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结果的出现,很多人把一切责任都推在了一个女人身上,那就是千古一女皇——武则天。实际上李世民的责任更大。武则天虽是女人,政治上不属雄才伟略的唐太宗,这不假,但若说完全因她而覆灭太宗一门李姓血脉,确实是夸大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一生都很痛苦。首先,李世民14个儿子中,得以善终的只有皇十三子李福,以及后来继承大位的皇九子李治。其次,这些儿子,包括后来成为皇帝的李治(唐高宗),都生活在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巨大阴影下。作为继位皇帝的李治,一生都在父皇李世民的声名笼罩之下,终日自惭形秽,战战兢兢。而其他皇子,都被后来也当了皇帝的武则天玩弄于股掌之中,内心煎熬无比,生不如死。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明显不仅仅是武则天一个人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在选接班人的时候就留下了后患。

皇帝的继承人选择,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大难题。中国封建之时,如周代,就定了一个基础,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方法很不公平,因为它就是粗暴地划分等级,不管嫡长子是不是一个完人,甚至是傻子瘸子,都是顺位第一,别无选择。但这种不公平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这种继承可不像平常人家继承家产一样——即便平常人家继承家产,也经常打得头破血流、六亲不认,就像现在几兄弟为了老爹的一套房子而大打出手——而江山继承,那可大的多了,生杀大权、万人之上、万里江山,都是一个人的,不想争的人还真没几个。

如果真的留下了口子,那么就是给欲望留了后门,必然残杀四起,血流成河。欧洲封建就没解决这个问题,女儿女婿也有继承权,所以内争四起,打得一塌糊涂。中国封建则把这个口子给堵死了,即便如此,春秋就出现了臣弑君、小篡大的案例。后来的帝王制度,虽与封建有所差别,但这个继承制度却保留了。当然了,秦始皇重视继承问题造成严重后果也对后世帝王影响甚大。

所以,凡是汉文化圈子的帝王,都极其重视这一点。历史上不甚重视这一条的,多数为当时少数族群的统治者,金、元、满清等,金元的历史或许很多人不了解,康熙皇帝雄才大略,九子夺嫡可是被电视剧渲染得谁都知道的。金元其实更惨烈。

唐代统治者也是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就有鲜卑血统。所以,多少对于宗法继承制度不那么看重。

但到底选谁?即便智商高如李世民,也拿不定主意。

最初,李世民也是按照宗法制度,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的生母是皇后长孙氏,母系权势也很重要。长孙皇后共生三子,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

所以,李世民选择李承乾为太子,于情于理于法都没问题,所以,李承乾8岁就被立为太子,那时候李世民继位也才两个月。但是,这位太子可不争气。

他对于这种天赐的机会毫不珍惜,似乎也不太爱当皇帝,整天就是玩儿,喜欢草原和打猎。李世民给他请了很多名师家教,都不管用。他还喜欢男宠,李世民作为老爹看不下去,就把这男宠给杀了,李承乾彻底堕落。后来甚至联合侯君集等造反,被废流放,很快就死了。

这就是我前面说过的问题,嫡长子继承制度就是不管嫡长子傻子瘸子都上,李承乾的智商和能力,实在不配当皇帝。他的造反,不过是别人设下的圈套。主要是皇四子,也就是李承乾的亲弟弟李泰逼迫。李承乾给老爹供述罪行,说,儿臣贵为太子,能有啥图谋?被逼的呗。

这件事在李世民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

按照宗法,李承乾既然被废死亡,那么太子就是嫡皇四子李泰的,这是必定的顺序。但李世民不太愿意,朝中大臣大部分都不同意。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都说要立嫡皇九子李治。

李世民说,治儿太懦弱了,恐怕镇不住呀!在他心里,其实或许比较欣赏李泰的心狠手辣心机深重。当皇帝嘛,就得这样,至少李世民这样认为的,他若不心狠手辣,也轮不到他是唐太宗。

有魄力、有心机、有权念,才有可能成为雄主。

但雄主是臣子们不太喜欢的,那些大臣伺候李世民这位雄主已经够累了,再来一位,受不了。李治比较温婉善良,好控制。

本来李泰有机会,因为李世民有心立他。但这人太狠,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一次,他对父皇说,儿臣只有一个儿子,将来儿臣寿尽之日,一定把儿子杀了,再传位给晋王(李治)。

这太假了,谁会杀儿子传位给弟弟?再说了,虎毒不食子,真能这样,也太狠了。

李世民当时还挺感动,还夸了李泰,但随即在褚遂良等的提醒下醒悟了。你现在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也生十几个,都杀了?这不更加了吗?再说,给李治留下这个话柄,万一将来不穿给他,他不得闹?这事有模板,春秋时吴王夫差的父亲吴王阖闾就是这样得位的。

李世民惊出一身冷汗,自己都流泪了。李世民下定决心,立皇九子李治。但他没想到,李治是善良好控制,却控制在了一个女人的手里,那就是武则天,留下的问题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唐江山,蒙受更大的冲击,《旧唐书》说,子弟作藩,磐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李唐的子弟,却是一个都不留了,还做个什么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