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过自己的养老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最近几年,“抱团养老”这个概念很流行,看着视频里:
三五好友们一起租个别墅,白天一起买菜做饭,散完步了打麻将; 闲暇时间,外出旅游,找块空地随地而坐,听听音乐唱唱歌跳跳舞。
真的是万分向往。
前几天,还有一个姐妹和我谈起这个话题,说我们老了之后,几家人也可以抱团养老,孩子不能时常陪在身边,我们几对老夫妻互相搭个伴,快快乐乐过晚年。
1令人羡慕的抱团养老生活
每当我想起抱团养老,脑海里都是一些惊艳、温馨的画面。
之前看《梦想改造家》,那5位来自四川的姐姐,就令我眼前一亮。
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55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成了“单身贵族”。
(来源:梦想改造家)
5个人一合计,既然都单身,还不如一起住,抱团养老,于是开启了找房之旅。
最终她们的脚步停在了丽江。
在玉龙山下,洱海之旁,她们合资买下了一栋500平米的房子,打造了一座“养老基地”。
(来源:梦想改造家)
经过改造之后的房间和庭院,简直就是“梦想之家”。
屋子一进门就是一个大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摆着一张原木色的茶几,和几把同色系小椅子。
(来源:梦想改造家)
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撒下来,暖暖的,在这里晒着太阳,聊着天,泡一壶云南特色玫瑰花茶。
(来源:梦想改造家)
如果碰上下雨天,不能出门也没关系。屋内一角,有这样一间茶室。“闲时坐卧屋檐下,听得雨打窗棱声。”
(来源:梦想改造家)
餐厅和客厅之间用壁炉做了一个隔断:冬天围着壁炉,烤着火,哼着歌,好一番神仙生活。
(来源:梦想改造家)
房子内还有一个采光内廷,为客厅和楼上的房间都提供了一处观景花园。
大面积的落地窗,幽雅的小庭院,精美的室内陈设,再加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宛如人间仙境。
还有台北那座享誉全网的“桃花源”。
24户家庭,一起买下了8000㎡的荒地,建起了24栋房子,抱团养老。
(来源:哔哩哔哩一条视频)
每一栋房子的设计理念对应一个节气,只要一推开窗子,满眼都是郁郁葱葱。
平常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娱乐、分享美食,节假日还有儿孙辈过来一起玩耍……
(来源:哔哩哔哩一条视频)
这就是梦想中的抱团养老啊!
2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抱团养老,大家过的大部分都不是轻松惬意的生活,而是另外一种“一地鸡毛”。
2017年,79岁的退休教师朱荣林和老伴王桂芬,在老家建起了500平的大别墅,广邀60-80岁,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抱团养老。
房租1200-1500元,伙食费、水电费另算。
最终有11位老人成功进入,“养老团”正式“出道”。
刚开始的时候,老人们都很满意 :
“我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 早上6点起床,整理下房间,下午搓搓麻将,晚饭后在院子里遛遛圈,看看电视,就准备睡觉。空余时间还能一起娱乐娱乐跳个舞啥的。 生活优哉游哉。”
( 镇上的桃花节开幕,抱团养老的老人们前去观赏桃花)
但如今只过了5年,朱荣林的那栋别墅,已然一片狼藉。
“客厅里的三条长沙发用罩纱盖了起来,餐厅的拐角处竖着两大张木头圆桌面,以往下午热热闹闹的棋牌室里,皱巴巴的桌布已落了灰。院子里的香泡树上挂满了青黄色的果子,但今年没有人去摘……”
82岁的朱荣林颇为无奈地说:“我们抱团养老停止了。”
意外又充满遗憾。
揭开镜头中那层“温暖浪漫”的滤镜,抱团养老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原本大家商量好了,按照值日表安排买菜做饭的工作。
有人却说“没去过菜场”“不会买菜”……找各种借口推辞,最后只能是王桂芬老人自己一个人完成。
水电燃气都是平摊,朱荣林和王桂芬的孩子回家探望,有人私底下抱怨他们开了空调,电费AA自己就吃亏了。
最终只能是王桂芬说自己出两份电费,其余人各出一份,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这只是小矛盾,忍忍也就过去了。
可有一次,一位老人不慎摔伤,摔伤后她被家人接走,临走前却向王桂芬索赔几千元。
王桂芬也深感委屈。老人总爱穿酒店的一次性拖鞋,不防滑,王桂芬提醒了不止一次让她换一双,可老人依然我行我素。
说好了抱团养老,一起轻松享受生活,最后组织者却成了一群老人的“佣人”。
1997年,上海嘉定区,一位名叫浦逸敏的退休医生和一群朋友,用5万元买下了一栋总面积约2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
她们将这栋小楼进行了一番改造装修,命名为“慈舟养老院”,也就是同舟共济、互助养老之意。
为了维持慈舟养老院的有序运转,厉行节俭的浦逸敏制定了一些规则:
吃素、生活能自理、每月交100元的水电费用; 大家轮流值日和做饭; 如果有人生病了,其他人一起照顾;
为了减少开支,她们还在门口开辟了一片菜地,种一些黄瓜、茄子、西红柿……
渐渐地,很多人都开始住进来:
“每天和老伙伴们在一起嘎嘎讪胡(用上海方言闲聊)、做做点心,日子过得蛮开心的。”
随着时光流转,这栋热闹的小楼却逐渐变得空空荡荡。
有位叫刘彩珍的老人说,她帮忙烧饭,每当油倒多了,浦逸敏就会感慨浪费,嘱托她以后少到一点。
但对于有些经济条件好的老人来说,她们不甘于如此清贫的生活,于是没过多久就搬了出去。
还有一些老人身体越来越衰弱,可能是一场疾病,可能是一次摔倒,还可能是单纯的年龄增长,老年人不再能照顾自己,只能转到有专人照顾的护理院。
(来源:新华社)
就像在前不久的《脱口秀大会》上,童漠男提出的“抱团养老”的一个大前提:
朋友们老去的速度必须一致。
否则,
有人能去湖边钓鱼,有人只能坐着轮椅在院子里遛弯;
有人咬得动鸡翅牛排,有人只能天天喝粥。
原本说好一起平摊的护工费和家政费,未来大概率也算不清楚账。
观念不合、经济不对等、身体状况等等都是现实存在的客观问题,大家都是来养老的,没有义务当护工。
于是,抱团养老的伙伴们曲终人散。
3抱团养老不一定非要住一起
看了这些,说实话,我之前畅想的未来生活,都是倾向于最好的那一种,回避了意外的可能性。
仔细想想也是,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还有牙齿嘴唇打架的时候,何况是和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呢?
想要抱团养老的,也不只是单身人士,也有一些夫妻,比如我和我的朋友们。
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规避这些问题?
我想着,或许大家不必纠结于天天住在一起、一起吃、一起玩。
其实抱团养老,就是为了不孤单,头疼脑热有人知道,有事了可以搭把手,这一点上无论是不是单身,都是最基本的需求。
住在同一片小区或者同一栋楼里,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既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还能时不时约着吃喝玩乐旅旅游。
大家不必困于“统一活动”,也不用为了谁的口味而迁就或者委屈自己,可能就会最大程度避免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和摩擦。
至于无法自理之后的生活,大家或许可以建立一个“养老基金”,还是要存点钱,毕竟经济是基础。
衰老,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未来。如何养老,更是千古以来的难题。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探索出更好的养老方式。
你觉得“抱团养老”怎么样?欢迎留言区与我们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