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的女孩偏爱大叔,觉得大叔比同龄男孩更有安全感。有工作经验、有人脉、有魅力,其实,最重要的一条是,大叔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钱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今中外,这种例子数不胜数。嘴里说着爱,爱情背后的孰是孰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只不过不在明面上明说罢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代表作《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讲述了一个有关爱情和算计的小故事。作者给出的结论是:在欲望社会里低欲望地活着,反而活得更舒展、更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无所谓对与错。就目前的年轻人而言,有人选择北上广深去历练,有人选择回四线小城过安逸的生活,也有人选择去偏远地方支教,为那些远在深山的孩子点明一盏人生路上的一盏灯,当然,还有人选择回家啃老躺平。正所谓,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除了啃老不可取,其他的选择无所谓对错,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鹤岗又火了。有人分享了这么一件事情,花一万五在鹤岗买了个一居室的小房子,然后每个月花1000块,找了个阿姨给做饭、收拾卫生,觉得比在大城市舒服多了。当然,这个博主是个自由职业者,觉得住在哪里都无所谓,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网上很多人留言,这就是低欲望的生活,容易满足,生活也安逸,不用那么焦虑。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本书里也说了低欲望生活,只不过是围绕爱情展开的,当然一切皆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在任何时候都有的选择。贝恩·克拉德和玛蒂尔达就是选择各取所需,所以才一起步入婚姻生活。

贝恩·克拉德,有钱、有地位。玛蒂尔达,年轻貌美,擅长社交。他以为她崇拜于他,是他的小迷妹。谁料,这不过是一种障眼法而已。都说爱情里的人容易迷失了自己,即使是大叔也不能例外,这次,他真的是看走了眼。他只不过是她的一颗棋子,一个跳板而已。

书中这样写道:他是植物学天才,还是因为他有一种不合时宜的怪。
他沉浸在科研的世界里,无心攀权附贵。
他更渴望幸福,却在情爱的追逐、算计和骗局中吃尽苦头。
他不敢忍受,更不会沉沦,而是感叹: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
干脆逃去北极地带,和植物待一会儿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几句话,就总结出了贝恩的性格。他淡泊名利和金钱,却追逐幸福和爱情,渴望有一个爱他的妻子,渴望幸福。因为,名利和金钱对他而言,已经拥有且足够。这也就是大家说的:缺什么就想要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玛蒂尔达看重的恰恰是这一点,所以,她选择了贝恩·克拉德。一开始,她伪装得很好,但当目的达到,她也就卸下了面具,回到了最初的模样。她以为她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

然而贝恩·克拉德却不按常理出牌,没有选择分手,选择了逃离,去了他喜欢的北极,选择了他喜欢的植物作为陪伴。其实,他内心的孤单和不甘的,所以,没有选择离婚,而且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谎言的背后,是对爱情的失望,对她背叛的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说爱情如甜蜜,婚姻如糖。可是,凡事都要有个度,糖吃多了,也会齁得慌。贝恩·克拉德看清了现实,那颗一直追寻爱情的心,也被伤得千疮百孔,正好映照了本书的名字,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