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你一大早哭的什么丧?”慈禧掀开帐幔,对着跪在床前哭泣的太监寇连材骂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史料记载,寇连材原名寇成元,直隶昌平人。

寇连材是自己净身入宫的。

当时寇连材已经十五岁,父亲和地主赵灿打官司输了,含冤而死,妹妹又被人强暴,含羞自杀,家里连遭变故,寇连材为了有朝一日报深仇大恨,便自己净身,进宫做了太监。

众所周知 ,当时进宫做太监,一般情况下,都是去专业的“净身行”去手术,年龄越小的孩子,危险越小。

家长先签一个“生死自负”的协约,把孩子捆在一个四角有铁环的门板上,四肢固定在铁环上,眼睛用黑布蒙上,先灌上一晚碗“净身行”秘制的麻药汤,再往下身猛的泼一盆冷水,趁孩子发懵,身子发麻,手起刀落,就完成了手术。

差不多的孩子,当场都昏死过去。十五岁的寇连材自己净身,受的罪可想而知。

因为年长几岁,懂一点人情世故,进宫后的寇连材进了太后的梳头房,非常得慈禧太后的喜欢。

寇连材读过几年私塾,能读书看报,慈禧想知道“新闻纸”的内容,一般都是问寇连材。

梳头房的太监还有一项特权,就是掌管银钱的出入。寇连材看到内廷腐败、贿赂成风,就忍不住在慈禧面前多说几句。

顺治皇帝接受明朝灭亡的教训,规定太监干政必杀,慈禧太后因为喜欢寇连材,并不怪罪他,偶尔只是呵斥责骂他几句。

甲午战争后,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民初危难日益加重,慈禧太后依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本着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古训,寇连材决心犯颜直柬。

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十的一大早,慈禧太后还没有起身,寇连材就跪在她的床前,还没说话,就开始流泪。

慈禧太后撩起帐幔,开口就骂:“好好的,你一大早哭的什么丧?”

寇连材哽咽着说:“老佛爷即使不为祖宗天下考虑,也不为自己考虑吗?如此纵情游乐,时间长了,就不怕激起民变吗?”

慈禧太后当时很生气,骂了他一顿,然后让其他太监把他赶了出去。

寇连材请了五天假,回到昌平老家,对家事做了安排,和家人一一告别,然后把宫内记事册交给哥哥保管。

五天后,寇连材回到宫中,把自己的积蓄和太后平时赏赐的一些小物件分给了众人。

然后上了一个折子,折子中一共十条,一是请求太后,不要揽政,归政黄皇上,二是请求不要修圆明园,幽禁皇上,其余的都是大臣不敢说的话。

慈禧太后此时大怒,但并不相信是寇连材自己的主意,认为背后有人指使,逼问寇连材。

寇连材背出全部上书内容,以证明是自己一人所为。

慈禧这才恼羞成怒,立即命人将他捆绑起来,交给内务府慎刑司。

十六日移交给刑部 ,当天在菜市口行刑。

行刑前,寇连材把自己手上的玉扳指,腰间的玉佩,金表摘下,分别送给了刽子手和送行的太监们,然后从容赴死。

有人因此而感叹,清朝养士二百余年,得一从容就义的太监,是气数已尽的征兆。

梁启超在寇连材死后,撰写《戊戌政变记》时断言:可以随六君子千古矣!#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