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各行业的冬天也已来临,有很多企业老板认为:公司效益不好或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又或是公司都不需要交税,就不需要做税务筹划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不管企业效益好坏,都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上的税务风险,所以这不代表税务机关不会关注,甚至有些时候,亏损的企业更受税务机关的“青睐”。

其次,宏观环境的影响、相关政策的调整、行业发展阶段等各种不可控因素影响,导致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不再适用,需要做重新的规划和调整。

还有,企业亏损只是不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收入层面的流转税却和盈利不盈利没关系,增值税也有筹划空间。

最后,企业即便现在还在烧钱,未来也要做好盈利的准备规划,提前埋好伏笔,未来才会产生好的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些类型的企业的税务筹划应该要怎么去做?小编总结了三点供大家做参考:

1.能资本化的成本,别费用化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亏损抵扣是有时效的,一般超过五年的亏损就不能在税前抵扣了(部分行业适用8年或10年)。所以,在对利润没有追求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税差,合理利用亏损,把亏损延期到可以降低未来的潜在税负。

假设公司有长期经营规划,在达到符合资产化的情况下,把相关项目资产化可以增加公司的净资产,同时也增加公司当期的净利润,那是不是到最后反而需要多缴纳企业所得税呢?

并不是,因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可以在使用年限摊销,这些折旧与摊销可以作为未来摊销年限的管理费,降低未来使用年限的所得税。这样做可以使公司利润走得更加平稳。

2.人员结构及关系调整

以企业盈利为导向,不一定要固守在旧有的业务模式中,看似稳定,其实企业早已出现经济崩塌现象。也不要动不动把企业亏损的责任推卸到员工头上,更明智的举措是在确保安全、合法的前提下,多些创新思维。比如选择新型的用工模式,即,“众包用工”,也就是大家理解的灵活用工。随着共享经济、平台用工模式的快速发展,人力成本必然上升、用工风险随之加大,然而众包用工模式一度成为企业节税的“蓝海”。

人员结构关系的调整,不管是对公司的整体利益还是员工个人发展层次,都是需要依靠更加有能力的、有创新的人才付诸行动。

3.合理利用公司架构搭建

企业在遇到亏损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只会认为要发展业务,扩大规模,设立分支机构再投资是一个重要渠道。而另一方面,面临的就是分公司或子公司的税务问题,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也不承担独立的纳税义务。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于没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总公司要对其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税收优惠措施,由于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因此不能享受所在地区的税收优惠待遇。

所以,在考虑设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时,应充分税务筹划成本与优惠获利的大小,选择最佳方案。这边举例一个方案思路

根据税法弥补亏损的规定,2022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用来弥补2017年的亏损,而2023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不能用来弥补2017年的亏损。因此,企业在2022年应该压缩成本和支出,尽量增加企业的收入,将2022年度的应纳税所得提高至100万元。同样,2022年压缩的成本和支出可以安排在2023年度予以开支,这样2023年的应纳税所得减少至50万元。

2018年至2022年应纳税所得合计为10+20+30+40+100=200万元。弥补了2017年的亏损额200万元。2018年至2022年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2023年应纳税所得50万元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2023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50*25%=12.5万元,相比之前,节约12.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

成功的税务筹划都有这三个特征:遵纪守法、尽量趁早、简单清晰。但具体怎么做,还得要看你的公司现在处在什么阶段,有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和经验等等。所以无论企业盈利与否,都需要做税务筹划,降低税务风险,完善公司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