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出生的何碧玉从小成绩优异,10岁考上了少年班,又在14岁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被大家称作“神童”。

清华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却把之前说要“回国发展”的话抛在脑后,留在了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神童选择留在美国?她在美国的生活又过得如何呢?她又为什么不愿意回祖国呢?

孤单的大学生活

2000年,何碧玉被清华大学录取,当时的她年仅14岁。此后,何碧玉便被戴上了“神童”的帽子,不少人都关注着她。

进入大学后,被各界关注的何碧玉生活还是和之前一样:学习。在大学学习期间,何碧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做实验,或者是在图书馆查询资料,除了学习,她从来不和外人接触,社交很少。

大学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18岁左右的成年人了,突然有一个小妹妹进入大学,自然受到大学生们的好奇和关注。

对于同学们的关注,何碧玉则是尽量地躲避,她和同学交流的也比较少,大都是沉浸在自己的学习当中。

因为年龄比较小,再加上何碧玉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家里人不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到陌生的环境生活独自生活。

于是何碧玉的妈妈便陪同她来到北京清华大学读书,而这一行为也让一些人对她产生了误解。

理解的人,知道何碧玉年龄小,妈妈来找照顾一下也没什么。有的不清楚情况的,则认为何碧玉是带着保姆上学。

此类的声音充斥在何碧玉的周围,起初的时候何碧玉也不以为意,毕竟大家不了解她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渐渐地,何碧玉觉得周围的人看她的眼光都带着异样,觉得他们都瞧不上自己。但此时的她没有选择去解释,而是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也更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往了。

有些年龄大的学姐,看到这个小妹妹这么封闭自己,没有其他的社交活动,只知道努力地学习,希望能让何碧玉放松一下。

学姐们为了打开她的心扉,会热情邀请何碧玉一起外出游玩,但都被她一一拒绝。有时候实在拒绝不了她也会出去,但即使出去玩了,她也总是低着头,不怎么说话。

何碧玉还是和之前一样,每天的生活只有学习。因为她的拒绝,因此渐渐地便不再有人找她出去放松娱乐,而她也似乎甘之如饴,每天都泡在图书馆中。此时的她,俨然就是大家眼里的“书呆子”。

但清华大学的老师十分喜欢这个刻苦努力的孩子,面对何碧玉的请教,他们都是倾囊相授。看着优秀的学生飞快的进步,老师们更是欣喜不已,不少人直夸赞:何碧玉将来一定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

面对所有人的期待,何碧玉只是以努力学习包裹着自己,没有任何回应。以何碧玉的聪明和智商,想要成为生物科学方面的专家,只是时间上早晚的事情,她肯定能做到,所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何碧玉也不负众望,在大学期间各种奖项拿到手软,参加学术方面的竞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一直在学术方面一直前进。

在学习上,何碧玉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按照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也是一如既往的优秀。

4年后,18岁的何碧玉顺利地大学毕业。而此时,毕业后如何选择,则成为了她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她大学时期的导师希望她能留在清华大学继续读研读博士,但何碧玉好像有自己的规划,并没有同意老师的建议。

此时的大家都不知道,她在心里已经默默地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离父母,更自由

2004年,何碧玉大学毕业,她拒绝了导师留校的建议选择出国。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她之前已经私下联系了美国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并已经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何碧玉的父母和老师们都对她的出国的选择感到不解,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在各方学习条件都相差不大,因此便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面对大家的质疑,何碧玉却不以为意。她固执地认为,出国能学到更多的学术知识,到时候再回国工作也是一样的。

2004年,带着父母的担心与周围人不解的目光,何碧玉坐上了飞机,来到了那个她梦想中的国度。

在美国留学期间,何碧玉的父母亲更是多次和何碧玉通话,询问她何时回国。而何碧玉却总是淡淡的样子,无所谓的回答:“等我拿到博士学位就会中国。”

何碧玉的父母不知道,此时的女儿已经完全被美国这个“自由”的国度所同化。远离的父母的她,似乎开始“放飞自我”。

也许在出国前何碧玉所说的“想去美国的大学学习深造,学成回国”是真心话。但在美国生活了几年后,远离了每天刻苦学习的环境后,她的思想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毕业后,面对美国纽约大学用副教授的职位对她发出邀请,而最终,何碧玉没能抵抗住诱惑,选择了留在美国。

而另一边,何碧玉的父母还在国内,等待着女儿的回归。

2009年,何碧玉取得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得到了工作机会。这时何碧玉的父母再次询问她的回国时间的时候,何碧玉的回答让其父母傻眼了。

“爸妈,我决定先不回去了,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

何碧玉在电话中告诉父母,自己决定暂时不回国了。这句话仿佛一道雷,劈在了何父何母的头上。

但震惊的不仅仅是何碧玉的爸爸妈妈,她的这个决定,让许多关心她的人疑惑不解。

当时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关注着这个“天才少女”,知道她决定留在美国后,网友们议论纷纷,而其中传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美国的大环境确实很好,而何碧玉在美国能够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所以她做出留在美国的决定是情有可原的。

但也有人认,何碧玉让她家人和老师的期待成了一个笑话,中国留不住人才的论调也频频出现。

中国倾力培养的优秀科学家没有报效自己的祖国,反而忘恩负义地留在了美国。出国前何碧玉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回国的话”犹言在耳,而转眼她被“打了脸”。

何碧玉也因此和父母闹得很不愉快,她的父母不断地给她打电话,希望她能够回国。但此时,何父何母远在天边,已经不能左右她的决定了。

对何碧玉来说,利益很重要。美国能给何碧玉提供优厚的条件,而且一旦入职又能拿到美国绿卡,还能使用更高级别的实验室,何乐而不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碧玉内心没有任何愧疚感,即使面对质疑,面对指责,她依旧坚持自己的决定,留在美国。也许在她看来,生养她的父母和祖国,都比不上一张绿卡。

何碧玉父母内心很不好受,女儿做了这样的事情,身为父母的他们自然也免不了要面对嘲讽。

“养了一个白眼狼。”
“还不是给美国养的科学家。”

面对嘲讽,何碧玉的父母也无可奈何,只得默默忍受。

另一边,在2015年的时候,何碧玉在采访时被问到:你还会回中国吗?

而何碧玉回答面对这个问题,则是显得有些迟疑,最终她回答:

“美国的科学研究的环境比较好,我现在还需要做研究,回国是要回的,时间还不确定。”

而何碧玉的回答,其实也是委婉地说明她并没有回国的打算。

2016年的时候,美国纽约大学又给何碧玉发出了邀请,何碧玉成为了一名纽约大学神经科的助理教授。

在何碧玉加入了美国纽约大学神经学系之后,担任了助理教授,这更是坚定了她留在美国的决心。

现在已经35岁的何碧玉目前是多个领域的助理教授,却没有再往上升任副教授,在网上也查询不到何碧玉的荣誉。

虽然何碧玉说会回中国,但时间遥遥无期。何碧玉已经取得美国国籍,恐怕是一辈子也无法兑现回国的承诺了。

说起何碧玉,她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而她也是不少人学习的对象。

成长经历

何碧玉1985年出生在河南新乡,她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这给何碧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何碧玉的父母对她有着很高的要求,可以说从何碧玉出生起,父母就规划好了她的人生。

在别的孩子还懵懂无知,爱玩爱闹的时候,何碧玉已经在背古诗,学习认字了。在本该玩耍的年纪,她却要去图书馆学习。

这样的生活,在何碧玉上幼儿园后,才算暂停。

幼儿园是何碧玉的快乐天地,在儿园里,何碧玉快乐地过着童年的时光,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何碧玉在幼儿园的生活比之前丰富很多,不再是只有学习。

但幼儿园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上小学后,何碧玉又回归到了学习的状态,不和同学们一起玩,每天都是拿书本,似乎只知道学习。

何碧玉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能自主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后拓展出来,加大学习的知识面,还和老师沟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和复习方法。

不光如此,对自己记不准的知识点,会利用老师的讲解重点记忆。何碧玉还大量地做练习题,用各种试卷进行测验自己的学习成绩,查缺补漏。

每次考试,何碧玉肯定是第一名,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何碧玉被同学的家长当作教育自家孩子的典范,“看看人家何碧玉的学习......”成了同学们经常听到的话。

小学课本的知识很快被何碧玉学习完了,何碧玉还学习其他能接触到的书籍,这让当时的班主任给何碧玉的父母提了一个决定她命运的建议。

1996年,年仅10岁的何碧玉报考了少年班。当时何碧玉刚刚上五年级,班主任老师看到了何碧玉的潜力,建议何碧玉父母给她报考新乡市的少年班。

父母没有问问何碧玉是不是愿意,就这样给何碧玉报名了。经过多次考试和选拔,何碧玉考上了新乡市一中少儿班,这所学校的这个班型可以说是“天才班”。

在少年班里,几乎都是同样聪明的孩子,何碧玉感受到了压力,这使得何碧玉更加自律地学习。

她开始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当别的孩子还悠闲在吃饭的时候,何碧玉已经匆匆吃了几口,就赶紧来到教室,开始了学习。

对于不懂的问题,何碧玉一定会及时地询问老师,直到能融会贯通,无论多晚都要把知识点学习透彻才回去睡觉。

何碧玉在少年班的4年当中,也依旧没有交到朋友。因为她要在这4年的时间里学习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学习时间被压缩,还有周围优秀的同学,都让何碧玉压力倍增。

何碧玉告诫自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坚持下去,才能走到前头。

何碧玉在少年班的第一次考试,让她大受打击,一直都是第一名的何碧玉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同龄人的压力。此后,何碧玉更是把空闲时间都利用起来,只有比别人更努力,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第一。

何碧玉一直都是十分自律的,不懂就问,为了学懂一个知识点,她可以不吃不喝,这对一个10来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

何碧玉在学习的时候从不偏科,努力让自己每科成绩都到达优秀。她更是在学习中爱上了解决各种高难度的数学题,学习快速记忆的方法,制定了目前,就朝着去努力,绝不找理由退缩。

果然,再次考试,何碧玉成功取得了第一名。努力、坚持能得到成功,这是何碧玉的学习感受。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一样。

这应该是何碧玉最想说的话。别人的童年,和同学逛街、玩游戏、看电视等等,而何碧玉只有:学习。

何碧玉的学习习惯,来自父母的教育。从很小的时候,何碧玉被灌输的就是学习最重要,成绩最重要,这让学习成了她的爱好,成了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考上清华大学的高分成绩,让这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被称为“神童”。而何碧玉却觉得自己并不是个聪明的人,在“天才班”中,何碧玉的智商可能比不过大多数人,唯有一点比得过别人,那就是努力和坚持。

教导何碧玉的老师也说,何碧玉确实比其他的孩子都努力。

何碧玉没有睡过一个懒觉,天亮了在努力读书,天黑了,还在挑灯夜读。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放下书本。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每天坚持学习,埋头苦读。

她在学习方面有着惊人毅力,而且对学习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何碧玉说过:我不是神童,我只是比其他人更加努力。

何碧玉在进入少年班就立下目前:考上清华。对于考清华,何碧玉非常自信,自己能够考上。无疑,何碧玉是自信自强的,对于考试失利,何碧玉也能很快地调整心态,面对下次考试。

何碧玉的努力,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试清华,也让她在24岁的时候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

学习科研上的这一切与何碧玉父母的想法都一样,但他们可能没想到,因为从小缺乏对于女儿的思想教育,而这也极有可能是导致她最终决定留在美国的主要原因。

国家辛苦培养的人才18年的何碧玉放弃回国,决定留在美国从事科学研究。我们不能说她的决定是对还是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定和选择,有的人考虑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有的人更倾向于的是自身利益。

从教学成绩来说,何碧玉的父母对于她的教育是成功的,她从小自律自强,不急不躁,自信且心理素质强大。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而不重视“德行”方面的培养,缺少了与现实相结合,那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终究是“别人”的。

考试成绩确实能筛选出人才,但却筛选不了人的品行。而人的品行更应该从小培养起来,这比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

从这方面来说,何碧玉父母对她的教育是失败的,因为父母注重的只是她的学习,没有关心过何碧玉的童年是不是快乐,更没有关心过何碧玉的心理是否健康,更加没有注重培养何碧玉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何碧玉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的民族自豪感及国家荣誉感,在她的身上是体现不出来的。

对于何碧玉留在美国发展这件事,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觉得她应该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