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十九世纪末的一个德国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个商人,母亲是音乐家。童年的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学校里也表现平平,自然科学还好,但语言方面比较差,常受老师批评。

十六岁时,他申请报考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但没有通过入学考试。落考之后,他不得不到一所中学去补习相关课程,准备明年再考一次。第二年,终于被学院录取。

他父亲的意愿是让他学机电工程,因为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专业,将来好谋生。但他自己拿主意选了物理学,他父亲为此大发雷霆,认为学物理没什么好出路,还险些断了他的学费供应。

入学后,他和导师韦伯教授不合,他觉得韦伯教授思想守旧,用的电磁学讲义上面都是已经过时的内容。韦伯也很讨厌他,认为他不懂物理,一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他每天坚持到实验室做实验,晚上回来就自己看书,想问题,日复一日。直到毕业时,他和导师韦伯的糟糕关系也没有半点儿缓和,韦伯也看不上他的实验结果,为此他差点儿丢掉了学位。在同学、朋友的帮忙斡旋下,最后勉强拿到了毕业证书。

毕业后,由于没有导师的推荐,他不能留校担任助教。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四处碰壁,哪所大学也没有收留他。他生活窘迫,不得不向同学求援,通过一个大学同学的父亲协助,他进入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做了助理鉴定员,从事电磁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又过了一年,才成为正式职员。

他和大学时的女友结了婚,鉴定员的薪水够他们一家勉强度日。

在同事的眼里,他是个奇怪的异类,闲暇的时候他从不跟同事喝茶聊天,总是自己在纸上写写画画。对于同事的嘲笑,他不以为意。他不喜欢穿袜子,总是赤脚穿皮鞋。他这样赤脚穿着皮鞋走在从家到专利局的路上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令他痴迷的物理问题。

1905年,他一连发表了六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基于热分子运动论的静止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研究》、《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布朗运动的一些检视》。

后来,你们都知道了,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声名大振。再后来,他又独立发展了广义相对论,参与奠基了量子力学,他的名字家喻户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