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在后台留言,问我有没有留意到教育局发了一个关于教师轮岗的征求意见,顺便也想我谈谈对于教师轮岗的看法。

我当然注意到了,这是上个月底的事情。我还看到了不下四位前辈大大的立场,非但不尽相同,甚至有的言辞相当激烈。

事实上,去年八月和九月,我都写过对于轮岗的看法:、。

前一篇是21年8月份的文章,彼时北京、上海和深圳均出了关于轮岗的文件,然后写下了这篇文章。后一篇是九月份,广州跟进发布了自2015年开始,校长教师轮岗已经常态化,比展示了不少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知道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反正就我个人而言,表述上颇有一些“交作业”的意味。

这次,我首先保留去年那两篇文章的看法:既期待也担忧。

然后再补充一些新的看法。

有大佬(@老胡侃升学)把2015年的文件和2022年的文件做了对比。从【工作目标】、【轮岗对象范围】、【轮岗周期】、【激励机制】、【集团化描述】等方面,新文件和七年前的相比,均有所不同。

这些文件,在表述上是比较枯燥的,就不放上来了。总结起来,是更适应时代变化更人性化了。

比如校长(副校长)的交流,2015年采用的描述是“交流到其它学校任职”,而2022年则是“应在区域内进行交流”

2015年尚没有任何“集团化”的描述,此次新增:

各集团成员学校采取干部交流、教师轮岗、跨校兼课、校级帮扶等形式开展内部流动,推进教师资源共享,逐步缩小集团内校际差距。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集团化成员学校交流轮岗工作。

另外,教师交流轮岗的周期,描述上从2015年的3年,更改为2022年的1-3年。交流期间的考核和待遇,2015年是“由交流轮岗的学校”管理,现在则是“各区自行制定”

看似只是描述上的些许改变,但我认为是相当积极和正面的。一定程度上,这是政策制定者对和七年来轮岗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和调整。

更多的调整采用的是集团内调整,区域内调整,能够让教师在工作适应度,对生活的影响程度降低。

这里,就不得不再提到集团化办学。是广州教育这些年来一直在推行和完善的方案。

过去,很多学校是独立的个体,或者说学校与学校之间关联性非常弱,做得好和不好,校内领导班子都是自己摸索的居多。每所学校可能都有一套独立的行事作风和行为准则。这时候无论是空降一名校长也好,还是来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也罢,他们过去成功的经验不一定可以复制,甚至“水土不服”的可能性不低。

这就大大降低了效率,校长/教师付出了,但是没有预期的受益。而集团化带来的,是相对统一的管理和处事作风,这的确能够提升效率。

因此,放大教育集团带来的优势在资源分配和效率上真正办到过往各自为政时办不到的事情,就应该是很多政策的考虑核心。

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改变是正面的,这是我要补充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讨论的问题,是也有人担心,轮岗会不会造成教师频繁流动,教师和校长“被自愿”轮岗,从而影响学生,影响原学校的教学活动。

有多少教师要轮岗?先看看按照这份征求意见稿的描述:

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交流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5%;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年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

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的比例是符合交流条件总数的10%。这里面的“符合交流条件”指的是:

对于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已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9年以上,原则上要在区域内进行交流轮岗。

以上学期我写过的86中为例,50岁以上的教师约占10%,35~45岁教师比例约占一半。姑且算合起来60%的教师属于符合交流条件,那么相当于他们每年会有约6%的教师参与轮岗。

我暂时询问了两位符合条件的在校教师,均表示“有,没强制”

至少目前为止,没有听说有家长表示因为自家孩子的老师轮岗了,所以要换老师的情况。故我认为即便轮岗,也会在换届的时候,因为此事而中途换老师的情况应该少之又少。

因为掌握的数据不足,这个问题我暂时没有太多发言权,后续再多了解一下目前的情况,也欢迎有在校教师私信我发表观点。

最后一点,其实不止针对此次校长和教师的交流轮岗,同时针对所有教育政策。

有没有一个政策可以惠及所有人,而不伤害任何人的利益?

有没有一个政策在提出之时可以预见所有可能性,然后一条路走到头不需要更改?

显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然后问题变成,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的是什么原则,哪些人的利益可能受损,哪些人可能(最终)获益?

近几年的这些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摇号、中考名额分配政策、双减、民转公,包括现在的轮岗……指向的都是相对的均衡,是资源再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的身份不同,立场就不同,自然会赞同一些政策,反对一些政策,这很正常。这些政策,受益者是谁?我又要说那14个字了,没错,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但是,越是庞大的工程,越是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所以定的一些东西,执行的过程中常常会相当曲折,甚至被很多其实是最终受益者的人误解。于是要纠偏,要修正,必要时还可能要推倒重来。

我们唯独不能因为可能遇到问题,可能难以实现而不去尝试。有问题就改,多正常的事儿。

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做事情的人真的在为民做事情,前途就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