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站长大人 大数据透析站 2022-11-07 18:25 发表于江苏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这次国考,有几个数字值得铭记。
首先,报名总人数多达259.77万人,比去年多了近50万人,创下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堪称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尽管今年所招人数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是远远赶不上增长的报考人数。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此外,考录比例也破纪录。平均考录比例达到70:1,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热门的岗位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税务局的一个岗位,仅招录一人却有6764人报名,可谓“万里挑一”。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体制内的身份,在中国一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存在。在上世纪80年代,进国企拿编制就是最大的体面。央视今年的开年大剧《人世间》中,周家小儿子周秉昆为在父亲面前争口气,一辈子都在为“编制”奔波,哪怕当上了餐厅老板,还在为没编制而自卑。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到了90年代,体制内的身份就不那么香了。因为当时深圳那边有太多的神话传来,开饭店的,搞走私的,动不动一个礼拜赚体制内一年的收入,当时航天院有句话,“跟着钟山干,都是穷光蛋;就是穷光蛋,也要拼命干”,这里边的钟山,就是我国红旗七号导弹的总设计师。到了2000年之后的十年,我国开始给公务员涨工资,不过外贸也不错,大量大学生去了东南沿海,这十年可以看做是双头并进。这十年间,有过两波公考热。2004年,考公迎来了第一波公考热,那时正值“非典”刚过去不久,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后来占据“考公”培训市场最多份额的华图教育与中公教育,就是从那时发迹的。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2009年,公迎来了第二波公考热。2008年金融风暴重创了私营企业,多家制造业工厂倒闭,国际大环境形势不好,那一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超过百万,是2005年25万人的4倍。但2010年之后的十年,公务员就不那么热了,因为移动互联网开始暴走,淘宝时代也降临了,在互联网兴起的浪潮中,不少人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财富自由,这些从业者动不动一年顶体制内十年,这谁能受得了。第三波热潮,就是2020年疫情后直到今天。所以事实上,考公的潮起潮落,也是一个逆经济周期的现象。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新的周期来临,人们对“稳定”的认知和期许又变得重要起来。“考公热”镜子的另一面,是互联网增长空间没了,但是程序员却还在持续涌入,最后形成了一个让每个人都岌岌可危的状态。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大厂传来裁员潮,小厂在风雨中飘摇,于是人们涌向无风险的体制内。今年硕博毕业生,选择到县城体制内工作的新闻,隔三岔五就会出现。2月份,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引进人才,设置82个岗位,收到810多份简历,一大片国内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因为招聘过于火爆,面试一度延期。5月份,北京朝阳区公布了2022年公考拟录用人员名单,大多是名校毕业生,且不乏海内外顶尖高校,其中朝阳区城市管理执法岗录取了一名北京大学的博士生。此次拟录用的单位涉及部分政府部门及街道,设置的岗位包括城管、党群工作岗位等,拟录用208人。从学历构成看95%以上都是硕士和博士,本科生反而是成了凤毛麟角。6月14日国家教育部发布:我国10年培养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但现今大厂都在裁员,社会上提供不了这么多高端岗位,名校生跟二本生抢饭碗,将会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名校生也得吃饭。从互联网公司离开考公的程序员也不在少数。Github上甚至有一份《程序员考公指南》,里面写道:“后端阿强考上了一线城市公务员,前端阿珍进了离家车程10分钟的事业单位,我在回家省内高校当教师: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年轻人站在岸边,焦急的等候上岸。但体制内最好的时代,也开始谢幕了。去年开始,就连广大毕业生趋之若鹜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公务员和教师,都在纷纷降薪,广东江苏等地甚至已经传出第二轮降薪的消息了,而且从目前的趋势和财政紧张程度来看,这一轮降薪,可能还没到尽头。但即便如此,考公的队伍仍然一年比一年庞大,毕竟,守俸如井泉,井虽不满,日汲不竭渊泉,收入起码很稳定。在中国过去四十年里,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持续大火十年以上,只有公务员的热度能一直维持住。随着报考人数逐年增多,公务员考试的难度与竞争比居高不下,远超其他考试。拿考研作对比,据教育部数据,2020〜2021年,考研录取率都在29%以上,即使2022年报考人数大涨,录取率也有24.22%。相比之下,公务员考试近年来的录取率,基本在不到2%。从近几年的公考来看,无论国考还是省考,近年来公务员招录向应届生倾斜的特征都比较明显。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不仅如此,公务员考试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岗位偏向招硕士的比例是越来越高,照这个趋势下去,如果不久后某一天出现了这个岗位要求博士的情况,站长也不会感到惊讶。有读者跟站长吐槽,说自己当年硕士毕业时考上了某直辖市发改委的岗位没有去,现在博士快毕业了想再考,发现考取难度比当年大多了。上岸要趁早。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事实上,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当公务员。很多人把考公务员,考编制称为“上岸”,这个比喻似乎在说,逃离了波涛汹涌的危险,可以放心地躺平了。人在市场的海里,当然得不断努力,否则要沉下去,但考了公务员,上了岸,其实还有漫长的山坡要爬。公务员的工作也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清闲,许多部门熬夜、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三年的疫情防控更是让很多基层公务员忙到怀疑人生。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当上了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还会经常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有朋友考上公务员,跟站长抱怨:别人都觉得你什么都能搞得定,其实你心里知道,你啥都搞不定:医院搞不定,学校搞不定,回家惹非议,朋友发牢骚,托办的事总是办得不给力,亲戚群吐槽,自家的事都帮不上忙……待的时间长了会发现,能够支撑自己做下去的可能还得靠情怀。再说公务员的待遇。周期也会影响到编制内,公务员虽然吃皇粮,但是,也仍然在整个经济体系之中。今后会不会依然被精兵简政,赶公务员下海,或者直接裁员?显然,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被裁掉的显然不会是周公子,大概率和那些反复考公的人,是同一群人。人生几十年,哪有一劳永逸的事呢?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所谓上岸,只是不切实际的奢望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国考,有几个数字值得铭记。

首先,报名总人数多达259.77万人,比去年多了近50万人,创下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堪称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

尽管今年所招人数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是远远赶不上增长的报考人数。

此外,考录比例也破纪录。

平均考录比例达到70:1,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最热门的岗位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税务局的一个岗位,仅招录一人却有6764人报名,可谓“万里挑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体制内的身份,在中国一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存在。

在上世纪80年代,进国企拿编制就是最大的体面。

央视今年的开年大剧《人世间》中,周家小儿子周秉昆为在父亲面前争口气,一辈子都在为“编制”奔波,哪怕当上了餐厅老板,还在为没编制而自卑。

到了90年代,体制内的身份就不那么香了。

因为当时深圳那边有太多的神话传来,开饭店的,搞走私的,动不动一个礼拜赚体制内一年的收入,当时航天院有句话,“跟着钟山干,都是穷光蛋;就是穷光蛋,也要拼命干”,这里边的钟山,就是我国红旗七号导弹的总设计师。

到了2000年之后的十年,我国开始给公务员涨工资,不过外贸也不错,大量大学生去了东南沿海,这十年可以看做是双头并进。

这十年间,有过两波公考热。

2004年,考公迎来了第一波公考热,那时正值“非典”刚过去不久,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后来占据“考公”培训市场最多份额的华图教育与中公教育,就是从那时发迹的。

2009年,公迎来了第二波公考热。2008年金融风暴重创了私营企业,多家制造业工厂倒闭,国际大环境形势不好,那一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超过百万,是2005年25万人的4倍。

但2010年之后的十年,公务员就不那么热了,因为移动互联网开始暴走,淘宝时代也降临了,在互联网兴起的浪潮中,不少人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财富自由,这些从业者动不动一年顶体制内十年,这谁能受得了。

第三波热潮,就是2020年疫情后直到今天。

所以事实上,考公的潮起潮落,也是一个逆经济周期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新的周期来临,人们对“稳定”的认知和期许又变得重要起来。

“考公热”镜子的另一面,是互联网增长空间没了,但是程序员却还在持续涌入,最后形成了一个让每个人都岌岌可危的状态。

大厂传来裁员潮,小厂在风雨中飘摇,于是人们涌向无风险的体制内。

今年硕博毕业生,选择到县城体制内工作的新闻,隔三岔五就会出现。

2月份,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引进人才,设置82个岗位,收到810多份简历,一大片国内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因为招聘过于火爆,面试一度延期。

5月份,北京朝阳区公布了2022年公考拟录用人员名单,大多是名校毕业生,且不乏海内外顶尖高校,其中朝阳区城市管理执法岗录取了一名北京大学的博士生。

此次拟录用的单位涉及部分政府部门及街道,设置的岗位包括城管、党群工作岗位等,拟录用208人。

从学历构成看95%以上都是硕士和博士,本科生反而是成了凤毛麟角。

6月14日国家教育部发布:我国10年培养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

但现今大厂都在裁员,社会上提供不了这么多高端岗位,名校生跟二本生抢饭碗,将会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名校生也得吃饭。

从互联网公司离开考公的程序员也不在少数。

Github上甚至有一份《程序员考公指南》,里面写道:“后端阿强考上了一线城市公务员,前端阿珍进了离家车程10分钟的事业单位,我在回家省内高校当教师: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年轻人站在岸边,焦急的等候上岸。

但体制内最好的时代,也开始谢幕了。

去年开始,就连广大毕业生趋之若鹜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公务员和教师,都在纷纷降薪,广东江苏等地甚至已经传出第二轮降薪的消息了,而且从目前的趋势和财政紧张程度来看,这一轮降薪,可能还没到尽头。

但即便如此,考公的队伍仍然一年比一年庞大,毕竟,守俸如井泉,井虽不满,日汲不竭渊泉,收入起码很稳定。

在中国过去四十年里,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持续大火十年以上,只有公务员的热度能一直维持住。

随着报考人数逐年增多,公务员考试的难度与竞争比居高不下,远超其他考试。

拿考研作对比,据教育部数据,2020〜2021年,考研录取率都在29%以上,即使2022年报考人数大涨,录取率也有24.22%。

相比之下,公务员考试近年来的录取率,基本在不到2%。

从近几年的公考来看,无论国考还是省考,近年来公务员招录向应届生倾斜的特征都比较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公务员考试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岗位偏向招硕士的比例是越来越高,照这个趋势下去,如果不久后某一天出现了这个岗位要求博士的情况,站长也不会感到惊讶。

有读者跟站长吐槽,说自己当年硕士毕业时考上了某直辖市发改委的岗位没有去,现在博士快毕业了想再考,发现考取难度比当年大多了。

上岸要趁早。

事实上,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当公务员。

很多人把考公务员,考编制称为“上岸”,这个比喻似乎在说,逃离了波涛汹涌的危险,可以放心地躺平了。人在市场的海里,当然得不断努力,否则要沉下去,但考了公务员,上了岸,其实还有漫长的山坡要爬。

公务员的工作也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清闲,许多部门熬夜、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三年的疫情防控更是让很多基层公务员忙到怀疑人生。

当上了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还会经常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

有朋友考上公务员,跟站长抱怨:

别人都觉得你什么都能搞得定,其实你心里知道,你啥都搞不定:医院搞不定,学校搞不定,回家惹非议,朋友发牢骚,托办的事总是办得不给力,亲戚群吐槽,自家的事都帮不上忙……

待的时间长了会发现,能够支撑自己做下去的可能还得靠情怀。

再说公务员的待遇。

周期也会影响到编制内,公务员虽然吃皇粮,但是,也仍然在整个经济体系之中。

今后会不会依然被精兵简政,赶公务员下海,或者直接裁员?

显然,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被裁掉的显然不会是周公子,大概率和那些反复考公的人,是同一群人。

人生几十年,哪有一劳永逸的事呢?

世界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所谓上岸,只是不切实际的奢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