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

髓核可向各个方向突出,有前方、侧方、后方四周和椎体内突出。其中以后突出为最多,且后突出在椎管内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与马强神经,引起严重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把后方突出又分为中央型突出和旁侧型突出;其中后者最多,少数位于椎间孔或其外侧称为远(极)外侧型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旁侧型突出突出位于椎间盘的后外侧,即后纵韧带外侧缘处,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引起根性放射性腿痛,多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根据突出物顶点与神经根关系,把旁侧型突出又分为根肩型突出、根腋型突出和根前型突出。

(1)根肩型突出: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 ,将神经根向内后侧挤压。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向健侧弯、向患侧突,如向患侧弯则疼痛加重。

(2)根腋型突出: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腋部), 将神经根向后外挤压。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向患侧弯、向健侧突,如向健侧弯,则疼痛加重。

(3)根前型突出: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前方,将神经根向后挤压。临床表现根性放射痛严重,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均受限,多无侧弯畸形或出现交替性侧弯畸形。髓核突出的位置与神经根关系是可变化的,症状体征也相应发生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中央型突出髓核从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压迫神经根和通过硬膜囊压迫马尾神经,引起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一般以偏中央突出为多,正中央突出少。

(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要压迫一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一侧较重另一侧较轻。

(2)正中央型髓核突出: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和纤维环碎块脱出聚集在后纵韧带下或进入硬膜外腔,甚至破入硬膜囊内,致使两侧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临床表现广泛瘫痪和大小便功能障碍。也有的髓核突出较局限者,仅压迫马尾神经引起大小便障碍和鞍区感觉障碍,并无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根据椎间盘突出的可还纳性与不可还纳性分类

1、可逆性椎间盘突出隆起型,突出物有时可自行还纳或经非手术方法而还纳,症状缓解或痊愈,称为可逆性椎间盘突出。

2、不可逆性椎间盘突出破裂型或游离型突出物纤维化或钙化或与周围组织粘连等,突出物不能还纳,称为不可逆性椎间盘突出症。

(三)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从相关文献中得到,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的患者。成年人椎间盘血供主要在其周边,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血供逐渐减少。椎间盘突出后,其血供中断,软骨板渗透性营养来源减少,加之病程迁延、反复损伤及修复,突出椎间盘组织水分吸收硬化,钙盐沉着,逐渐形成钙化。钙化是渐进性的,加之相邻椎体间反复异常运动及研磨,可能是形成表面光滑的静脉石样钙化的主要原因。除上述原因外,由于纤维环浅层穿过终板,附着于椎体周缘骨小梁及骺环以外处,同时后纵韧带纤维交叉穿行于外层纤维环上、下两端。由于椎间盘突出多是渐进性的,当髓核突入破裂的内层纤维环后,外层纤维环将承受更大机械压力与引力,在超越其弹性应力时断裂,并由于牵引性损伤引起椎体边缘骨及骨膜下出血,形成外层纤维环钙化或骨化。由于后纵韧带与外层纤维环的连接关系亦可致相邻后纵韧带钙化,随着病程迁延、钙化累积,形成相邻椎体缘唇样隆起的“火山口”样变化或桥样钙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症状缓解至少6个月以上,其出现的同一节段同侧或对侧的椎间盘再次突出,有文献报道的复发率为5% ~ 11%。椎间盘突出复发可能为初次手术椎间盘髓核组织残留与硬膜广泛粘连,临床表现为腰痛伴根性痛,且症状较首次加重,也可能为初次腰椎间盘术后导致其他相邻节段椎间盘的突出。因此,在切除髓核后应反复探查有无遗漏,特别是在椎间盘内的后中央部位和脱出的髓核向下方及椎间孔游走的地方,有时脱出的髓核并不大,被遗留后会使术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大。此外,多间隙的椎间盘突出注意不应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