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明确地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所谓的“世界工厂”其实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在进行不断转移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现在“世界工厂”的江湖地位也是从别人手中转移过来的。

可是眼下却出现了一个让欧美国家有点不太爽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好像短期内不会再转移了,也不再以欧美国家的意志想转移就转移了。

大家看看最近德国人的表现就知道了,他们即使顶着老美的巨大压力也要来和我们做生意、谈合作。

从整个人类的工业发展史来看的话,除了我们是现如今的“世界工厂”以外,人类历史上还产生过两个所谓的“世界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工厂”就是英国。

当年英国人靠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先发优势和红利,另外也靠着大量低廉的劳动力,一跃成为了碾压整个世界的工业强国、工业大国。

当时英国工业产值达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英国的出口贸易占了全世界的20%。英国人后来开启的全面对外殖民时代也是靠“世界工厂”的强大实力支撑起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超级大国也真正地诞生了。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美国人在科技和工业制造能力上面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和进步。在1894年的时候,美国就一举超越了当时的英国成为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第一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13年,美国工业产品已占世界工业产品总量的1/3以上,比英德法日4国工业产品的总和还要多。这也就是说:早在1913年的时候,美国人就已经成为了当时新的“世界工厂”了。

在二战期间的时候,美国人把这种工业制造能力和“世界工厂”的实力完美地展现了出来,例如:到1945年的时候,美国人的石油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3亿吨。当时全球石油总产量为3.6亿吨,这就是说,美国石油产量占全球的60%有余。

美国参加二战的三年多时间里面,制造业和军工生产更是达到了巅峰状态了。美国参战的三年多时间里一共造了147艘航母,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

美国人当时一年就可以生产飞机4.7万架,坦克3万辆,也就是平均每天生产128架飞机和82辆坦克。很多人都说过一句话,当美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以后,这场战争的结局就已经没有悬念了——美国人的制造能力已经完全碾压德国和日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看看:美国人在二战期间的物资生产能力、军工生产能力就知道了——美国人当年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之王、妥妥的“世界工厂”了。

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我们是如何变成“世界工厂”的呢?

首先还是要实事求是的骄傲和自豪一下:我国工业总产值在2010年的时候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了。目前总量比美国、日本、德国、英、法加起来都多。

我们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那么我们是如何变成今天这种制造业大国的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我们是欧美产业转移的“天选之地”而已。

二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人对制造业进行了改变、进行了重新的布局,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美国人实施了制造业转移策略。

当时的美国制造业虽然很强大,可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的问题、人工成本上升的问题、各种资源浪费的问题、利润不高的问题等等。在美国面临这些问题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都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于是乎,欧美国家就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把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然后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牢牢霸占住产业链的顶端,用最少的劳动和消耗最少的资源、来赚取最大的利润。

一开始的时候,欧美国家大力扶植的是日韩的制造业。这样一来,日本、韩国的汽车、电子、半导体、造船等产业迅速在全球崛起;一些小国也快速的崛起了,例如:新加坡等等。当然了,在这期间欧美资本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了起来。

可随着韩、日经济腾飞后,他们的资本同样也面临人工、土地等制造业成本上升而利润下降的问题。另外随着韩日等国相继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以后,他们的有些制造业也是需要转移的。

那么怎么办呢?其实没有好办法,欧美、日韩等国家再次用了老办法——把低端产业继续进行转移,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

随着我国的开放政策越来越深入、随着我国不断的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之中,特别是我们加入WTO以后。我们就变成了欧美、日韩等国产业转移的“天选之地”了、也是当仁不让的产业转移之地了。

我国当“世界工厂”有着无与伦比的三个巨大的优势:

一是,我们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超级人口国家,这样一来的话,不管是什么制造业,我们都能承接下来。由于人力资源丰富,所以在人力成本这一块要比很多国家低的多的多。

二是,我们拥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性优势。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往往在基础建设、拿地建厂、大范围的建设工业区上面有着快速而彻底地执行力和高效的响应能力。

这个优势是很多国家想都不敢想的,例如:免费给地、大力发展交通,港口,机场;税收上面给予巨大的优惠措施等等。当年的政策很简单、也很直接:只要你们愿意来,一切都好说。

三是,我国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样一来,很多欧美的产品、商品在我们这个市场里面就直接被消化和吸收了。

随后我国从一开始的承接衣服鞋帽等日用品生产起步,不断壮大制造业的范围、不断地升级自己的制造能力。

现在“made in China” 已经成为欧美老百姓无法绕开的话题、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到了2018年的时候,我国的工业产值达到了14万亿美元,占到全世界的30%,已经超过了美、德、日三国之和。

现在可以很骄傲地跟全世界说一句:我国已经是全世界当仁不让、独一无二的“世界工厂”了。

可是同时也不得看清另外一个事实:世界工厂也就意味着在世界经济产业链上只是个“打工人”的身份,挣的都是辛苦钱、赚的都是辛苦钱而已。这也是很多人频频吐槽的:工资低、待遇差、工作时间长的一个核心原因。

同时很多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河流黑了,山也被挖塌了,环境破坏很严重,我们一样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里顺便说一句,当年的英国、美国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例如:伦敦的“大雾”问题等等。

举个最简单直接的例子:一台苹果手机的利润如果是5000块的话,那么美国本土公司靠着技术、靠着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等等,很可能要拿走4000元左右。

可是负责组装的国家、负责低端部件生产的国家累死累活的干,估计只能拿到利润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我们为了赚取一点苹果手机的利润,不得不选择几十万人进入工厂去加班、加点的生产和组装。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地增强、制造能力的不断进步,我们与欧美国家之间的矛盾就开始展现出来了。

按照欧美国家的打算:我们就应该一直是“打工者”、一直赚辛苦钱、不能想着改变自己的定位和身份。这样才最符合他们的利益、才符合他们给我们的定位。

在这个产业合作模式里面,欧美资本家那是非常满意的。欧美人不断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我国商品,另外欧美国家还利用高端产品和技术在赚着高额的利润。他们家的人往往就出现了,工作轻松时间短、假期长,可是福利待遇却是超一流。

可是我们自己时间一长肯定是不满意的: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一直从事低端制造业、一直赚着微薄的辛苦钱。我们也要进行产业升级、也要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然后利用高科技去赚大钱。

这样一来,我们和欧美国家必然就会出现本质上的利益冲突了。他们想让我们一直为他们打工、可是我们也想当老板了。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可以自己造大飞机,进行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芯片也可以自己生产……

往后凭借我国世界工厂的制造能力,相对低廉的各种生产成本,那么对欧美国家的这些优势产业定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很多人都说过,一旦我们打破了某些行业欧美的垄断以后,该领域产品的“白菜价”时代也就到来了。

如果更进一步的话,我们既掌握了核心科技,又能自己大规模地生产的话,估计欧美产品到时候恐怕真的没有销路了——单单一个价格优势就可以让无数欧美企业直接倒闭了。

在这样一种现状之下,欧美国家也采取了新的办法:

一是,积极对我们进行高科技领域的封锁和打压,甚至搞起了贸易战。

第二个办法就很简单、很直接了,他们准备搞新的产业转移——把低端制造业往越南、往印度、往东南亚转。

那么欧美国家的这种新的产业转移会成功吗?我认为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的话,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产业升级能力。

首先人口这一块,东盟、越南、印度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毕竟他们的总人口超过了20亿了,而且人口年龄结构好像还更加合理一点。

但是眼下他们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人口的文化素质不行、技能不行、受教育水平不行等等。很多人会说:这些只是需要时间而已,只要他们敢于在教育上进行投资的话,未来一定可以的。我只想说一句:未来是多久,现在不行这才是个事实。

另外要想变成新的“世界工厂”的话,还有几个硬性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那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产业的问题了。

其实这也是最难的一件事情了,例如:交通怎么样、电力供给如何、配套设施有没有、各种配套厂房建设如何、产业链形成了没有、土地供给如何等等。

东盟的有些国家我也去过几个,总体上感觉发展的与我们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咋地。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他们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现在有很多欧美企业的主要利润增长点都在我们这里了,例如:欧美的汽车行业、奢侈品行业、高端芯片行业等等。

如果他们失去了我们这个大市场的话,经济下滑、产品供给能力下滑显然是必然会出现的。

总之一句话,现在部分外企将投资转移到印度、越南,短期内并不会动摇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没办法,我们有全世界最勤劳的工人、最完善的配套设施、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以及相对完善的营商环境。

不过我还是想说,大家千万不要过于乐观,外部环境已经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了。即使现在他们不能全面接盘,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在一些低端制造业上发力了,例如:服装、鞋子、组装厂等等。

这些现象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信号或者说是警醒了。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继续制作鞋子、衣服、从事组装工作的话,总有一天还是会被别人取代的。

我非常想说的是:我们把产业升级、掌握核心科技然后具备核心竞争力,把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才是未来唯一的出路。

未来的这几年是相当关键的几年,如果我们产业升级成功了的话,在未来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也是很有希望的。

最后我想说,有时候压力同样也是机会,如果我们把压力变成动力,持续变革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模式,也许真的是一件好事情。世界工厂永远会不断的转移这应该是一个定律,往后只有牢牢占据世界产业链的顶端才能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