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中国遭遇了由日、俄、英、德、法、美、奥、意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的武装侵略。这固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族危机空前的时代,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因为意欲染指中国的列强实在太多反而使中国被完全占领的概率大大降低——列强之间本就是利益的勾结,谈不上任何交情可言,这意味着谁都不愿意其他列强通过对中国领土的占领而强大起来,因为这将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不同于被列强所殖民的美洲、非洲、印度等地:这些地区在被西方列强殖民之前大多仍处于分散的原始部落状态,然而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清末美国驻华公使芮恩绅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年终报告里曾说道: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无疑是昏庸的,官员也是无知的,但是他们的人民却拥有雄狮般的气概。他们勤劳而质朴、聪慧而向上,一旦拥有了有力的领导一定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众所周知的,可即使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也没完全屈服于列强的淫威: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刘永福的黑旗军先后参与中法战争和台湾抗日;冯子材在镇南关大破法军;刘铭传在基隆战胜法国将领孤拔......尽管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击外来侵略的运动始终面临着武器装备技不如人的问题,但我们要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中国具有天然广阔的战略纵深,即使反击外来入侵的斗争一时受挫,那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战略空间以换取时间,同敌人进行长期的持久抗战。正是中国广阔的战略纵深和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使大多数列强都意识到要完全彻底瓜分中国是不可能的。然而列强针对中国有着各自不同的战略目标,所以当时八个列强国家针对瓜分中国一事其实有着各自不同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国之中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本就是打酱油的角色,所以在讨论战后事宜时这两国的意见其实根本无足轻重。剩下的六大列强中英、法是两个已在开始走下坡路的老牌强国;美国和德国则是发展势头迅猛的新兴强国,德国希望建立全球霸权,而美国希望建立商业帝国;事实上真正想要全面瓜分中国土地的就是日本和沙俄这两个在地理距离上同中国最接近的列强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俄两国作为中国的邻国具有向中国扩张的地利优势。况且这两国都有掠夺土地的狂热情绪: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国内市场有限,所以迫切需要对外扩张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沙俄虽然本身疆域辽阔,但绝大部分领土位于高纬度地区,天然不适合工农业发展,而且沙俄缺乏优良出海口,这使沙俄的对外扩张和贸易大受影响,所以也迫切希望瓜分中国的领土以壮大自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然而这时英国的殖民扩张已达到饱和状态:随着殖民地和本土的地缘距离日益疏远使英国对殖民地的管控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意味着英国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用于殖民地的治安维稳和开发建设,同时还必须在殖民地驻兵以防别的列强觊觎,这就导致英国财力和军力的分散。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大英帝国实际上已不再具有称霸全球的绝对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这时的英国依然是世界霸主,但其实已在开始走下坡路:美、德两个新兴强国正在强势追赶英国。在这样的局面下英国继续扩张殖民地实际上已是成本大于收入,而且财力和军力的长期分散会使英国在面对美、德等新兴大国时甚至难以保证本土的安全。所以英国并不打算在中国进一步扩张殖民地,只要保住当时自己在中国已攫取到的特权利益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的情况与英国基本类似:法国曾是欧洲大陆头号霸主,也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强国。然而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从此失去了欧陆霸主的地位。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割让、巨额的战争赔款、欧陆霸主地位的丧失都深深刺痛了法国人,所以在普法战争之后的半个世纪里法国始终以对德复仇作为自己最主要的奋斗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法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也只要求保住既得利益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的德国作为一个新兴强国正致力谋求全球霸权:德国一方面在欧洲大陆压制法国,一方面与英国展开海军竞赛,还试图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割殖民地。然而也正是德国这种咄咄逼人的势头使其成为了英、法、俄等国共同戒备的对象。在这样的形势下德国的主要精力用于欧洲争霸以及与其他列强争夺殖民地。这时的德国对中国的山东等地怀有野心,但要全面瓜分中国领土仍力所不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独立时只是由大西洋沿岸十三个前英属殖民地组成的联邦,身处英国、法国、西班牙的殖民地包围之中。整个19世纪美国不断自东向西开拓疆土: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地区,从而使其国土面积增加了一倍左右。1819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取得了佛罗里达。1845年美国兼并了墨西哥北部的德克萨斯。1846年美国获得了俄勒冈地区。1848年美国兼并了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67年美国从沙俄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至此美国已发展成为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国家,比起建国之初的疆域扩大了四倍以上。到1890年为止美国的钢铁产量已是世界第一,而到了十年后的1900年更增加到1330万吨,这已相当于英、德两国之和。就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190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份额超过了英国,工业总潜力也已超过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人口规模由1783年的三百万左右一路增加到1860年的3200万左右,到了1890年更是增加到6300万左右。人口规模膨胀的同时美国的军队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到1900年美国军队增加到100000人,海军实力已跻身世界第12位。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就使其不再满足于仅仅扮演美洲霸主的门罗主义原则,而是越发渴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0年美国海军军官阿尔弗雷德·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以此为标志美国开始由陆权国家开始向海权国家转型。在此之后美国加紧向亚太地区渗透扩张:1893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率领所有教会成员推翻了夏威夷王国,随后成立了亲美的夏威夷临时政府。1894年7月4日在美国的授意下夏威夷临时政府升级为夏威夷共和国,当然其实权操之于亲美派人物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8年美国正式宣布将夏威夷合并。就在美国吞并夏威夷之时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美国把这视为是将西班牙势力从古巴排挤出去而由自己取而代之的天赐良机,于是当时的美国政府和媒体开始一边倒地支持古巴的独立运动。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以此事系占领古巴的西班牙殖民当局所为作为理由对西班牙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后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古巴、波多黎各、关岛、菲律宾等地。美国在得到关岛和菲律宾之后已在亚太地区取得了立足之地,随后美国将下一步行动确立为打开中国市场。为此美国在1899年向英、法、俄、德、日、意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获得的特权,但要求在列强各自的势力范围之内享有平等的贸易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的美国经过立国后上百年的发展已在领土、人口、工业等方面赶超乃至超越了欧洲老牌列强,然而在金融、陆军、海军等方面仍与英、法、德等欧洲列强存在差距。这时的美国实际上是一个正在赶超老牌列强的新兴强国:这时的美国同老牌列强比起来已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但还不能说美国的综合国力已赶超老牌列强。在这种形势下美国要动用武力强行重新瓜分世界并不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美国成为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国家之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扩张就一直是美国既定不移的目标。在19世纪的航海条件下美国要涉足包括中国大陆就必须在太平洋上获得补给中转基地:1844年7月3日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1853年美国黑船强迫日本打开国门、1866年8月美国武装商船舍门将军号入侵朝鲜平壤以及后来的吞并夏威夷、美西战争都是为最终登陆东亚大陆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美国完成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列强已纷纷在中国获得了势力范围和特权利益。这时美国在综合国力上比起老牌列强并不占绝对优势,所以美国务实地选择放弃用武力重新瓜分中国的企图,取而代之的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向中国渗透扩张。这时美国基于陆权的领土扩张已走到尽头,于是美国的对外扩张模式自然而然地由陆权模式转型成为海权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陆权扩张时代土地就是财富的象征,所以陆权扩张时代美国有一种对土地的执念。也正因为如此才缔造了美国如今辽阔的疆域。进入海权扩张时代后贸易取代土地成为财富的新来源,因此进入海权扩张时代后的美国不再直接通过赤裸裸的领土扩张作为发展自身的手段,而越来越倾向于扩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经济辐射力、文化渗透力。这时的美国不仅不再占领海外殖民地,还多次呼吁老牌殖民帝国放弃殖民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到瓜分中国这个问题上美国的真实意图是:既然自己无法使用武力强行改变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分布,那么就索性在门户开放的名义下用商业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既然美国自己无意在中国扩张殖民地,那么如果列强瓜分了中国对美国有何好处呢?如果列强瓜分中国后在自己占领的地区构建贸易壁垒将对美国的商品倾销构成极大的麻烦,如果瓜分中国必定是距离中国最近且对中国领土野心最大的日、俄两国获益最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无异于给美国树立了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国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要求列强保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当然这不过是表面上冠冕堂皇的说辞,实际上美国是要阻止其他列强因瓜分中国变得强大起来。那么其他列强对美国的要求是如何考虑的呢?这时正值一战前夕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时期,欧洲的英、法、德等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法、德等国面对彼此之间如此错综复杂的矛盾大多只想维持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即可,同时也都担心对方因为在中国获得太多利益而强大起来。列强彼此之间的勾心斗角使其很难坐到一起商讨瓜分中国的问题,与此同时他们也见识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决心,所以这些列强普遍认为瓜分中国是不现实的。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原则相当于是对所有列强在中国问题上的关系协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门户开放的原则下任何列强都可以分享其他列强在中国所取得的政治经济特权,但任何列强都不能彻底独霸中国。这实际上是列强在彼此势均力敌的状态下都能接受的一种选择,所以英、法、德连同打酱油的奥匈帝国、意大利基本都认可美国提出的所谓“保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这些列强达成一致之后实际上就使真正对中国领土怀有最大野心的日本和沙俄瓜分中国的企图破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的日本还是列强中实力较弱的,所以一看各位大佬们达成了一致意见也就只好认可。相比之下沙俄的态度就强硬得多:当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时列强之中只有沙俄拒绝回复。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沙俄一面参加联军入侵北京的行动,一面派出13.5万官兵入侵中国东北。当其他列强达成协议并陆续从中国撤军后沙俄军队却一直赖在中国东北不打算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俄的行为既引起了同样对中国东北怀有野心的日本不满,也美、英等国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利益构成了威胁。1902年1月30日英国和日本缔结了针对沙俄的英日同盟,美国则在暗中为英日同盟提供支持。1904年2月8日得到美、英等国支持的日本对沙俄不宣而战。1905年日俄战争在美国的调停下得以画上句号,至此俄国承诺取消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有违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