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仍然面临着新冠疫情和流感疫情叠加流行的风险,特别是今年冬季。”11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022年“世界流感日”科普宣传与学术会议上表示,新冠疫情期间在流感防控的科学问题上,仍需加强攻关。

钟南山指出,呼吸道病毒造成的疫情一旦暴发,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而成为全球传染病中防控的重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也表示,目前全球仍面临较高的流感和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任重而道远。

“今年6月以来,欧洲出现新一轮禽间流感疫情,同时美国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禽类感染H5N1疫情,存在极高的溢出并感染人风险。所以流感和新冠叠加,是我们今冬明春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指出,当前新冠疫苗接种水平逐步提高,但流感疫苗接种率却普遍偏低。

多位专家在会上提醒,应格外关注今年冬天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那么,为什么今年冬天叠加流行可能性大?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叠加流行呢?

流感疫情有“抬头”趋势

由于新冠防控措施的实施,过去两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流感的流行水平一直处于低位。但情况逐步在发生转变。

“全球的流感强度近一段时期有所变化。”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计划负责人张文庆介绍,在新冠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流感的流行情况在全世界都是处于非常弱的状态,但变化发生在2021年的后半段,监测显示流感的活性上升了,无论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很多国家都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上会议截图

呼吸道病毒应成为传染病防控重点

“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都是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往往潜伏期短、传播迅速、传播范围较广,传播性强,发病率高,较难控制。”钟南山指出,呼吸道病毒造成的疫情一旦暴发,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而成为全球传染病中防控的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上会议截图

如何有效应对可能到来的叠加流行?

“近年来,我国在呼吸道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标志性的系列成果。”董晨表示,基础研究在呼吸道病毒、病原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跨种传播与感染致病机制、临床救治、疫苗药物和抗体等方面取得进展,形成了较好的技术储备,可为流感的防控策略提供指导。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
又遇流感来袭,应该如何区分呢?

0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其传染性远远强于普通感冒,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02、流感和新冠肺炎有何区别?

1 病原体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潜伏期1-4天,平均2天。新冠肺炎是由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2 传播途径

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感的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3 症状表现

流感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 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仅在呼吸道中检测到病毒,不出现症状;与其它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症状相对轻,重症较少。具体表现为:上呼吸道的症状较重,咳嗽、咽痛较多;部分患者有发烧症状,以中度发热为主,达38℃;消化道症状比较少,以往是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较多。

新冠肺炎和流感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表现出来的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一样。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可表现为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与流感不易区别;重型、危重型表现为重症肺炎、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也与重症、危重症流感临床表现类似。应当结合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进行二者的鉴别。

03、面对新冠和流感的双重风险,做好防护是关键。

一是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风险,及时接种加强针巩固提升免疫保护效果。

二是做好日常防护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三是做到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提高自身抵抗力。

来源:科技日报、福建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