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采趋势下,消费医疗股“风景独好”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继种植牙、正畸集采之后,OK镜也被首次纳入了集采范围。

10月26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种集采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在20种采购品种里,角膜塑形硬性透气接触镜(俗称“OK镜”)赫然在列,其申报要求中写道,采购的OK镜近视控制范围至少为0至-600度之间,散光控制范围至少为-75至-350度之间,仅限于夜戴型。

消息发布后,终端零售价动辄万元的OK镜被拉入市场审视的漩涡中。相较其他医药医疗子板块,OK镜纳入集采时间更晚,但对资本市场的打击却甚大。

10月27日,A股一开盘,眼科概念股集体重挫,欧普康视、爱尔眼科、爱博医疗股价大跌。国内OK镜龙头中,欧普康视跌幅达到20%,直接被按在跌停板上创下了今年5月以来的新低;爱博医疗跌幅也一度超过10%。医疗机构连带着受到了波及,光正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等跟着下跌了3%到11%。

股价纷纷跳水,“眼科茅”的好日子难道到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集采打破的财富梦

很难不承认,OK镜是一门极好的生意。

早在1998年前后,OK镜就进入中国。因着人口众多,青少年近视高发、早发等特点,中国迅速成为OK镜的“第一使用大国”。

近年来,随着低龄群体近视发生率的提高,以及消费者近视防控意识的增强,OK镜作为延缓近视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尤其是今年1月份,国家卫健委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近视防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OK镜需求量迎来了快速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OK镜市场规模达到106.62亿元,2021年市场规模增长至125.32亿元。2012-2021年OK镜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24.8%。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准入门槛高,国内角膜塑形镜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国内OK镜赛道共有11家厂商参与竞争。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获NMPA批准上市OK镜的国产厂家有欧普康视、爱博医疗和天津视达佳,另外还有亨泰光学、美国欧几里德、日本 Alpha、韩国Lucid、荷兰Procornea 等8家进口厂商。

由于昊海生科已取得了亨泰光学在大陆OK镜独家代理经销权。因此,整个A股市场有大陆销售OK镜资质的企业目前仅有3家,即:欧普康视、爱博医疗和昊海生科。

OK镜之所以能吸引高端玩家入局,主要是因为其高营收、高毛利的特点。

从价格来看,由于OK镜产品定制化、个性化的性质,一副国产OK镜的终端销售价格在6000元-1.5万元之间,进口品牌价格区间则是10000-15000元,价格颇高。另外OK镜使用寿命只有1年至1年半,如果近视加深还有可能要提前更换,再加上OK镜配套使用的护理液、眼药水等,基本上每年花费2万元左右。

与高消费对应的,则是渠道利润远大于工业生产端利润的现状。出厂价几百元,销售价翻个几十倍已不再是OK镜行业的秘密。

一般来说,OK镜的出厂价为终端价格的10%-20%。根据欧普康视招股书,“梦戴维”OK镜2016年1月至6月的平均价格为768.16元/片。爱博医疗在2019年的一份报告中透露,爱博医疗“普诺瞳”OK镜2019年的定制片均价为566.47元/片,定制片及试戴片整体均价为306.36元/片。

来自欧普康视招股书

这导致OK镜行业毛利率水平畸高。根据欧普康视和爱博医疗两家企业的相关披露,2022年上半年,欧普康视硬性角膜接触镜收入3.46亿元,较上年增长3.82%,毛利率在89.30%。2020年至2021年,欧普康视的角膜塑形镜的毛利率分别为90.21%、89.66%。同期,爱博医疗的毛利率也达74.73%、83.95%。

此外,渠道商的利润也十分可观。根据爱博医疗在行业内开展调研的情况,不同档次的角膜塑形镜以1500元/对,作为厂家或进口总代理商的平均销售价格。有机构研报分析,省级代理商的OK镜进货价约为终端售价的2折,民营医院进院价为3.5折,公立医院则为6.5折。也就是说,OK镜的利润大部分被各个渠道和终端赚走了。

这样看来,OK镜无疑是一个暴利的行业。这也是为什么,在集采的消息传出之后,OK镜随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虽然此次OK镜集采仅限于河北一省,实施影响范围有限,但毕竟释放了OK镜集采的信号。市场草木皆兵,大规模集采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根据以往经验,一旦集采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产品价格普降,或导致整个市场的大幅缩水。回看之前几次集采,其对产品价格的打击有多大,市场已经给出过明确的“参考答案”。

2020年,冠脉支架集采之后,均价从上万元降到了千元以下。国家医保局预测,对于全国需要植入冠脉支架的患者来说,每年可以省下的费用达到109亿元;而对于市场来说,这109亿元就蒸发了。

种植牙明确纳入集采以后,“牙茅”通策医疗的股价呈滑铁卢之势,相比2021年年中市值一度飙至421.99元的巅峰,如今已经跌去70%以上。10月24日晚,通策医疗披露了2022年第三季度报。自进入浙江宁波集采,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1.39亿元,同比微增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5亿元,同比下滑16.92%。

按照这个发展,OK镜势必难逃同样的命运,一旦集采发动,无论是地方还是国家,OK镜市场的逻辑都会发生改变。“集采挤掉的是中间环节的水分”,以往动辄70%到90%的毛利率已不再可能长期维持,财富梦碎。

“眼茅们”的竞争格局

一直以来,OK镜赛道的企业不断重复着“眼科茅”的神话。如市值900亿元的欧普康视,被视为中国OK镜市场“第一把交椅”;爱博医疗、昊海生科等OK镜新锐,也正以令人咋舌的市占率增速,试图在竞赛中弯道超车。

在新老玩家的蓄力与角力中,本应强者恒强的OK镜市场,似乎正处在某种微妙的平衡。

欧普康视:强化产品线协同的销售驱动

欧普康视成立于2000年,是第一个在国内开展OK镜业务的厂商,旗下产品“梦戴维”于2005年正式上市,也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第一款国产OK镜。2017年1月欧普康视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其股价涨幅一度超过54倍,市值逼近千亿大关。

凭借先发优势,在国产OK镜市场,欧普康视处于市占率第一的位置,是该领域的绝对龙头。近些年,欧普康视营收、净利润均快速成长,2016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从2.35亿元增至12.9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从1.14亿元增至5.55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1亿元、5.05亿元,继续同比增长21.58%、14.06%。

亮眼业绩背后,是OK镜撑起的半壁江山。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欧普康视的硬性角膜接触镜业务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47亿元、8.08亿元和11.18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00%、92.76%和86.33%。2022年上半年,欧普康视硬性角膜接触镜收入3.46亿,占营业总收入5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欧普康视2022年半年报

更难能可贵的是,与一般医疗器械不同,欧普康视的OK镜产品并不逊色于进口。以“梦戴维”为例,其适配近视度数在0—600度之间,散光度数在175度以内,是同类型产品中度数跨度最大的。同时,“梦戴维”也是唯一能够满足屈光度在400-600度之间的产品,这为欧普康视带来不小的竞争优势。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OK镜集采第一枪打响,身为“OK镜第一股”的欧普康视先跌为敬,截至10月27日午间收盘,市值半天跌去75亿元。

实际上,市场早已对于欧普康视发展存疑。从上述业绩来看,虽然增长还算平稳,但欧普康视产品结构单一,销售收入极度依赖OK镜业务。二级市场上,自2021年6月创下109.7元/股的高点后,欧普康视股价遭遇大幅回撤,截至目前年内跌幅已超40%。

值得一提的是,意识到这一点的欧普康视,开始将目光转向多元化布局。在渠道上,欧普康视采用自建销售终端的模式,不仅拥有公立医院眼视光中心等传统渠道,还通过合作、投资等形式拓展自有服务终端。截至2022年6月底,欧普康视已建立合作关系的终端总数超过1500家;其子公司也有319家,绝大部分为眼科诊所、社区眼健康中心、视光中心等服务终端。

这种模式,利润率高,有利于品牌在渠道端形成壁垒,但问题也非常明显,超千家的终端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以及品控的要求极高。为此,欧普康视成立了专业事务管理中心,以加强对这些视光终端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在业务上,2022年6月1日,欧普康视公布消息称,控股子公司获得阿托品滴眼液院内制剂资质,加上旗下医院此前获得的互联网医院资质,欧普康视入局“互联网+院内制剂”销售阿托品滴眼液的队伍。

积极布局阿托品滴眼液,是欧普康视在核心业务OK镜之外寻找的新增长点。但截至目前,阿托品滴眼液并未获得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式批准上市。

换言之,欧普康视虽已取得阿托品滴眼液院内制剂资质,但想要展开实质销售,还不知道需要等待多久。

目前看来,欧普康视在OK镜领域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十分明显,每年定期报告上的相关数据也比较好看,短期内其市占率第一的位置难以撼动。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随着新竞争者陆续加入,欧普康视的市场份额一直在缩小,目前大概在20%出头,虽然还是第一,但远不及2019年的30%左右。

欧普康视需要紧张起来了,此次集采信号也算是提前打了一剂预防针。终端布局的加强,或许能成为欧普康视的核心壁垒之一;在多元化方面,欧普康视仍需加快步调,更好地迎接集采新变局,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爱博医疗:侧重横向业务的拓展能力

继2005年欧普康视OK镜产品上市之后,第二家拿到OK镜注册证的国产厂家是爱博医疗,相关产品“普诺瞳”于2019年3月获批推向市场,当年销量2.3万片,为爱博医疗贡献了700多万的收入。2020年,“普诺瞳”销量突破10万片,收入4100万,放量速度极快,产销率高达88.1%。

作为OK镜领域的后起之秀,爱博医疗在时间上虽然落后欧普康视14年,但其市占率持续提升。2019年的时候,爱博医疗OK镜市占率仅有可怜巴巴的1%,短短三年后,其市占率已经增加到10%左右,甚至和欧普康视一起被市场称作“OK镜双雄”。

业绩方面,爱博医疗也保持着强劲增长的态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58.61%;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77.45%。即使受疫情影响,“普诺瞳”角膜塑形镜业务增速仍高达159.54%。上半年,OK镜收入同比增长71.70%,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7.82%,站稳公司第二业绩支柱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爱博医疗是国际上少数几家具备自主合成原材料能力的企业,其OK镜原材料均为自主生产。同时,爱博医疗侧重研发导向,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62%,研发投入总额3992万元,同比增长39.3%,新增10项发明专利;2021年,爱博医疗的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99%,而同期欧普康视的研发费用支出仅占营业收入的2.11%。

就拿“普诺瞳”来说,该产品采用创新性的基弧非球面设计,拥有全球专利布局,凭借优化的周边离焦能提供更稳定的近视控制效果,并且在验配成功率、角膜点染率、碎片率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优势。2022年6月,“普诺瞳”获药监局批准,适应症范围增加400度至600度的佩戴者一定程度上暂时矫正,有望实现佩戴者人群的进一步扩大,加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除了不断加大OK镜的销售推广外,爱博医疗还在其他领域布下多子。眼科业务中,2021年爱博医疗以4000万元收购了江苏天眼医药55%的股权,布局美瞳业务管线。此外,围绕眼科器械已成功布局硅水凝胶软性角膜镜、离焦镜等诸多蓝海领域,用于近视手术的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PR)也已处临床试验阶段。

近日,爱博医疗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爱博医疗将与朗迈医疗共同开发鱼源性肩袖生物补片,这是爱博医疗在骨科再生医学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

爱博医疗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实现眼科医疗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并努力向其他医疗产业领域延伸发展。而从上市时的人工晶体+OK镜两条产品线,到现有的人工晶体+OK镜+护理产品+离焦镜+彩瞳+ICL+其他多个储备项目,爱博医疗多点开花的产品格局正加速形成。

不过回到OK镜这一行业上,爱博医疗OK镜上市时间不长,品牌口碑和直销渠道尚处于建设阶段,虽然增长迅速,但基数不大,短期想快速追上欧普康视,挤掉其市场份额并不太容易。但中长期来看,爱博医疗赛道延展能力强劲,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支撑公司长期发展,而其原材料优势能否转化成更大的竞争优势,也值得拭目以待。

结合市场格局来看,集采或许是一次市场重新洗牌、玩家重排座次的好机会。对于已经在市场上有一定地位的企业,他们亟需重新思考自身的短板,以免被无限“蚕食”市场份额。新玩家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则会成为搅动OK镜行业的鲶鱼,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强者是否恒强,仍有待时间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赛道上的企业将更加有动力去争夺市场。新的潮涌之下,整个OK镜市场的固有格局和长期秩序有望被打破重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带来多赢局面

OK镜集采信号虽然引起了行业震动,却并非毫无益处。

如10月26日欧普康视在回复投资者问答时所言,带量采购通常是医保承诺采购量并为用户支付产品费用,正常的结果是量升价降,如全面实施,对为公立医院提供产品的经销机构可能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对于厂家来说则要看量升的正面影响和价降的“负面影响”(从利润角度看)综合后的效果,目前无法判断。青少年近视人群庞大,如果医保代替家长支付费用,使用人数必将大幅提升。

简单来说,欧普康视认为集采固然对价格有所打压,但一旦入选集采,也就意味着有了长期需求保障,能够在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爱尔眼科投资者关系”官方微信号也于10月27日发布了公司董秘吴士君对于集采一事的看法,其表示:“放量后会产生规模经济,逐步出现强者更强的趋势,成就不少龙头企业。”这和欧普康视的想法不谋而合。

更重要的是,OK镜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需要有资质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开具处方后,才能进行验配。而与欧普康视、爱博医疗等OK镜厂商不同,爱尔眼科处于产业链下游,掌握着OK镜终端产品的销售权,可以说是典型的“得渠道者得天下”。

在吴士君看来,爱尔眼科是家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OK镜的验配作为一项具有医疗资质和技术门槛的医疗业务,一旦集采后业务放量,或能具备更高效率。

欧普康视之所以重金砸向终端,也是看中OK镜的长期发展,想要借此与市场搭建重要通路,维护品牌长期价值,牢牢稳固市场份额。

当然,目前国内OK镜的市场渗透率也确实不高。数据显示,当前国内角膜塑形镜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80%,预计2025年能够达到3.2%,但相比美国3.5%的渗透率仍然较低。这意味着OK镜潜在市场空间巨大,而集采推动需求放量,龙头企业有望最先受益。

另一方面,就OK镜行业发展而言,早期经历了乱象丛生、行业声誉严重受创的阶段,目前较为有序发展。经过集采之后,或许能让更多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了解OK镜,进一步提振需求和消费,带动更多增量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总的来说,短期冲击不会改变长期发展大势。

OK镜进入集采可能会让国内一些眼科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空间产生波动,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去做爬坡。但从长期看,集采整体会是利好,未来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企业将通过开发新品、优化服务、提升品牌效应等方式,强化竞争优势。站在盈利的角度,终端以价换量的经营方式也更加符合市场逻辑,降价或可促进产品放量,产品用户会持续增长,行业渗透率也将随之提高。这将使整个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获益,规模效益会更加显著。

对于OK镜行业来说,变化已在逐步发生,无论是相关企业还是市场资本,都需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