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的一天晚上,有人在机场拍到一张照片,年逾古稀的任正非独自一个人拖着拉杆箱,正在排队等出租车,他身边没有助理和专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很多企业家的奢华和招摇,任正非是一个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企业家。他低调、朴实,正是这样一个企业家,创办的华为可以说是近五十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民企之一。

艰苦的求学和军旅生涯

任正非出生在1944年10月,那是抗日战争年代,国内战火纷飞。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之时,他5岁。

图:任正非与母亲及兄弟合影

在任家中,任正非兄妹一共7人,他排行老大。为了让这位大儿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他们全家人都做出了牺牲。7个兄妹当中,只有任正非接受了高等教育,弟弟妹妹们则做着平凡的工作。
18岁,任正非成功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在已并入重庆大学)。然而在1966年,就在他毕业前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人们开始排挤知识分子,任正非的父亲被批斗为走资派,并被收监入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任正非大学照

1967年,任正非进入了一家政府投资的合成纤维工厂。这家工厂隶属的部队在全国各地招收了50万名工程兵。任正非成为了一名工程兵。
在那个时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这家工厂在东北,气候严寒,冬天室外温度能低至零下20摄氏度。
任正非在工厂工作期间,刻苦钻研,兢兢业业。他很快从技术工人做到了工程师,后来又坐到了副所长的位置。在此工作期间,他发明了用于技术设备检测的工具,这项发明创造让他声名大噪。
1978年,任正非受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在6000多名参会人员中,他的年龄最小。
此时,他仅34岁。
然而,在1983年,国家进行了重大的军队改革,裁撤了50万名工程兵。任正非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退伍。但军旅生涯对任正非的影响并未就此停止。乃至后来,不断有人分析热议任正非与政府和军队的关系。

副省长千金孟军,下嫁任正非

任正非在当工程兵不久后,就与孟军结婚了。
任正非很少接受采访,但他当年在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的时候说过,
“我的前太太是个叱咤风云的人,她就好像是天上飞的白天鹅,我是地上走的癞蛤蟆,除了学习好,家境、样貌各方面一无是处,不知道当初她是怎么看上我的?”
这个白天鹅就是任正非的前妻——孟军。

图:孟军(网传图,如有不实,请联系删除)

最开始,任正非并不知道孟军的身份,只是单纯地喜欢她。在追求孟军的过程中,孟军也喜欢上了这个踏实上进的年轻人。
后来,两个人顺利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72年,长女出生,随母姓,取名孟晚舟;不久,儿子孟平出生(后来随父姓,改名任平)。

图:任正非长女孟晚舟

后来,孟军从部队退伍转业进入深圳的南海集团,在南海集团担任高管。为了帮助丈夫,任正非几经辗转也来到了孟军工作的南海集团。
虽然两人最终离婚了,但他们的联系从未减少。任正非创办华为之初,孟军帮助他解决了很多困难。后来华为名声大噪之后,任正非回忆起这段感情,对孟军仍然满是感激之情。
可以说,孟军是任正非事业上的第一位贵人。

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

1983年的夏天,在深圳罗湖火车站,一个三十八九岁的中年汉子从人群中挤出来,他肩上搭着黄挎包,手提褐色行李袋,脚步匆匆。这个人就是任正非,他正在赶着去中国南海石油联合服务总公司报道。
此时的深圳,是“冒险者”的乐园,全国各地的淘金者纷纷赶来。这时期鱼龙混杂,有人为了赚钱不择有段,商战中处处是陷阱。
不甘平庸的任正非受到了当时下海创业风潮的鼓舞,主动向公司领导请缨去主持集团旗下的一个电子公司(国有)。领导答应了他的要求,任命他为电子公司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年轻时的任正非

此时的任正非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急于有所建树,很快就谈成了一笔200万的生意。

他亲自把关,奋战了几个月,按照合同要求准时将货发了出去。但是发货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收到对方的货款,后来,对方连电话也不接了。
老实的任正非意识到自己被人骗了,200多万元打了水漂。
200万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为此事电子公司解除了任正非的职务。
此时,由于对待家庭(任正非太看重父母与弟弟妹妹)和事业的理念不同,任正非与妻子孟军产生了矛盾,双方正式离婚。
离婚后的任正非和父母、侄子住在深圳南头一个租来的十几平方米的棚屋里,每天只能买死鱼死虾,或晚间到市场买一些卖不掉的菜来吃。租来的房子太拥挤,只能在阳台上做饭。
任正非的父母不忍心给儿子增加负担,不久便回老家去了。他担心两个孩子跟着自己受苦,便将女儿任晚舟和儿子任平送回老家贵州去念书。

这一年,43岁的任正非被离婚,被炒鱿鱼,几乎是孤家寡人一个。
已过不惑之年的他,生活却如此艰难。他常常晚上睡不着,在漏雨的屋子里思考。有时外面的灯光透进来,照在餐桌上,把影子拉的很长。那个时候的任正非,是孤独和煎熬的,在多少个失眠的夜里,努力思考着未来的出路。

独特的华为,不断发展壮大

1987年,任正非选择了创业。
他找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人,创办了一家公司,名叫华为。
任正非说,“我们当初注册公司时,起不出名字来,看见墙上‘中华有为’标语响亮就拿来起名字了,有极大的随意性。”
华为初创时虽名为技术公司,但实际却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也叫“皮包公司”。华为最初的业务主要是采购一些有点科技含量的电子产品,如火灾警报器、气浮仪等,转手卖出,赚点差价。当然,这不是任正非创业的初衷,但是为了生存,也只能先这样。

图:华为在深圳的第一处办公场地

后来,华为开始做代理交换机的业务。但因为产品供不应求,香港厂家经常发不出货,或者产品出现问题,无法及时修理,备板、备件等也不提供给代理商,这些都使华为在为客户服务时非常被动。任正非此时认识到,没有自己的产品、没有自主研发,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华为开始走上了研发的道路。
任正非每天拼命的工作,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简易床,平时跟员工一样在工作间干活,有时甚至比一般员工干的时间更长,几乎每天都只睡五六个小时,而且经常是睡在办公室的简易床上。

图:1990年营销部部分成员在深圳的合影

1992年,凭借HJD48交换机产品,华为的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自主研发的决策被证明是正确有效的。华为依靠“代理+自主研发”两条腿走路活了下来,一直走了好几年。
“生存第一”始终是华为的第一要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华为亮相1994年北京国际通信展览会

1993年,华为遇到危机。公司账户经常出现赤字,员工薪水也经常拖欠数周。此时,任正非开始思考新的薪资体系。这时期开展的员工持股计划,成为日后华为文化的精髓。
此时,出现了一位帮助华为走出资金困境的人,名叫孙亚芳。
她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安全部从事通信工作。华为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决定加入华为团队,并投资200多万,以重振研发项目。

这个女人对华为日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010年美国《福布斯》“最有权势女性”全球排行榜中,孙亚芳是唯一一位中国上榜女性。随后,孙亚芳蝉联2014-2015年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榜首。
后来,被称为华为管理模式中的“左非右芳”:任正非主内,孙亚芳主外。
上世纪90年代,有朋友想拉任正入伙做房地产,炒地皮。当时的深圳,到处都在开工,炒地皮的人每平米可以赚1000-2000元/平,比辛辛苦苦研发技术挣钱快很多。但被任正非一口回绝了,他认为未来的世界一定是知识的世界,而不是泡沫的世界。
放弃赚快钱的任正非,带领华为在技术领域持续深耕,不断发展壮大。

华为,还能活多久?

任正非一直有着居安思危的意识。2001年年初,任正非意识到华为或许将迎来史上最大的危机,发布了名为《华为的冬天》的公开信。
信中说道,“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

图:2001年,华为管理优化报刊登《华为的冬天》

这一年,被寄予厚望的李一男出走,华为内部许多人仿效李一男出去“创业”,部分员工甚至偷盗华为的技术及商业秘密,推动华为分裂。
2001年10月,黑暗的危机中终于出现了曙光。需要现金来应对危机的华为以6.6亿欧元的价格将子公司华为电气(后来的安圣电气)出售给电源供应商艾默生集团(Emerson),得以继续专注于电信技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任正非再一次提及“过冬说”。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形势也可能出现下滑,希望高级干部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许2009年、2010年还会更加困难。”

今年8月22日,华为内部论坛上线了一篇任正非的文章,名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三次“过冬说”说明任正非的危机意识非常强,他不断提醒华为注意经济的冬天,要提前准备好过冬的粮食。
为人低调的任正非,一直高调地喊着活下去。因为只有活下来,才会有未来。

今天,华为已成为中国最成功、最令人骄傲的民族企业之一。华为从一个最初只有6个人的小作坊变为拥有近20万大军的世界级大型企业。但在任正非眼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华为发展壮大的这35年,有大量的明星企业如流星一般划过夜空。
任正非告诉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积累足够的能量,才有腾飞的可能。
时势造英雄,带着时代印记一路打拼的企业家,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参考文章:
1、吴晓波:《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2、《华为:九死一生的坚持》
3、《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4、任正非:《我的父亲母亲》
5、《华为传(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