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功夫电影作为其中重要的类型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并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风格。

在本月的行业研究专栏中,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 research)将围绕中国功夫片的发展展开,讲述它的起源、涵盖的类型与经典案例,及其在全球市场的发展与未来展望。本期文章,将重点分析不同功夫片展现的不同形式和内容。

功夫片的不同演绎

以真实武功为表现手段的功夫片

《黄飞鸿》电影系列是表现真实武功的主要代表,是目前世界上剧集数量最多的电影。该电影系列始于1949年,当时大获成功,功夫片开始扬名影坛。这一系列电影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片中打斗均讲究实战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香港导演胡鹏根据《黄飞鸿别传》拍摄了第一部黄飞鸿电影《黄飞鸿传》,当时有七位黄飞鸿弟子和再传弟子参与了电影的拍摄。第一位扮演黄飞鸿的是粤剧演员关德兴,他也是饰演黄飞鸿最多的演员。

据统计,胡鹏导演了57部关于黄飞鸿的电影,为了保证武打场面的真实性,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黄飞鸿将南方武术的洪拳风格化,而胡鹏则以原始的方式描绘了这种风格,没有使用钢丝,也没有借用北方风格或京剧的杂技技巧。这些电影都是南方文化的真实记录,舞狮、茶馆、民歌、鞭炮和龙舟。比如在《黄飞鸿传上集之鞭风灭烛》中,武打动作场面新鲜刺激,还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技动作。

有学者表示,“黄飞鸿电影里练习的功夫才是真正的功夫。”武术的真实本质在当时被证明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对后来的功夫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武术指导之父刘家良和袁和平都是深受影响的一代人。

90年代初,徐克导演、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之壮志凌云》热映,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黄飞鸿狂潮,也再次掀起功夫片的高潮。在出演该片之后,李连杰还曾出演了《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等黄飞鸿系列的电影。

李连杰本身就是武术专家,再加上有天下第一武术指导袁和平的动作设计,等于是如虎添翼。在《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黄飞鸿与清朝大臣(甄子丹)的对决,黄飞鸿直接化布为棍与之对战,你一棍我一棍的打法,颇为豪迈。当年,可谓几乎是家家都会有一个"黄飞鸿"出现。

在两代黄飞鸿之间,李小龙的功夫片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李小龙打开了现代功夫片的先河,将“功夫”二字写进了英语词典,在世界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971年,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兄》,一改以往功夫片繁复花哨的招式,出手讲究快、准、狠,在几招之内就搞定敌人,犀利的拳脚配上高亢的呼啸声,其设计的动作打斗,完美的展现了自己的真功夫、硬实力,形成了独特的武打风格。这部电影取得319万港币的票房,成为当年的冠军,也让李小龙一战成名。

之后两年,李小龙接连主演了《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和《死亡游戏》,但在最后一部电影还未拍摄完成就去世了。虽然只有不到5部完整的电影,李小龙的作品和银幕形象却是影史的不朽经典,他的名字更是功夫电影甚至中国武术的象征。

在李小龙之后,将现代功夫片拍的最好的当属甄子丹,他的动作干净利落,凌厉迅猛,爆发力强,充满力度与视觉观赏性,在香港诸多的动作演员和武术指导中可谓独成一派,代表作《导火线》《杀破狼》,都将他的个人风格发挥到极致。后来的《叶问》系列,更是奠定了他功夫巨星的地位。

以武林胜地实景拍摄的功夫片

80年代,由优秀武术运动员参加、以武林胜地实景拍摄的《少林寺》,把功夫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国际影坛风靡一时。《少林寺》采取的是实景拍摄,所有的武打动作都是演员的真功夫,那时候条件所限,没有特技技术,现在看来可能不及现今的武打片更酣畅淋漓,但写实的拍摄手法看起来更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片一反旧式武打片中纯表演的花架与镜头技巧的卖弄,而是通过主演李连杰和片中其他演员朴素真实的功夫让人拍手叫好。李连杰的一招一式刚柔相济,于海的螳螂拳出神入化,胡坚强的地趟拳腾落舒展,于承惠的醉剑游龙似凤。这部影片在当时掀起的武术热潮,成了武术片难以逾越的经典。

之后,1985年徐小明导演的《木棉袈裟》同样讲述少林寺与官府的矛盾;1986年的《南北少林》、1994年《新少林五祖》,及《乌龙院》系列等,也都是以少林寺为背景题材的影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功夫迷。

以喜剧元素贯穿的功夫片

喜剧功夫片,是把喜剧元素和功夫元素相结合,营造出既搞笑又刺激的观影体验。20世纪80年代,成龙将喜剧元素揉入到功夫电影中,他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诙谐幽默,能让观众在开怀大笑的轻松氛围中欣赏到功夫片的刺激与快感。

1978年,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当时在中国香港掀起了喜剧功夫片的热潮。该片武打场面在刚硬的真功夫的基础上,加上了诙谐幽默的动作设计,再通过成龙灵活的身手,完美的将功夫喜剧效果带给了观众。一经上映,便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成龙由此也确立了自己的功夫电影风格。

同年成龙的另一部喜剧功夫片《醉拳》上映,也同样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在这两部电影中,成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喜剧天分,既展现了不凡的身手,也在表演中处处结合喜剧噱头,令观众惊讶之余又能捧腹大笑。成龙凭借着《蛇形刁手》和《醉拳》这两部电影彻底打开了知名度,之后主演的《快餐车》《A计划》《飞鹰计划》《警察故事》系列等都是延续了自己的喜剧风格。他在片中精心设计的打斗趣味,极大的拓宽了中国香港电影的发展空间,也为他后来走出国门,被世界各地的功夫片影迷所熟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的周星驰也以喜剧为元素拍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功夫电影,比如《功夫》《007》等,将喜剧功夫片更进一步发扬光大。

关于武侠片的阐述

中国武侠电影发展至今,前后有过五次创作热潮,留下了丰富的武侠文化作品。在第一期文章中我们提到过,电影《火烧红莲寺》大获成功,首次显示出武侠电影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且在当时形成了武侠电影第一次创作热潮,代表作有《荒江侠女》《关东大侠》等。

20世纪50年代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现与风靡,为武侠电影第二次创作热潮奠定了文学和受众基础。金庸小说在此时被搬上舞台,《射雕英雄传》《碧血剑》两部电影,掀起港台武侠电影浪潮。此后,邵氏公司《独臂刀》的上映引起极大轰动,《龙门客栈》《萧十一郎》《刺马》等影片上映,武侠电影市场一片火热。

20世纪80年代,香港制片团队进入内地合作拍片,在创作上增加了更多可能性,给武侠片发展带来生机活力。内地以张华勋《神秘的大佛》、张鑫炎《少林寺》、何平《双旗镇刀客》等为代表作;港台则有徐克《蝶变》、程小东《生死决》、刘家良《五郎八卦棍》等。

20世纪90年代开始,武侠电影再次呈现出热烈的创作态势。《新龙门客栈》等经典翻拍,《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等小说改编,《青蛇》等神怪元素融合的类型不断出新,极大丰富了武侠电影形态。

新世纪以来,武侠电影开始在全球市场发展形成规模。李安《卧虎藏龙》、徐克《蜀山传》、张艺谋《英雄》为这一时期代表作,推动中国武侠电影上升到一种新境界。之后,《一代宗师》《绣春刀》等也是优秀武侠电影的代表作。

结语

中国功夫片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块瑰宝,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功夫电影也得到了很好发展,在这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功夫电影在电影人们的不断努力下出现了很多的类型,这无疑对功夫电影的发展大有裨益,这既是探索,也是传承,更是在弘扬。

参考资料:

①网易.李小龙4部半电影全盘点:一代功夫巨星如何封神?

转载须知

本文系华谊兄弟研究院出品。转载须在文首署名华谊兄弟研究院(微信公众号:HBresearch)。如有侵权,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保留采取相应行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