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雁

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卫生健康委以群众健康为卫生健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普及健康知识纳入整体统筹部署,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以加强规划、政策、行动统筹,健全管理体制、工作运行和保障机制,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从“治病为主”向“预防为主”的转变。

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原行”行动,鹤壁市以抓好健康科普团队能力建设为依托,完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知识传播和健康科普技术服务三个体系,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推进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过程中,鹤壁市卫生健康委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参与以及覆盖市县乡三级专业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成立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专家委员会、巡讲团队和志愿服务团队三支专家队伍,全市47个办事处(乡),877个社区(村),1421个卫生机构,均建立了健康教育网点,持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能力,推进健康知识传播。并统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等各类资源,打造全市健康科普平台。加强与鹤壁报社、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战略合作,聚焦电视、广播、报纸、网站、新媒体和“省120电视”、热线电话等7种媒介,开设《第一健康》《名医直播间》《疾控与健康》《健康鹤壁行动》《健康》等健康专题节目;建立全市健康教育新媒体矩阵;各机关、企事业、社区、车站、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2324个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中小学校每周开展一次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利用大型广场、各单位、社区、居民小区的电子宣传屏滚动播放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和公益广告;建设健康主题游园28个、健康知识宣传长廊或一条街335个,实现了健康教育传播阵地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健康科普知识传播,建立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知识的传播体系。

此外,依托现有的市、县两级健康教育巡讲师成员队伍,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组建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90名,均具备较强的健康科普能力,热心健康科普工作。在健康科普专家库的基础上,建立全市健康科普信息资源库,包括健康科普核心信息文字稿、健康教育处方、健康科普折页/传单、健康科普海报/画报、健康科普PPT课件等形式。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烟草控制、慢性病防治、中医药等方面,涵盖疾病种类49种,满足全年健康科普宣传需求。

鹤壁市强化“三个示范”,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让人民群众喜欢看、看得懂、用得上。开展“健康鹤壁行•名医走基层”健康扶贫专项行动市级示范活动,每月组织市级专家深入到全市贫困村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讲、健康科普讲座、乡村医生全员式科普技能培训、医疗业务帮扶、健康文化演出、科普书刊捐赠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进健康科普巡讲、义诊活动覆盖到所有乡镇,健康指导慰问到贫困家庭,为全市做好示范带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各医疗机构在健康科普专家团队能力建设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分别制定品牌建设。市人民医院制作“健康科普示范视频”,打造全院科普规范;市中医院实施“中医药文化鹤壁行”,打造传统文化普及;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女性健康公益讲堂、宝妈课堂、孕妇学校、儿童学校、月嫂学校”融为一体的“五校合一”科普机制,打造围绕生命周期健康需求课程。第三人民医院以“两园两室两体检”为抓手,打造特色健康科普服务体系;淇县人民医院发挥科室健康教育作用,打造“健康教育医院”;浚县人民医院组建“医患微信群”,打造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平台。形成全市统筹、重点突出、一院一品的工作格局。并广泛开展群众性健康活动,依托社区健康指导员,引导社区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打造社区科普文化系列品牌。全市4186名社区健身指导员,每年开展“走基层送健康”活动30余次,健身指导科学化、大众化水平不断提升。

鹤壁市积极整合宣传资源,优化宣传载体,统筹全市合力,创造性开展工作,落实科普服务的“全面化”。通过创新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以及创新作品研发等手段,不断拓展科普宣传的成效。通过多途径的健康教育,实现健康教育科普全覆盖。近年来共举办健康教育讲座9667场次,参加人数140万余人。经过不同人群精准化健康科普,努力使市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位居河南省前列。

作者单位:鹤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