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1722年12月20日,这一年是康熙60年,在畅春园养身子的康熙突然驾崩,当时身边只有隆科多等几人,隆科多对外宣布了康熙帝遗诏命令四子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雍正即位之后,纷争流言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是康熙的遗诏被篡改,雍正属于篡位,更有甚者,直接指雍正弑父,当时经历了激烈的皇权斗争,九龙夺嫡的余波依然未消,为了安抚天下,雍正帝不得不亲自撰写《大义觉迷录》来自辩。

这个做法不得不让人怀疑此地无银三百两,另外奇怪的是,此书雍正八年刊行天下,雍正13年死后,其子乾隆即位迅速下旨销毁,更加增加了雍正一系列行为的迷惑性。继而又增加了我们的猜测,康熙遗诏有没有被篡改?

在野史中,雍正改一字而登基的传闻人尽皆知,但是这样的操作看似巧妙简单,实际上难度极大,传闻的四子和十四子之前必定有个皇字,而且正体字的於很难篡改,歪史以为,如果雍正篡位,需要改遗诏的话,改字不如重新撰写一份,因为当时隆科多在康熙身边,宣布遗诏,直接重新草拟一份新的就行,何必大费周章留下可能的破绽。

雍正即位最多的迷点在于隆科多宣布的遗诏是不是真的康熙原话,至于当时的遗诏,现在有三份,分别是辽宁、以及两个故宫,除了辽宁的遗诏,两个故宫的汉文都是一致的,但是满文关于人选的部分都缺失,这无疑又增加一份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有很多相似的,歪史以为,雍正即位的途径和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即位的途径差不多,都是由于皇帝突然死去,抑或是被谋杀,而后皇帝的近臣擅自拥立皇位,并且幽禁逼死了另一个皇位竞争对手。

康熙末年,沸沸扬扬的九龙夺嫡已经进入尾声,大部分争权的人都已经没戏了,要么被圈禁,要么被派出胜出可能,当时最有机会的十四子胤禵正在西北统兵,类似于秦始皇长子扶苏,而另个就是四子雍正却在京师,手中并没有什么兵权。

但是,隆科多当时掌握京师的警卫力量,而且作为康熙的亲信近臣,最后遗诏的颁发人,实际上是能够左右皇位的人选,一如秦始皇时期 的赵高和李斯,历史何其相似,如果雍正要造反,最便捷的途径就是买通隆科多来篡改遗诏,而不是费周折的发动兵变。

而且宫廷政变远比军事政变来的容易,胤禵的命运和复苏的差不多,被一份诏令召回京师去守坟,旋即被圈禁,而胤禵控制的军队责备雍正的亲信年羹尧接管,并没有出现什么乱子。

这时候掌握兵权的胤禵没有任何作为,显然,如果当时康熙遗诏是胤禵并且登基,那么在京师的雍正一样不会有任何动作,因为一人一旦身登大宝,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富有天下,君临四海,其他人但凡脑子聪明都不会动了啥好心思。

但是,如果遗诏不是雍正,活着即位人不在京师,那么历史就有无限可能,雍正甚至其他皇子一样都会觊觎皇位,毕竟都有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康熙的遗诏问题上,如果说当时康熙已经属意雍正,那么康熙晚年的迷惑行为无法解释,康熙晚年,经过几轮竞争,除了出局的人,声势浩大的八爷党转而用户胤禵,这时候把他赋予兵权外派,究竟是要干啥?

作为一个成熟的皇帝,经历了九龙夺嫡的激烈斗争,把兵权和边疆大任交割一个核心竞争人物,这种危险程度不亚于悬崖边上跑马。一旦他死去,八旗遗风尚在的这一些人会不会迅速各自站队来厮杀?

在这,在废太子之后,并没有任何明确册立某人的行动,为何会出现赋予一个出局者并且有大批拥护者的皇子兵权,这人早就觊觎皇位,在有了兵权之后会不会谋反?虽然后来是没有,但是没有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显然不符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