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4日上午,市委书记陈之常调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全面对标“全国一流、江苏省领先”工作标准,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委副书记赵正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坤参加调研。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淮安受理窗口是苏北第二家获得国家局授权单位。陈之常详细询问了窗口服务流程、特色服务以及今年以来淮安市商标申请量、注册量、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中国驰名商标数等情况。了解到今年以来淮安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数、有效商标注册量较去年底分别增长17.18%、12.46%,增幅分别位居江苏省第一、第三,陈之常说,这些数据体现了淮安市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希望窗口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优势资源,立足自身实际深挖潜力,更好地服务企业。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源数据服务工作室(江苏)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授权的江苏省唯一一家源数据工作室,也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47个源数据工作室中唯一一家设在地级市的源数据工作室。陈之常听取了物品编码流程、源数据服务范围、年均加工量等情况介绍,希望市场监管部门在服务好企业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强化产品质量监管,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级。

“淮上关爱一件事”是淮安围绕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分领域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创新打造的“一窗受理、一站集成、一网通办”工作品牌。两年来,市行政审批局选定了25个“一件事”提请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改革红利惠及近6万企业群众,与改革前相比,材料、时间、环节分别平均压降55%、72%、68%。陈之常实地察看了“淮上关爱一件事”办理窗口,一一了解投资兴业咨询、工程建设许可、涉企经营许可、立项用地、优抚对象关怀、人才落户、困境儿童上学等办事流程,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总结提炼创新做法和改革成效,深入推进信息化集成化改革,更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无厅办税”是淮安税务首创的全新概念,是以网上办、掌上办为主要办税方式的智慧税务办税形态。惠企“码上贷”是淮安银保监分局开发的指尖上的金融超市,实现了企业通过扫码就可直通淮安市38家银行,自主挑选信贷产品即点即贷,已被省委省政府纳入淮安市自主改革事项清单。陈之常详细询问办税退税、企业融资、贷款办理时间、融资成本等情况,他说,“无厅办税”、惠企“码上贷”是财税金融服务企业的创新之举,也是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创新政银企对接协作平台和机制,对不同类型企业制定个性化金融政策包,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力度和精准度,让各类企业都能便捷快速融资。

“拿地即开工”改革充分利用项目立项到土地划拨、出让这一时段,指导项目建设主体落实开工前各项建设条件和管控要求,实现企业拿地前和拿地中即组织审查审核,拿地后即发证开工。截至目前,淮安市共通过“拿地即开工”方式落地项目121个,策划的“拿地即开工”项目总数居江苏省第二、占比居江苏省第一;项目审批事项压缩率27.9%,材料压缩率37.5%,审批提速60%。陈之常观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数据管理系统平台演示,听取了“拿地即开工”改革成果汇报。他指出,要想企业之所想,辅导企业透彻理解申报条件,在指导企业形成完善的申报材料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探索多评合一、多测合一、联合验收等路径方法,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

2021年,淮安12345热线拓展移动端办公服务,启动“e诉易办”平台建设,开设受理情况、营商环境、社情民意、绩效考核、事件分析、疑难工单、五级督办等10个模块,通过数据赋能及时了解企业群众诉求关注点,让社会治理从“大海捞针”变为“精准捕捉”。陈之常观看了12345热线大数据分析平台演示,他说,12345热线是推进社会治理、服务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抓手,目前在办理机制和平台功能拓展等方面有了良好基础,下一步要更好适应通讯方式多元化趋势,让业务办理更快捷更有成效;要强化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建立完善企业群众反映问题快速响应、精准交办、高效落实、及时反馈等全链条高效工作机制,更好解决问题,赢得群众口碑,形成良性的正向循环,让群众和企业更有获得感。

调研期间,陈之常指出,要强化用户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坚持把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评价作为第一标准,探索“一把手”跑流程、服务对象跑流程等做法,持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要总结提升改革经验,打造品牌、宣传品牌、营销品牌,扩大影响。要保持工作定力和韧劲,对群众认可、企业欢迎并取得实效的成功做法,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下去。

今年以来,淮安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聚焦“全国一流、江苏省领先”工作标准,有力贯彻落实《淮安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一体推进投资、市场、政务、法治、政策、人文六个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9月底,58条改革措施306项任务有288项达到预期目标。一批创新成果走向江苏省全国:市工商联、市法院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得到全国工商联、最高人民法院发文推广;市文广旅游局、市财政局率先出台支持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服务文件,省文化和旅游厅专门发文向江苏省推广;市税务局精准监管试点取得突破,省税务局专门发文供江苏省借鉴;市市场监管局创新企业年报工作机制,受到省市场监管局发文表彰;市行政审批局创新实施开药店“一件事”,在江苏省作经验交流,为江苏省全国提供了“淮安样本”。一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项目落地服务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淮安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165.8亿元,超序时14.2个百分点,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15个,同比增加69个。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更加深入,对工业项目按照每平方米0.5元收取施工图审查费,实现江苏省最低。市场经营环境更加宽松,淮安市运用包容审慎理念办理涉企行政处罚8493件,为企业减负1.2亿元,其中“首违不罚”1906件,居江苏省前列。市场服务更加优质,2.1万户市场主体通过惠企“码上贷”等便捷方式,“不见面”获得普惠贷款151.3亿元。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今年8月省工商联发布江苏省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有84.7%的企业认为淮安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92.7%的企业有信心继续在淮安投资,满意度总体水平由江苏省中游提升至第一梯队。

(来源:淮安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