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今年42岁了,女儿5岁,她一直想生老二,可是一直没有怀上。

今年聚会,我劝她如果想要老二,就抓紧时间做试管,毕竟年龄大了,越往后越难怀孕。

她摇摇头说不想要了,如果生一个儿子,工薪阶层赚不够给儿子娶妻的钱。如果生一个女儿,两个女儿一起有竞争,争宠,做母亲的心里也不舒服。

2010年,江苏宿迁就曾经发生这样的一件事情:亲姐妹出门一起办事,回到家,两家人就成了仇人,绝交。

有网友说:一母同胞的至亲姐妹,在重大灾难面前,互相猜忌、互相怀疑,亲情如此薄情寡义!

也有网友说:拿到钱,两家就和好了,亲情变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个姐妹究竟因何生恨?两家人为何结怨?结局如何?如果您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时间回到2010年2月5号,家住江苏省宿迁市的刘美英和刘美芝姐妹一起到亲戚家吊唁。晚上9点多,姐妹俩又结伴从亲戚家回家。

走到蔡集中学附近,被摩托车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姐姐刘美英回忆,当时,自己瞬间失去了知觉。醒来后,看到2个人正在抬妹妹美芝,她就问那两个人要干什么,对方回答要带妹妹去医院。

因为是晚上,事发路段路灯很暗,刘美英看不清两个人的长相,两个人不肯留下电话,也不肯带她一起走,她就抓着那个人的衣服不放。

没想到,对方骑上摩托车,甩下衣服,一溜烟就开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腰被撞到骨折,刘美英费了好大力气才站起来,一瘸一拐地挪到亲戚家,让亲戚帮忙报警。

宿迁市公安指挥中心接到的报警内容是这样的:在蔡集中学附近,两个老年人被撞,其中一个被肇事者的车辆带去了医院。

接警后,警方立即赶到现场,但事发现场没有任何碎片残留,只有一副近视眼镜,一件黄大衣,一个头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摄像头并未普及,事发地点没有监控,警方只能依靠走访排查,寻找肇事者。

经过走访,警方得知,附近的蔡集医院和人民医院在5号晚上并没有接收伤者。伤者被带到了哪里?

第二天,侦查员沿着事发地点,从西向东搜寻,在距离事发地点600米的绿化带内发现了伤者。

民警第一时间叫120,把伤者送到医院抢救,但因为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妹妹美芝还是因为车祸引起颅脑损伤,离世了。

没有监控,因为是冬天,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目击者只有1个人,那就是姐姐美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美英却怎么都想不起车辆的颜色和外观,只记得车上有2个人,1个人穿着军大衣。

警方走访附近群众,有人说曾经看到红色大架子摩托车从事故现场经过。

依据这一线索,宿迁警方重点摸排红色大架子摩托车,最终从几千辆摩托车中找出十几辆可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有一个车主有黄色军大衣,家里还有1个和事发地点一样的头盔,但经过比对,这个人并不是肇事者。

因为技术条件限制,警方在眼镜、大衣和头盔上,没有提取到肇事者的DNA。

20多天的搜寻,一无所获。

宿迁警方开始在全市范围,大范围张贴悬赏通告:凡提供重要线索的,奖励1万。但依然没有人提供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找不到肇事者,目击者只有刘美英,村里的传言也日渐增多。

有人说:刘美英知道肇事者,拿了肇事者的好处,所以偏袒对方,不报警。

有人说:肇事者就是刘美英的孙子周凯,当天晚上,他骑摩托车带两个老人回家,拐弯的时候摔倒,一死一伤,刘美英保护孙子,隐瞒真相。

美芝去世后,68岁的老伴一蹶不振,整日借酒消愁。听到这些谣言,美芝的儿子异常气愤,干脆和姨妈断交了。

转眼到了2020年,随着DNA提取技术的突破,警方在大衣的衣领处提取到了肇事者的DNA。

经过比对,警方初步锁定了宿迁70岁的公某,但此时,公某早已不在宿迁居住,而是搬到了南京和小儿子同住。

不料,2020年,公某回宿迁老家,和邻居发生冲突,被打伤住院。

警方依据医院采集的血液,重新做了DNA比对,结果和先前的比对一致。

但是DNA作为单一证据,并不能给公某定罪,因为大衣或许是公某借给别人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遗弃在路边的。

警方试图找到公某当年的摩托车,结果发现,2010年,家境一般的公某居然买了2辆摩托车。其中一辆是在车祸发生后买的。

当时,公某的小儿子正在读大学,公某已经有一辆摩托车,不应该再破费买一辆。

如果车祸当晚,公某的小儿子也在,那么,近视镜可能是公某小儿子的。

根据线索,警方得知,公某的小儿子在建筑公司上班,公某每天早上会出门捡废品,种田。所以,警方根据两个人的生活规律,决定对两个人分开抓捕。

起初,公某拒不承认当年的车祸,民警再三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公某承认了当年的车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儿子被捕后,淡定地供述了车祸的经过:2010年2月5日晚饭后,父亲要骑摩托车去市里给哥哥送钱,恰逢自己放寒假在家,便和父亲一起去看大哥。

短暂的交谈后,和父亲回家。骑到蔡集中学附近,迎面来了一辆大货车,灯光很刺眼,如果向南拐,会撞上大货车,向北拐,撞上了老太太。

然后,车摔倒了,父亲右腿被压在车下。起来后,发现一个老太太没反应,父子俩就抱着老太太去医院。

走了没多远,发现老太太的身体突然软了,嘴里还吐血,父亲就停车,从自己怀里接过老太太抱着。又走了一会儿,父亲说老太太可能死了,就停车,把老太太扔进了绿化带。

当时,自己一直问父亲怎么办,父亲安慰自己不用担心,会处理好的。

公某说当时看到老太太没气了,实在太害怕了,就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晚上回家后,就把摩托车盖上稻草,第二天,恰好村里来了一个收废品的,就以50元的价钱把摩托车卖了。

最终,公某因交通肇事罪被逮捕,小儿子因包庇罪被取保候审。

【普法】交通肇事后,逃逸和不逃逸有什么区别?

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交通肇事罪逃逸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也就是说,同样的肇事行为,不逃逸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的,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小儿子为什么没有被追究包庇罪的刑事责任呢?

刑法规定,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向公安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或帮助其隐匿证据、隐藏证据。

包庇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罪的追诉时效是3年、5年、10年。

专家认为,本案中,2010年,公安机关已经对交通肇事进行立案侦查,但是,公安机关不知道有包庇犯罪行为的存在,没有对包庇立案。2020年,包庇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因此,不再追究小儿子的刑事责任。

经过宿迁警方的协调,小儿子替父亲赔偿死者家属70万,赔偿伤者家属6万,双方达成和解。绝交10年的两姐妹家人也重归于好。

2021年3月,法院一审判决,公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小儿子的包庇罪因为过了诉讼时效,免于刑责。

10年时间,好在小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学有所成,能够承担死者和伤者家属的赔偿,也算给死者一个应有的告慰。

如果肇事后,公某主动投案判刑,伤者的医疗费承担不起,小儿子的大学生涯也会有所影响。

如果逃逸3年、5年,公某被捕判刑,小军也会被判刑,终止学业或者工作,无法给予伤者或者死者相应的赔偿。

无论怎样,现在的结局相对完满,两姐妹家和解,82岁的刘美英老人总算在有生之年,了却了一个心结。

这个案子也警示我们,

1、开车用远光灯要慎重,你的远光灯方便了自己,但可能会给别人造成安全隐患。

2、老年人尽量在家人陪同下出门,听力下降、眼睛看不清,记忆力不好,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很严重,害人害己。

3、亲情很脆弱,需要用心经营,即便猜忌,也要有理有据。

4、如果发生车祸,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而不是心存侥幸逃逸。如果家人有违法行为,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而不是心存侥幸包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