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经过长期的会谈和磋商,美国政府最终同意“建交三原则”(与台湾当局断交、撤出台海军队及设施和废除美蒋条约)。于是,中美双方在当月的16日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为两个在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宗教信仰和经济文化都迥然不同的超级大国,中美之间长期都存在着隔阂,甚至是敌视。因此,这个建交公报令所有国家都大跌眼镜,引得全世界瞠目结舌。殊不知,在这背后却蕴藏了两国领导人无数的智慧和远见,绝非一蹴而就。

本着实事求是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为您详细讲述那段不寻常的建交经历。同时声明,本文所有的插图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本文只通过百家号、头条号和网易号这三个自媒体发表,谢绝任何形式的跨平台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与我们建交,并且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支持和援助。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却拒不承认我们,而且继续扶持蒋家势力,更在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持续施压。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明确宣布将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将这种并肩作战的友谊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1953年3月5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突患脑溢血而过世,国家进入到了“三驾马车”时期。最终,赫鲁晓夫先后击败了贝利亚和马林科夫,成功出任了最高领导。

1956年2月,上台不久的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突然作了一篇长达五个小时的“秘密报告”,以史无前例的严厉口吻批判了斯大林。同时,他还修改了马列主义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着不可调和矛盾”的论断,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口号,呈现出修正主义的危险态势。

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不仅苏联内部开始彻底批判斯大林,就连各社会主义国家都被要求跟进。但是,中国却没有盲从,毛主席认为斯大林虽然存在着种种过错,但历史功绩却不能被完全抹杀,主张实事求是客观评价。

由于这种“不配合”,赫鲁晓夫开始在许多问题上都有意针对中国。1958年7月21日,他安排尤金作为特使访华,第一次提出了“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因为侵害到主权完整而遭到了我国政府的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7月31日,依然不死心的赫鲁晓夫亲自访问中国,当面向我国领导人提出了“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为了增加胜算,他还给予了一些小恩小惠,但因为事关国家主权而再次遭到拒绝,中苏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到了1959年6月,赫鲁晓夫突然撕毁了所有的合约,不仅中断向我国提供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而且还分批撤走了援华的苏联专家。受此影响,中国的国民经济计划被彻底打乱,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1959年8月,印度的尼赫鲁政府不仅在两国边界制造摩擦,而且还悍然出兵越境侵占我国领土,史称“朗久事件”。对于这种明显的军事入侵,我国政府重申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作为同盟国的苏联却避重就轻,只在公开声明中表示了“遗憾”而已。

1960年2月,赫鲁晓夫竟然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而执意访问印度,坚持推行”拉印抗美牵华“的战略。期间,他除了向对方提供经济援助,还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援助,有意针对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

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再次通过决议,将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并且烧毁,这种行径引起了伟人的强烈反感。从此以后,中苏之间开始了公开的论战,双方矛盾已经公开化而不再遮遮掩掩。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访问印度尼西亚后前往黑海度假,竟然被勃列日涅夫、谢列斯特和沃罗诺夫等人通过政变推翻下台。不过,新上台的勃氏更加的激进,中苏关系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出现了恶化。

1969年3月,苏联边防军侵入我国的珍宝岛,双方的部队都猛烈开火。最终,虽然我军打退了苏军的入侵,这场局部战争也没有扩大,但两国之间彻底撕破脸皮,都在边境地区积极陈兵备战。

面对中苏关系的持续紧张,我国开始逐渐调整中美关系,可谓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而且,面对勃列日涅夫的激进扩张之举,美国也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了守势地位,同样需要拉拢中国支持自己。

1968年11月,尼克松击败汉弗莱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迫切需要调整一系列的内政和外交政策。1969年1月20日,他在自己的就职演说中公开表示:

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民族,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中。

尼克松的发言虽然非常含蓄,但谁都看得出来为了改变美苏争霸的守势,他必须放弃敌视中国的态度,必须重新评估中美两国的关系。一个星期后,《人民日报》就全文刊登了这篇演讲稿,也算是回应了他的诉求。

从此以后,尼克松的信心越来越大,还在与基辛格的谈话中表示:“我们应该试探重新与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为此,他在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会面时第一次公开提及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同时也希望能够尽快结束越南战争。

从1969年8月开始,尼克松先后委托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向中国政府传话,明确表示愿意缓和两国关系。对于美国人抛来的橄榄枝,我国领导人也通过第三方予以了积极的回应,同意进行初步的接触。

1971年初,日本即将举办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诚邀我国政府能够派团参加。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很多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最终由国家领导人拍板才做出决定参赛。

在那年的日本世乒赛上,我国乒乓球队发挥出色,一举夺得全部七项赛事的四项冠军,分别是女子单打、女子双打、男女混双和男子团体。而且,要不是庄则栋为了抵制柬埔寨朗诺集团的运动员而主动宣布弃权,他的这枚男单金牌也是板上钉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比赛期间,由于美国运动员格伦·科恩错登大巴车还与庄则栋意外结识,二人互送礼物作为留念。以此为契机,中国乒乓球队主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而拉开了“乒乓外交”的序幕。

通过“乒乓外交”,完全起到了“小球博大球”的目的,中美关系迅速升温。1971年4月,就在美国乒乓球队离开北京后不久,周总理就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向尼克松总统传递了信息,我国欢迎他本人或者特使前来访问。

接到这份访问邀请,尼克松显得有些为难,虽然他迫切希望访华,但当时面对的反对声音也不小。在与自己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商量后,决定先派他去“打前站”。

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宴会时突然以腹部疼痛为由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然后,他在叶海亚·汗总统的安排下避开公众视线,秘密登机飞往了北京。

7月9日12时左右,基辛格乘坐的飞机平稳降落在了北京南苑机场,从而开始了自己的中国之行。期间,他受到了我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为日后的尼克松总统访华铺平了道路。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一直都被台湾当局所霸占,我国一直都在积极要求恢复。很显然,如果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国家都投票反对,这一诉求永远都难以达成。

如果此时向苏联打美国牌,向美国打苏联牌,双方都会投鼠忌器。毕竟,谁也不愿意中国倒向对方,这将极大地影响到美苏争霸的格局。1971年10月25日,随着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终于在第2758号决议中恢复了我国的一切权利。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抵北京,从而开始了破冰之旅。午宴过后,他在周总理的陪同下与伟人会面,原本十五分钟的时间硬是拉长到了一个多小时,双方都坦诚发表了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经过反复的磋商和斟酌,终于在上海发表了一份联合公报,向全世界宣布两国关系已经解冻。结束这为期7天的访华之旅后,尼克松显得信心满满,希望自己任期内就能实现两国建交。

不过,意外却发生了!

随着“水门事件”被曝光,刚刚获得连任的尼克松陷入泥潭中难以自拔,只好在1974年8月8日晚黯然辞职。之后,副总统杰拉尔德· 福特继任成为美国的第38任总统,延续了前任的对华政策。

1975年12月,福特总统接受邀请访问了北京,还受到我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双方都有更进一步的意愿。不过,他显然只是一个过渡者而已,完全没有尼克松的深谋远虑和胆量魄力,在对华关系上长期裹足不前。 一句话,虽然没有明显后退,可也没有大幅前进!

1976年2月,尼克松以美国前总统的身份再次访华,得到了我国政府的最高礼遇。由于周总理已经过世,主持日常工作的华国锋亲自出面接待他,还又一次得到了领袖的接见,彼此畅谈了两国的关系。

1977年1月20日,民主党人卡特击败福特后入主白宫,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39任总统。为了在美苏争霸中赢得先机,他延续了尼克松的对华政策,而且希望取得重大突破。

1977年7月,邓公以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全面恢复工作。复出不久,他就会见了到访北京的美国国务卿万斯,积极实现中美建交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由于遭到国会的强大压力,卡特一直不敢在台湾问题上进行让步,更不敢公开支持断交、撤军和废约。即便是,在双方就建交问题展开实质性谈判后,依然在这个问题上举步维艰。

从1978年初开始,到了1978年12月初,美国政府依然还在台湾问题上顾虑重重。12月15日下午,邓公亲自出席了最后一次谈判,掷地有声地表示不能向台湾出售武器。据当时在场的外交部翻译施燕华这样回忆:

他严厉批驳美方的观点,指出如果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是发出了错误的信息。

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时整(华盛顿时间15日晚9时整),华国锋主席和卡特总统同时签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且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28日早上,邓公率团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我国领导人第一次出访美国。而且,当天还是农历大年初一,他选在这样的良辰吉日出访,取意为“一年于始,万象更新”。

除了为稳固建立不久的中美关系外,邓公此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越南问题交换意见。因为,这个邻国在苏联支持下不断生事,还入侵了柬埔寨并且引起南亚区域的动荡,我国准备出兵“教训”一下。

1979年1月29日,卡特总统在白宫外的草坪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作为第一次访美的领导人,邓公此次出访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同时,他本人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传出开放和友好的声音。

在肯尼迪艺术中心,卡特为邓公精心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演出,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由200名美国儿童用中文合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到演出结束后,他亲切地抱着这些孩子们亲吻和合影,气氛非常热烈而友好。

2月2日晚,邓公前往德克萨斯州休斯顿骑术表演场观看,还与当地的美国民众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当一名骑手策马走近并把乳白色的牛仔帽递出时,他毫不犹豫地戴在了自己的头上,还频频挥帽向人群致意,展现出平易近人和开放友好的姿态。

2月3日,邓公头戴牛仔帽的大幅照片和电视镜头就通过媒体传遍了全世界,彻底颠覆了世人对中国古板和守旧的传统认知。此后,他在美国还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时代》周刊更是以“邓来了”为题这样报道:

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不应妨碍彼此加强友好关系和合作,这种合作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邓公对美国的九天访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和议题,对中美关系和国际格局都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难怪,他在事后会见美联社驻北京记者时这样表示:

从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世的时候,我们就下决心要同美国改善关系。这不是从策略上考虑的,而是从战略上考虑的。

由于成功促成了中美建交和邓公访问,卡特总统在美国的民意支持率出现了大幅攀升,未来的选举连任之路一片光明。可是,一场“伊朗人质事件”却彻底改变了大选结果,他遗憾地将白宫拱手让给了里根。

卡特仅仅完成了一个总统任期,自然算不上是美国最成功和最受欢迎的总统。但是,他还是因为“中美建交”而载入了史册,更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认可。直到2018年12月,他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纪念两国建交40周年时还这样表示:

40年前,中国领导人邓公和我协力促成两国关系正常化,从而结束了持续30年的对立状态。这一关系得以维系这么多年,足以证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的国家能为更伟大的价值而携手合作。

只不过,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的刻意打压和针对,如今的中美关系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头。下一步究竟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