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作为乡村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乡村民宿行业在近几年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和乡村旅游热潮的带动下,发展迅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乡村民宿的概念与定位

(一)乡村民宿的概念

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两类。

乡村民宿在定位上有别于传统的酒店、宾馆,作为一种非标准住宿经营模式,乡村民宿在外观上注重乡土设计,在经营服务上强调人情味,让游客体验到不同于都市生活的乡村野趣。

(二)乡村民宿的市场定位

成功的乡村民宿,胜在对于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与服务细节的充分考虑,最重要的是与所在乡村地域的文化的特色融合,可总结为:

①能够体现乡土元素、宣传农耕文化的民宿;

②能够帮助农村脱贫、盘活乡村资源的民宿;

③能够融合现代理念、促进环境友好的民宿。

二、乡村民宿的运营短板

(一)缺乏顶层设计,乡土文化内涵单一

首先,缺乏顶层规划设计。开办乡村民宿大多是民宿拥有者的自发行为,少部分为乡村集体统一筹划,在民宿建造中最核心的文化设计上缺少专业指导,因而缺乏对乡土文化的展现,缺乏对农产品拓展营销,缺乏对乡村室内外环境的整体考量。

(二)缺乏专业人才,市场不活资金不足

乡村民宿行业亟需高质量人才。大部分乡村民宿的规划经营者是乡村居民,并且相当一部分是当地农民。整个乡村民宿行业缺乏相关行业素质培训,市场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够。因此,乡村民宿行业出现同质化竞争严重、客源市场依赖景区、运营资金不稳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接不上的困境。

(三)缺乏政策保障,政府行会监管失当

当下,中国乡村民宿行业协会刚刚起步,整个行业缺乏相关政策的规范指导。大部分乡村民宿业属于农村自建房,无法出具用地证明,且大多房屋构造不符合办理消防、特许等证照的相关要求,导致营业证照办理不齐全,无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民宿的发展机遇

(一)政府引导,政策支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其中将发展乡村民宿列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强调要针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坚持规范管理与促进发展相结合,鼓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先行先试、创新突破,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乡村民宿管理办法,协调市场监管、公安、卫生健康、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证照办理条件和流程。

(二)发展人才,打造品牌

乡村民宿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人才。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政府或民宿协会可通过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吸引优秀人才回村下乡、发掘本地非遗文化传承人等来为乡村民宿行业培育人才,助力打造专属品牌;或是开展培训来提升乡村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本地村民的专业素质,保障乡村民宿服务质量,共同参与乡村民宿的建设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建立行会

乡村民宿管理在村庄规划、建筑安全、消防隐患、食品安全等方面都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提高效率。在大力扶持乡村民宿的同时,必须确保行业规范发展,建立标准的乡村民宿行业协会,辅助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民宿旅游业健康发展。

其次,单靠民宿个体很难将自有品牌进行“精、准、快”地传播,所以要强化政府、行业协会和民宿经营者的三方联合互动。依托专业团队,为乡村民宿进行“量身定制”,规划精品民宿发展路线,激发乡村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

总结

“民宿经营与当地发展相辅相成。没有乡村整体的振兴,就没有民宿的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乡村民宿立足乡村旅游产业基础,坚持生态优先、文化为根、以人为本、规范有序四大基本原则,必能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