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出门、坐电梯、遛狗、吃饭、和朋友见面,竟然都被物业通过摄像头偷偷监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物业盯梢业主

如果你的一举一动,都被物业监视着,该有多恐怖?

成都的刘先生和赵女士,就遇上了这种糟心事儿。从去年3月开始,刘先生就成为小区物业经理的重点监控对象,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大帅监控群”里直播,包括几点出门、坐的哪部电梯、在哪家店吃饭,以及在隔壁商场和前女友拥抱等。

赵女士被监控的内容更加恐怖,进出小区、吃饭逛街、有家人来访,物业都会通过监控拍下视频、照片发在群里,如果赵女士呆在家里不出门,就会被物业经理带头诬陷造谣,

其他年轻女性业主也时常受到“特别关注”,她们穿着睡衣和清凉衣服的照片被在监控群里疯传,群里的人还会对她们的私生活、穿衣打扮评头论足。

小区本是业主充满安全感的家,如今居民的日常作息都被专门“盯梢”,令人细思极恐,赵女士吓得已经要亏本出售自己的房子了。

小区安装摄像头,原本是为了保护业主的安全,如今却成为物业对准业主的盯梢工具,将业主的一举一动在网络散播,随意评论、造谣他人生活,显然已经涉嫌违法了。

作为物业,对小区业主的安全有保障责任,有权查看摄像头的监控记录,但未经业主同意,擅自实时监控,并截取画面发布在群聊内直播,已经涉嫌侵犯业主的个人信息以及隐私权。

赵女士和刘先生之所以被监控,是因为他们提议成立业主委员会,不仅遭到物业阻挠还引来了报复。

那么,物业为何对业主要成立业委会有那么大的意见?

我国当前的小区管理模式是由开发商选定物业公司,因此在缺少业主委员会等业主组织形成前,业主无法对物业方形成监督和压制。

当前很多小区的管理常态,一直由物业“当家”,缺乏监督,物业公司无法形成竞争机制,即便业主想要更换物业,不经历一番惨烈交锋很难如意,这就导致物业从“服务者”变成了“管理者”,一旦双方爆发矛盾,遇上掌握居民个人信息的无良物业,业主只能苦不堪言。

业主之所以要成立业委会,就是想要站出来反抗,保障自己的权益,但业主要成立业委会,就会妨碍物业公司和开发商的利益,他们肯定会横加阻挠。

积极维护自己权益的刘先生和赵女士,就成了物业眼里的“刺头”,物业经理利用自己的职权,带头监视他们,不仅能阻止业委会的成立,还能顺便满足他自己的窥私欲。

物业盯梢业主,不仅仅是物业经理个人的私欲,更是物业为了保障己方利益的群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业主要自管

一个业委会,究竟有多大的威力,要物业经理冒着违法的风险监视业主?

所谓的业委会,就是业主们自己组织机构,驱逐出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们全面接管小区并自行实施物业服务,也就是业主自管。

随着城市发展,业主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成立业主委员会成为一些小区的选择。

然而,成都刘先生和赵女士成立业委会碰的钉子,在全国小区都具有普遍性,背后原因复杂多样。

一是小区业主对业委会的信任度、参与度低,大家都认为成立业委会有猫腻,在规模过大的小区里,想要统一意见,成立业委会的难度大、成本高。

二是要面对来自开发商、物业的阻挠,筹建业委会期间,总会遇到开发商和物业的不配合。

除了成都刘先生和赵女士遭遇物业经理的监控外,安徽某小区的业主也受到了阻挠。他们在筹建业委会时,发现有一部分公共用房竟然被开发商租出去了好几年,物业用房的收入也一直是开发商在收取。

业主们想要成立业委会后,把这些公共用房的收益拿回来,但开发商不愿意他们动自己的“蛋糕”,设置了许多障碍,不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小区业主两次组建业委会均未成功。

三是我国业主大会的成立是由行政主导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中,业主大会的筹备和成立需在区、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

但这种组织和指导并非是法定的义务,主要是基层政府工作的积极性,决定业主大会的成立率,没有在立法层面上,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等主体权益作出清晰的界定。

去年,西安和平花园业委会公布了2019年全年收支情况,其中83万元的结余全部分发给业主,让很多网友艳羡不已,不少人感叹还是业主自管的好,不仅财务更加透明,也能解决物管矛盾。

那么,小区业主自管真的能拯救中国小区当下的困境吗?

其实,不管哪种管理方式,都要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小区。

中国城市小区人口多、规模大,业主组织能力弱,很多业主自管的小区,都是依赖几个具有管理能力且不计报酬的核心人员。

这样的模式存在一定风险,如果核心人员搬离小区,自管模式会立刻难以为继,长期性和稳定性不足。

小区自管不是解决物业和业主矛盾的唯一途径,主要在于让业主行使自己监督、更换物业等合法权利,让市场机制在物业市场中起决定性作用。

业主们应该有决定自己如何花钱的自由,相关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激励物业公司进行良性竞争、发展出高质量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一家独大,让掏钱的业主被随意欺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