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中国在全球抗疫战争中是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也是有能力向全世界提供疫苗的国家之一。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给需要帮助的国家和人民。如今中国在严格的防控措施下已成为全球最安全的地方,然而理论上只要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存在疫情就有可能导致全球疫情的反弹。即使我们的防控措施再怎么严格也不能百分百杜绝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云南瑞丽出现的疫情反弹现象已足以证明这点。无论我们的防控措施多有力也只能控制疫情,但要完全彻底根除新型冠状病毒却无法做到。真正要彻底战胜这场疫情除非我们已对新冠病毒具有了免疫力。在此之前欧美国家放任自流的“群体免疫”策略现在基本上已可以说是失败了。既然放任自流的“群体免疫”策略实现不了,那么通过疫苗来实现集体免疫就成为了一种务实的选择。

可能有些人比较疑惑的一个问题是:如今我国的疫苗已出口到国外,那么为什么国内很多人却并没打疫苗呢?3月底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凤凰网《莉行观察》的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疫苗接种绝对数是世界第二(美国是最多),但这一绝对数在中国庞大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就4个百分点。当然中国现在正大力扩大生产,所以预期希望能在六月底七月初有40%的人能接种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南山院士指出:中国要是按照现在的情况完全开放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中国现在绝大多数人处于没有免疫状态,也就是一旦接触了病毒的感染就马上会得病。然而目前在中国很多群众的思想里头接种疫苗并不是那么迫切。因为中国的环境太好了,没有病毒在附近。可这有个前提就是我们对国际(境外)输入有非常严格的控制。中国不能永远这样;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定要向全世界开放。

因此钟南山院士强调:到那个时候所有国家都接种好了,中国反而是无免疫的,那说不定又在中国暴发起来了。现在是一个关键的间隙。我们之前控制得好就是为了争取时间能够打疫苗。现在国家正在下很大功夫以最快的速度来增加生产疫苗的厂房。中国的情况不是所谓的“疫苗民族主义”:中国一方面是自己打,一方面比较早就对外供应了。估计有三分之一供应到国外。这也是实现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承诺。

从钟南山院士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我国疫苗接种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内环境太好了。如果现在一支疫苗放在你面前,你给几百块钱你马上就打,那么你是选择打还是不打?在这种情况下估计会有人会好好权衡一下;然而如果是在当初武汉疫情大爆发的那种形势下恐怕就算这支疫苗要几千块钱也会有人挤破了头争着打吧。可如果是在疫情形势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疫情大爆发的背景下没人会在意疫苗的价格,也不会考虑疫苗能否百分百有效,哪怕只有1%的效果也会有人挤破了头抓住这根救命稻草。然而在疫情形势相对平稳的状态下人们考虑的问题自然会更多。目前国外依然处于疫情大爆发的状态,所以他们对疫苗的需求是刚性的。相比之下中国通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已取得这场抗疫斗争的阶段性胜利。中国实际上已成为全球疫情大爆发背景下最安全的国家。

尽管国内局部地区仍不时出现零星的疫情反弹现象,然而每次疫情反弹后都通过多方的调查和追踪在较短时间内锁定了密切接触人群,从而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将疫情遏制住。这就说明我们的防控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相关的防控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现在很多人已适应了我国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状。如今中国人对疫情的威胁已没当初武汉疫情爆发时那样强烈的切身感受了,所以对疫苗的需求心理也不是那么强了。

通常人们心里总是会有“是药三分毒”这样的观点。有些人还是比较介意在原本健康的身体中平白无故打一针药水进去的。加之国外一些新闻报道中接种疫苗出现的后遗症也使一些人对疫苗怀有担心。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加强新冠疫苗接种的宣传动员,从而引导人们消除疑虑、树立信心。目前新冠病毒已出现了变异趋势,所以也有人担心我们今天生产的疫苗过一段时间之后是否有效呢?

如果病毒持续变异,那么以后是不是可能需要注射新的疫苗呢?现阶段的疫苗保护期只有半年左右,而且有效率也并非百分之百。那么半年之后怎么办?是不是又要再打一次?如果接二连三地打疫苗是否会对自身有影响呢?反正现在又没有着急到要命的程度,那么索性等后面的疫苗技术更成熟了再打。这种心态的普遍存在导致很多人不愿意过早接种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觉得反正疫苗接种有人在行动,那么我何妨再等等看呢?一是担心接种是否有副作用,二是担心疫苗的效力作用,那么索性看看别人接种的效果。如果别人接种之后的效果都很好,那么我也就放心大胆跟着接种。如果到头来全国绝大部分都接种之后已实现集体免疫,那么我接不接种也就无所谓了。甚至可能还有一些人没接种单纯只是因为懒散拖延而已。

拖延症已成为我们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环境下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人可能也觉得应该去接种,可如果没人催着就反正一拖再拖。毕竟现在疫苗接种的需求已不像武汉疫情爆发时那么强烈了,所以有些人一忙于自己手头的事也就没想起这茬。我国目前对疫苗接种秉承的是自愿原则,所以这类人在没人催的状态下就容易淡化这件事。可能本来之前也有接种疫苗的打算,可一拖再拖之后始终没付诸行动。

这些形态背后都有一种潜意识:反正现在国内是安全的,所以接种早点晚点没啥大影响。然而这种安全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是建立在我国对国际(境外)输入严格控制的前提之下。这毕竟是疫情防控时期的特殊措施:疫情期间为确保全国人民的安全必须严格限制境外输入,然而中国却不可能永远处于封闭的“无菌状态”。通过接种疫苗起到一种比较好的保护作用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3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群体免疫的建立同疫苗的保护效力以及人群的接种率有很大关系。消灭天花需要人群免疫力达到85%左右,也就是说有85%的人对天花有免疫力;传染性更强的麻疹需要95%的人群有免疫力才能阻断这个疾病。在面对新冠病毒疫苗时要想让学习、工作和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必须通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形成免疫屏障。

具体打多少疫苗管用取决于病毒本身的特性。根据新冠病毒的基本传播指数推测需要至少达到70%的接种率才能起到比较好的保护作用。以我国目前4%的接种率进行对比可以说依然还是任重道远。早在2020年12月31日上午11时28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就曾表示:新冠疫苗的基本属性还是属于公共产品。一个大前提是肯定是为全民免费提供。

2021年1月9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强调:接种费用将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居民个人不承担疫苗的成本和接种费用。具体的操作方式是通过动用医保基金滚存结余和财政资金共同承担,不影响当期医保基金的收支,也不会影响大家看病就医的待遇。由此可见中国在疫苗接种上实行的是全民免费接种政策,所以大家其实完全不必担心费用方面的问题。

那么除了费用问题之外大家还比较担心的问题就是副作用和疫苗效力的问题。去年12月英国发现变异病毒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病毒研究所都针对英国的变异毒株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证实新冠疫苗免疫猴子和免疫人体产生的抗体对境内早期的病毒毒株和英国的突变病毒毒株具有同样的中和能力。目前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尚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变异速度还不至于影响到疫苗的效力。

不过病毒变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需要继续密切监测病毒变异情况。万一突变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影响到中国疫苗的保护力,那么我们需要对此做好提前准备——开展广谱性的新冠疫苗或变异后的新冠疫苗研究以有效应对可能产生的问题。目前为止中国新冠疫苗在全球的使用已接近2.5亿剂次。中国新冠肺炎疫苗从安全性的横向对比来看是非常良好的。

当然有时不良反应的出现不一定是疫苗本身的问题,可能有些人因为体质的差异天生就对某种药物过敏。那么有没有哪些特定人群是不适宜接种新冠疫苗的呢?2021年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首版新冠疫苗指南。指南明确了对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的接种建议: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

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建议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继续母乳喂养。目前已发现过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指南中列出了五类不宜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

此外相关部门还提到了一些接种新冠疫苗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接种前受种者要去了解当地接种点的预约方式、接种时间、自己要做的接种准备。受种者要带着身份证件去接种,有接种证的要带着接种证。受种者要如实地向接种医生报告自己最近的健康状况,由接种医生来判断是否能接种。疫苗接种后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接种后如果出现高热或者局部反应要尽快向接种医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