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美国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策略已经让世界乱了,最典型的是欧洲,而欧洲各国可谓是各有各的苦,德国工业受到能源危机的冲击,法国经济增长基本已经归零,意大利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贫困或被社会排斥的风险……现在轮到已经脱欧的英国,大有陷入深渊的意味。

据媒体报道,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英国多个社会团体组织和实施了规模空前的抗议集会,什么原因?第一,民众抗议英国大规模通胀,而且政府在疫情期间提供的援助大部分落入了富人的口袋;第二,执政的保守党跟随美国立场,使得俄乌冲突、全球能源价格上涨长期化,严重恶化英国民众的生活和工作;第三,让人民决定该由谁来担纲英国的责任,而不是由保守党自己决定;第四,英国应当提前举行大选,而没有任何理由让政府三个月连换三位首相;第五,英国现任首相苏纳克是亿万富翁,根本无法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诉求……

不是巧合,英国央行大幅加息变成英国群情激愤的爆发点。11月3日,英国央行决定首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其行长贝利在加息之后发出警告称:英国未来两年将面临极具挑战的衰退,到2025年,英国失业率或将翻番。这就是问题:加息或许可以控制物价的继续狂涨,但加息的成本必然转嫁给社会方方面面,引发民众担忧。更严重的是:前首相特拉斯余波犹存,尽管其减税方案或将被新首相苏纳克的加税和削减预算取代,但英国民众普遍认为,削减预算将导致本就供不应求的公共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更加稀缺,同时相应增加英国公众的日常开支。

这无疑是恶性循环:社会越乱,经济越完;经济越完,社会越乱。所以,许多非英境外媒体将最近发生在英国各地的大规模抗议游行,称为"崩溃游行"。英国政府有没有能力尽快控制住局面?或许并不容易:一方面,保守党不愿失去政权而想尽办法保住执政地位;另一方面,民调显示,已有61%到63%的英国民众认为应提前举行大选,剥夺保守党执政地位。

正当英国突现"崩溃"风险之时,日本也传来消息,为了坚定捍卫负利率政策,截至10月底,日本央行已把日本10年期国债全部(100%)购入央行账户,而7年以上期限的国债也有73%被纳入央行账户,这个数字去年年底是54.7%,今年6月份是56.5%。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会给未来带来什么?没人知道,因为前所未有,闻所未闻。

全球经济乱象之下,再来看看中国的情况。刚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布的10月份贸易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价,10月份,我国出口2.07万亿元,增长7%;进口1.48万亿元,增长6.8%;贸易顺差5868.1亿元,扩大7.6%。但以美元计价,10月份,我国出口2983.7亿美元,下降0.3%;进口2132.2亿美元,下降0.7%;贸易顺差851.5亿美元,扩大0.9%。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第一,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美元升值和人民币相应贬值使得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数据就高,但以美元计价的贸易数据就低;第二,国际贸易增速下降,体现了主要国家经济需求大幅回落;第三,今年贸易顺差依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正向贡献,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中国未来该怎么走?党的二十大给出明确回答:"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现在看,这个进程不仅必要,而且需要加大力度,确保中国经济抓住危中之机,行稳致远。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