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4年4月12日上午10点,一艘轮船缓缓驶入上海汇山码头。

早早等候在这里的人们终于见到了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的人——印度诗人泰戈尔。

泰戈尔此次来华,是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热情邀请。中国学界引为盛事,并给出了高规格的接待标准。

在文学界风头正盛的徐志摩和被誉为民国第一才女的林徽因负责接待泰戈尔并当他的翻译。

两人很有才华,对泰戈尔用英语讲出的优美话语,总能翻译得恰到好处,而对于中国的一些文化介绍,也能恰到好处地翻译成英文,这让泰戈尔感到非常满意。

于是在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他留给林徽因一首诗。

在多年以后,人们发现这首仅有3句话的诗,竟然道破了徐志摩的结局!

康河爱情故事

实际上泰戈尔在诗中,道破的并非徐志摩英年早逝的结局,而是他与几个女子之间的感情结局。首先是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感情。

192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的徐志摩拜访同在欧洲旅居的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也是在拜访的时候,徐志摩见到了随父亲一起来英国的林徽因。

十六岁的林徽因身材娇小,明眸皓齿,举手投足间都体现出了良好的修养,即使是面对一众比自己年龄大的文艺才子也丝毫不怯场,总能在谈话间落落大方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美人不光面若桃花,还有丰厚的修养。徐志摩对这个女子暗自倾心,正准备上前搭讪,不料,对方面对二十三岁的自己脱口而出一句:“叔叔”。

这让徐志摩不禁沮丧,就比她大了7岁而已,怎么能称呼自己为叔叔呢?

林徽因之所以这样称呼徐志摩,是因为她明确地知道徐志摩是自己父亲的好友,在她的心中,父亲的好友就是长辈,所以她才会称呼徐志摩为:“叔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林徽因这个称呼,徐志摩显然不太满意,他不断要求让林徽因把自己当成朋友,以正常的朋友之间的称呼来叫他。

林徽因见他说得真挚,且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就答应了。

二人结伴游览英国盛景,在波光粼粼的康河边散步,共同谈论文学与艺术。

徐志摩总是觉得,与林徽因有说不完的话题,他白天与林徽因一起游玩时,就能说个不停,到了晚上分别的时候,还在脑海中不断地回忆这一天中与林徽因发生的趣事。

与林徽因无法见面的那段时间里,徐志摩就给她写信,他想要抓住一切能与林徽因相处的时光。

然而,在徐志摩的寓所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人——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1921年前后,张幼仪来到英国,与徐志摩住在一起,整日在公寓里为他做些洗衣做饭的工作。

张幼仪辛勤劳作,在徐志摩的眼里就成为了负担。

毕竟有妻子在身边,他无法像独居时那样整日出门与林徽因在一起。

为了能及时取到林徽因的信,徐志摩每日都对张幼仪撒谎,说自己要去附近的理发室做头发。然而他并不是真的理发,徐志摩真正的目的是去理发室对面的杂货铺里取林徽因的信。

在与林徽因的交往中,徐志摩对她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他将自己对林徽因的万般柔情都化成为一首首辞藻华丽优美的诗。

林长民很快就发现了徐志摩对自己女儿产生的别样的情感,他提醒自己的女儿注意,徐志摩是个有妇之夫,不能陷入他的浪漫攻势中。

林徽因虽然只有十六岁,也曾为徐志摩的浪漫追求有过一刹那的心动,然而,她还是保持了一份理智与坚定。

为了能与林徽因在一起,也为了反抗父亲硬塞给他的包办婚姻,徐志摩于1921年正式提出与张幼仪离婚,全然不顾已经怀孕的张幼仪。

恢复单身的他,自信能与林徽因在一起,哪怕对方已经于1921年10月回国。

在林徽因离开后不久,徐志摩也完成了他在英国的学业,离开剑桥前,徐志摩想起在康河边发生的点点滴滴,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

他将自己对林徽因的眷恋也写在这首诗里,在诗中隐隐传递出自己对于和林徽因在一起的信心。

但是,他刚一回到北京,就接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交往的消息,他多次央求与林徽因见面,但对方却沉浸在与梁思成的爱情中。

徐志摩不得不心灰意冷地接受这个事实,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真情却无法赢得林徽因的心。

而林徽因却知道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顾朋友妻,竟然把对方的老婆撬走

很多年以后,林徽因对自己的儿女回忆起徐志摩,她说:“徐志摩当时爱的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

林徽因清楚地知道,徐志摩爱的只是浪漫,为了追求浪漫,他可以不顾伦理道德。

而对浪漫爱情的极致追求,可以从他和陆小曼的婚姻中看出端倪。

1922年,徐志摩在北京的一场舞会中结识了风情万种的陆小曼。她同样有着出色的才情和美艳的脸庞。刚刚经历了失恋的痛苦的徐志摩很快就被陆小曼填补了空虚的内心。

他想与陆小曼有更多的机会相处,然而,陆小曼是有夫之妇,她早与陆军上校王庚成婚。

王庚行伍出身,在仕途上颇有建树,但一直忙于公务没法时刻陪伴在陆小曼身边,他因此对妻子很是愧疚。徐志摩的突然出现,让王庚松了一口气。两人同师从梁启超,早就是好友了。

并且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王庚,向来开明,对爱情、婚姻等事情看得很开,因此,他拜托与妻子有着共同文学爱好的徐志摩来照顾自己的妻子。

徐志摩欣然应允,他陪着陆小曼四处游玩,逛遍了北京的名胜古迹。

在一次次的相处中,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化学反应,二人坠入了爱河。

为了能和徐志摩在一起,陆小曼不顾自己已经怀孕的事实,坚持要打胎离婚。由于孩子月份太大,陆小曼在打胎时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导致此后不孕。

王庚颇有绅士风度,在得知陆小曼移情别恋后,他选择成全,与陆小曼离婚。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行婚礼。

因为两人都是二婚,且陆小曼是在婚内与徐志摩相爱,所以他们的这场婚礼并不受世人祝福,被徐志摩邀请来的证婚人老师梁启超在婚礼上对他们严词批评,直言两人在感情上不够稳重,并因此遭受了不少来自他人和自己的磨难。

虽然梁启超对徐志摩和陆小曼进行了一番批评,但在最后还是不愿自己颇为看重的弟子往后没有干出一番大成就,

所以在批评之后,梁启超苦心劝告徐志摩要他不要将余生继续浪费在两性与感情上,要在文化等事情上实现人生的意义。

此外梁启超也劝陆小曼既然选择了徐志摩,就要在婚后积极地鼓舞他,做他应做的事业。

然而在婚礼上,碍于长辈的威严,两人答应得很痛快。但在婚后,她们便将梁启超的劝告抛之脑后。

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对婚姻的忠诚,那只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势力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枷锁。

为了追求浪漫爱情,就算饱受骂名,他们也在所不惜。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他们志趣相投,将浪漫玩得出神入化。

与陆小曼在一起后,徐志摩终于过了一段自己理想中的浪漫的爱情生活,他们整日吟诗作对,生活过得惬意而富有情趣。

但充满诗意的生活却遭受到了现实的重击,陆小曼挥霍无度,很快就让徐志摩不堪重负。

受打胎的影响,陆小曼需要经常忍受病痛的折磨,她的身体长期处在疼痛中。

为了缓解痛苦,陆小曼染上了吸食鸦片的习惯,而这个习惯让她的花费直线上升。

除了鸦片外,陆小曼日常的吃穿用度都十分奢侈,她出身优渥,长大后也是名媛,从来没有感受过物质上的缺失,在与徐志摩结婚后也毫不收敛。

当时的徐志摩,有“文学资本家”之称,收入颇丰,但也无法满足陆小曼的需求,最后徐志摩竟然需要四处借钱,来维持陆小曼奢侈的生活。

徐志摩与陆小曼不可避免地爆发争吵,但每次吵架,陆小曼都会搬出自己染上吸食鸦片的原因——那就是为了与徐志摩在一起。

每当这时,徐志摩纵有万般理由,也都偃旗息鼓了。

1931年11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再次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他想躲回北平,过两天清净日子。

而正是此次登机,让徐志摩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早早赶到南京机场,搭上了前往北平的飞机。他之所以这么匆忙,是因为他不想错过林徽因在北平的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然而,当飞机飞到济南上空时,却出现了意外。飞机碰到了大雾,无法找到正确路线,驾驶员强行迫降,却撞到山体,机身起火,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骤然听到徐志摩遇难的消息,中国文学界一片叹息,感叹这位刚刚在新文学中风头正盛的年轻才子的逝去,但同时也为这位风流才子叹息。

徐志摩丧命的消息传到了陆小曼的耳朵里,她虽然表现出了失去丈夫的痛心,但因为各种原因她没有为徐志摩收尸;

徐志摩丧命的消息传到了林徽因的耳朵里,她派人去寻一块飞机残片,也没有为徐志摩收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志摩丧命的消息传到了张幼仪的耳朵里,她赶紧放下一切,为徐志摩料理后事。

与林徽因和陆小曼相比,张幼仪在徐志摩的人生中总是显得黯然无光。

她很早就被家中的兄长张家璈许配给徐志摩,并在1915年正式嫁给了他。然而婚后却要遭受徐志摩的冷暴力。

他的目光总是穿过张幼仪,看向别的地方,完全把她当做空气。他总是找借口躲避张幼仪,甚至逃到了英国去。

张幼仪则留在中国,侍奉公婆、操持公务。

她知道徐志摩对自己的冷淡,但也心甘情愿、尽心尽力地为徐志摩操持家务。当她察觉到徐志摩可能爱上其他女人时,张幼仪甚至做好了为丈夫纳妾的准备。

但这种在封建思想中认为的贤德,在徐志摩的眼中不仅不会受到尊重,相反,对她更加厌恶了。

当张幼仪追随到英国后不久,就收到了徐志摩坚决的离婚请求。此时的她已经身怀六甲,但还是避免不了被丈夫抛弃的命运。

在被徐志摩抛弃后,张幼仪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独自到德国生活,在那里努力学习成长,找到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生活她过了五年,直到收到徐志摩要和陆小曼结婚的消息才再次回国。

张幼仪虽然不受徐志摩的宠爱,但她的付出却赢得了徐家其他人的尊重。徐家长辈说,徐志摩再婚必须得到张幼仪的允许。

她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到徐志摩的心,便也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张幼仪回到徐家,答应了这一要求。

在徐志摩遭遇空难后,也是张幼仪出面料理的后事,而徐志摩爱过的两个女人,

一个是与自己举行了婚礼的现任妻子,却说自己害怕看见徐志摩遇难的惨状,而无动于衷。

一个是已经嫁为他人妇的林徽因,碍于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及礼节,仅仅捡了一片飞机残片,以此祭奠这位友人。

林徽因和陆小曼,代表了徐志摩一生所追求的浪漫,而这份浪漫,却是不切实际的。林徽因很早就看透了,所以一直与徐志摩保持距离,仅视为好友和文学上的知己。

陆小曼没有看懂,且沉浸在这份浪漫之中,所以在与徐志摩的婚后生活中,虽经历过一段甜蜜时光,却在甜蜜过后,只剩下为生计奔波和吵闹的倦怠。

而张幼仪与两人不同,她从未沉浸在徐志摩的浪漫之中,束缚她的是传统礼教。当徐志摩在英国抛弃她后,她认清了现实,打破传统礼教,终得独立与自由。

后来当有人问张幼仪是否爱徐志摩,她是这样回答的:

“你总是问我,爱不爱徐志摩……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而对于徐志摩的感情结局,与他相处一段时间的泰戈尔已然有所洞悉。这位久负盛名的大师,在离开中国时,留给了林徽因一首诗,三句话。

《赠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虽然泰戈尔并未明说,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但聪明有才气的林徽因定然是理解其中意思的。所以在泰戈尔离开中国没多久,林徽因就和梁思成携手同去美国学习建筑学。

而当时在现场的徐志摩不知道有没有明确泰戈尔的意思。

在送别泰戈尔回国后,徐志摩还是不改自己追求浪漫的本性,很快与陆小曼相爱,由此造成了令人叹息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