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济内循环”这个概念开始逐渐火了起来。这个概念出自于今年6月18日举行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中刘鹤副总理的致辞:“我们仍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为什么要发展内循环经济呢?这是因为今年的客观形势决定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必然会呈现萎缩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致今年对外贸易萎缩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所以这并非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国家孤立主义思想开始抬头,去全球化逐渐成了世界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这是全球贸易萎缩的普遍现象,而我国对外贸易的萎缩除了世界各国所共有的这种原因之外还有自身独特的原因。

新冠疫情是今年全球贸易萎缩的共同原因,所以我国的对外贸易也不可避免会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还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打压遏制。如今中美关系正处于中美建交以来的最低谷:特朗普政府一方面用贸易战的形势遏制中国的发展,一方面借新冠疫情对中国进行肆意抹黑。从之前对华为的打压到近期对Tik Tok、微信所采取的行动都是美国有意识遏制中国发展的具体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1月30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甚至大言不惭地表示:中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由此可见美国为实现打压中国的目标已到了无视人命的丧心病狂的地步。4月9日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向美国企业呼吁称:美国政府将对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的所有支出给予100%直接报销。5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竟公开表示如果和中国绝交可以使美国节省5000亿美元。

事实上随着我国复工复产工作的全面推进就使人们发现了一个现象:疫情之前被困在老家无法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在解封之后依然无工可打。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农民工就业的沿海外贸型企业的海外客户取消了订单。这些企业没生意可做,所以也就没法给农民工开工资。由此可见今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萎缩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客观现实。

在这种形势下发展内循环经济似乎是唯一的选择,不过发展内循环经济可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具备发展内循环经济的现实条件。你像梵蒂冈、以色列、新加坡、瑞士这样的弹丸小国就不能做到自给自足,因为如果仅仅依靠其自身资源根本不足以养活其人口,所以这些国家是必须获取外部资源才能维持生存的。在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必需品方面不依赖于人是发展内循环经济的先决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具备完整的工农业体系和充分的资源禀赋的国家才可以发展内循环经济,然而内循环经济并不等同于有些人所说的闭关锁国。现在有些人说:“中国历史上几千年都是自给自足的。如果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谓对外贸易,可我们总不能不过日子吧?”这样的话看起来似乎有道理,然而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因为这混淆了稳定与发展两个不同的概念。

稳定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稳定是事物保持原有的稳恒固定无变化状态;发展是指事物不断进步变化的过程。一个封闭的系统和一个开放的系统哪个更稳定呢?答案当然是前者更稳定。物理学上有一个惯性定律:任何物体在未受外力影响的状态下将保持其原有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点其实同样适用于人类的历史变迁过程——在人类历史上几乎越是封闭的国家就越能维持其原有状态的稳定。

一个封闭的系统由于与外界缺乏联系,所以自然也就不容易受到外力的干扰。如果这个系统拥有能自给自足的资源使其人民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之需就完全能维持其内部稳定。中国历史上从秦代到清代几乎没什么本质性的体制变化。这样的体系稳定是稳定了,然而却也遏制了发展的空间。这一体系在受到外力冲击之前就会始终存在原地踏步的强大惯性。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然而这些发明却促进了欧洲的远洋航行和工业革命。为什么工业革命不是首先发生在当时政治上高度统一、经济上更加富庶的中国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的社会土壤是偏向于守成而非创新。所以稳定和发展其实不是一个概念,稳定也并不见得一定就是好事,其实稳定更多是形容一种状态的中性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一个人几十年下来乃至祖宗八辈都很富裕是一种稳定状态,反过来一个人祖宗八辈都很穷其实也是一种稳定状态。有人说世界上不存在其他国家,那么中国人还得过日子。那么我们现在假设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手机、电脑、空调、冰箱这些物品,那么我们是不是还得继续过日子啊?在这些物品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的生活并没过下去,甚至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钻木取火难道就不是过日子?

如果把发展内循环经济等同于闭关锁国,那么无可否认在离开国际交往之后中国人还是能很稳定地生活下去。然而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一如既往的稳定,而是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前途命运的持续发展。所以发展内循环经济并不是闭关锁国,发展内循环经济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立足国内首先就需要对我们的基本国情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与把握。

既然对外贸易的萎缩已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既成事实,那么我们的国内产业体系是怎样一种基本状况呢?目前联合国对现代工业体系的分类包括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而中国现有的工业体系已涵盖全部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因此成为全球工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中国的人口比美国、日本和西欧各国的人口之和还要多,这为支撑起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大到卫星、导弹、航母,小到日用家电就没中国不能自主制造的。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中国这样产业链完整的国家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一个基本现实:我国毕竟是一个工业化发展相对较晚的国家,如今中国制造正在经历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我们还必须清醒意识到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事实上并没被完全抹平。这也是我们的党和国家提倡必须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根本原因。

由于核心技术和自主产权的缺失仍使我们面临在在国际市场上被剪羊毛的命运。目前欧洲最顶级的10个鞋子品牌中有9个是在中国生产的。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就几乎没中国人生产不出来的东西,然而中国人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东西却被贴上外国标签,最终大部分利润归了外国人。可以说克服核心技术和自主产权的难关,从而把中国制造真正发展成为中国创造已到了最为关键的时期。

如果我们把发展内循环经济理解为是闭关锁国,是退出国际市场,是从此不再参与国际竞争,那么我们就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打压遏制之下当了逃兵。人家步步紧逼不就是为了从国际市场把中国排挤出去,结果我们自己倒是想着怎么躲避人家的遏制排挤,就这样把国际市场拱手送人不是逃兵又是什么?中国发展内循环经济是着眼于社会民生,绝不是为了要把国门关闭起来。

4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这再次证明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对外开放发展道路的决心,否则中国就没必要下大力气去建设一个自由贸易港。7月10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份声明:中国商务部为团结力量共同抗击疫情已与11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很显然疫情期间中国从未停止参与国际合作,同时中国也在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以应对国际竞争。中国为什么要下大力气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为了避免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在发展内循环经济的同时我们仍要大力发展科研技术,同时致力于打造我国的自主品牌。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外交上咄咄逼人的攻势不该抱“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我们应当加大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作为应对。

发展内循环经济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断绝对外贸易,而是指的在特殊时期更侧重于以内需手段提振经济。这其实并不完全是由于今年的新冠疫情和中美关系的波动所引起的:2013年提出的“中国经济新常态”、2015年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两个概念均涉及到扩大内需的内容。所以强调扩大内需是当今中国经济形势下的一种发展趋势,只不过在今年的特殊状态更加着重对其进行了强调。

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有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根据国家统计局早先提供的信息显示: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消费占经济增长的57.8%,投资占经济增长的31.2%,出口占经济增长的11%。消费延续多年增长势头,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在当前的全球疫情形势下我们的出口必然是会受影响的,所以我们就更该着力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需要的确是受到抑制的:疫情期间的消费需求是一种纯粹的生活必需品需求,然而疫情过后我们的消费需求还会这么简单吗?疫情之前有人准备结婚的在疫情过后会不会补办婚礼啊?疫情期间私家车停在车库不需要加油,那么疫情过去后也不需要吗?还有哪些疫情之前打算出去旅游的人有没有可能在旅游景点解封后要去逛一逛呢?所以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解封之后是很可能会释放出较大消费需求的。

这也就是媒体所谓的报复性消费。然而现在全国陆续解封之后这种报复性消费现象是否出现了呢?应该说作为个别案例的报复性消费是存在的,然而从全国宏观层面上看并没出现大规模的报复性消费现象。那么为什么大规模的报复性消费没出现呢?是因为我们的判断分析有问题吗?这里需要和大家说明的是: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需求受到压抑是客观事实。我们在这点上的分析是完全没问题的。

然而疫情过后人们的消费需求是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的: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是无法抑制的,但消费者其实完全可以自我调节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原来打算出去玩的可能今年不见得会去;年前打算结婚的应该还会办婚礼,但可能会自动减少预算开支。说到底扩大消费、扩大内需的根本前提还是得老百姓兜里要有钱。我们中国人往往被视为是喜欢存钱、省钱的民族,而西方人则是喜欢提前消费的民族。

我们中国人喜欢存钱、省钱是客观事实,然而我们为什么喜欢存钱、省钱呢?我们中国人并非是先天就不热衷于消费,而是因为我们的消费需要受到客观形势的限制。所以扩大内需不是一句话的事,最根本核心的问题是要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实事求是得讲消费就是一种能力,因为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只能维持基本温饱的人会去消费奢侈品。扩大内需的本质就是要促进消费。

而促进消费的基本前提就是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从而使其得以没后顾之忧地去消费,否则光靠喊口号肯定是起不到扩大内需的作用。即使抛开眼下的疫情暂且不提,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也该协调消费、投资、出口三者的协调发展。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如果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消费热情,那么中国就将拥有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国内市场优势。

具体到当前疫情形势下我们需要抓好三农工作,务必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同时给予广大的中小企业各种优惠政策,从而让这些好不容易度过疫情难关的企业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样就能解决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还需要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见效,抓好对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工作。只有让百姓的钱包鼓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促消费扩内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