢给二女儿严丽去做。
好在严丽也不是个爱计较的人,每天尽心尽力,照顾父母的一日三餐和生活起居。
严老汉心里替二女儿抱不平,却也无计可施,好在3年后,又一个好消息传来。
原本分给二女儿的200平自建房,又被划入拆迁范围,将会获得上百万拆迁款。

严老汉欣慰不已,这说明二女儿有福气啊。
结果,老三和老五又携手上门了。

重新划分
“爸,之前的协议不公平,要重新分配!”
严老汉故意装糊涂,用拐杖重重地点着地板:“重新分?凭啥呢?”
老三和老五,你一言我一语,劝说严老汉,不要被二姐骗了。
不管两个女儿如何说,老汉不为所动,他表示,既然签了协议,就没有再更改的道理。
“协议是死的,人是活的啊!”老五严娟看父亲不再偏爱自己,气得摔门而去。
老汉迎来了暂时的胜利,却高兴不起来。

年过八旬,他期望的,无非是儿孙绕膝,一家人其乐融融,哪想到一次拆迁,搞得家人分崩离析呢!
自这次争吵过后,两个女儿便不再上门,尤其是向来跋扈的小女儿严娟,四处说他老糊涂了,偏心偏得太过分。
老汉知道女儿的脾气,也不往心里去,哪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彻底寒心。
严老汉再次摔倒,小腿骨折,由于年纪太大,带来并发症,让他在医院躺了一个月。
期间,老大拎着一箱奶来了,叽里咕噜聊了几句又走了。
老三也匆匆来了,拿了一袋苹果,让父亲安心养伤,叮嘱二姐好好照顾,半个小时后也拍拍屁股就走了。
最后来的,是严娟,她两手空空,张嘴就抱怨二姐没有照顾好父亲,待了5分钟,她说要回家看孩子,也离开了。
对比老二,她和丈夫做好分工,丈夫在家照看老母亲,她几乎衣不解带,在病床前为老汉喂饭擦洗。

这一次,严老汉决定不再纵容女儿们了,他突然想到小女儿的一句话“协议是死的,人是活的。”
一个想法,在老汉心底升起,出院后,他带着二女儿,前往村委会。
在村委的见证下,老汉立下遗嘱:百年之后,名下所有的房产和存款,都归二女儿严娟所有。
由于原本分给老二和老三的安置房,在老汉名下,一直没有过户,遗嘱一立,等同于老汉撤销了对老二和老三的赠予。
安置房下来后,老汉和二女儿一人一套,立马搬了进去,又将200平待迁的老房暂时出租,租金交给二女儿打理。
这下,老三和老五彻底傻眼了。
尤其是老五严娟,她看到自从二姐搬回来之后,父亲对她态度大变,所以,一定是二姐从中作梗。

接下来的日子,严娟对二姐开启了“围追堵截”,让她给自己一个说法。
为何要占了她的指标?为何要怂恿父亲立遗嘱?
老二嘴巴笨,不愿跟小妹争执,每次都远远地躲开。
老二的躲避,在严娟看来,分明是做贼心虚,她的怒火更盛了。
严家姐妹的矛盾,在村里也闹得沸沸扬扬,可大家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老二严丽。

在邻居们看来,老二一家十年如一日,对待老人尽心尽力。
再加上根据当地习俗,既然把老二当“儿子”,全部遗产就该归老二所有。
“老爷子住了几回院了,除了老二,那几个姊妹谁管过呢?”
或许是迫于村里的舆论压力,老三也自知对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愿意再趟浑水,任由严娟独自折腾。
老二实在躲不开妹妹的纠缠,只能一遍遍地解释:
“这一切都是父亲的决定,再说了,房子也没有过户到我名下。你这么闹腾,还不如好好对父亲尽孝,没准他能回心转意。”
严娟被愤怒包围,哪还有心思尽孝呢,她三番五次上门对父亲哭诉:
“你太偏心了,既然你那么疼二姐,为什么还要生我?你早就该把我淹死的。”

别看严老汉头发全白,腿脚也不灵便,可他的脑子却很清醒。
看着小女儿撒泼的模样,他不再怜爱,反而心生反感:
“安置房的指标,是你二姐花钱找我买的,你为什么一分钱也不给我呢?”
“那我现在花钱买,行吗?”老二示弱了。
“晚了!我劝你知难而退吧!”严老汉忍不住哼了一声。
谁曾想,严娟并未“知难而退”,她哭闹着跑到村委会,让村委出面调解。
“指标明明在我名下,我爸立的遗嘱,分明侵占了我的权益。”
村委却表示,严老汉作为户主,将拆迁补 偿划到他的名下,完全符合流程,如果严娟觉得不合理,可以跟父亲协商。
严老汉把头一扭:“还协商什么!钱是我的,谁孝顺我给谁!要不是我家老二照顾我,没准我都活不了这么久!”

说完,严老汉颤巍着起身,准备离开,就在这时,严娟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她“扑通”一声跪在父亲面前,紧紧扯住父亲的胳膊,连连道歉:
“爸爸,我错了,我读书少,我不懂事,你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照顾你。
“我愿意拿钱买指标,只求你百年之后,把房子留给我。”
严老汉原本腿脚就不利索,被女儿死死抱住后,他显得更加不耐烦,斩钉截铁地说道:
“你快撒开我吧,你以前就没有管过我,以后肯定也不会管我!”
最后。他表示,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更改遗嘱。
父女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结语
都说“亲生儿不如近身钱”,人到老年,一定要将财产留在自己手里,晚年才有所保障。
就像严老汉,他手握百万家产,分给女儿们后,女儿反而对他更冷漠了。
所以,他又立下遗嘱,将财产留给孝顺的二女儿,这样既能保障他和老伴的晚年生活,也回馈了二女儿的孝心,就连网友都忍不住称赞,老人是“明智之举”。

可是,退一步讲,老严如此做,背后也透露着深深的无奈。
如果女儿们相处和睦,对他有最起码的孝顺,他又怎会做得如此坚决?
有人说,人老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需要金钱去维护。
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对于孝顺的子女来说,哪怕父母身无分文,他们也会尽到责任;
对于不孝的子女来说,即便父母家财万贯,他们也未必用心尽孝。
就像严家的几个女儿,老宅拆 迁,本是好事,她们反而因为金钱,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样的做法,怎能不让人寒心呢?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为人子女,希望每个人都能孝顺父母,让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他们的今天,亦是我们的明天。
对于严老汉的做法,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我是米粥的阅读时光,热爱阅读,随时分享人生百态,欢迎关注!
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您的喜欢,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