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利比亚驻华使馆找中国出版卡扎菲的小说,自费。封面、书名太奇葩,结果印了1万册都没有卖完,都写了些啥?
卡扎菲是政治狂人,没想到竟然还对文学情有独钟,据说他经常在沙漠的帐篷里,静坐冥思,然后写出“创造性”的文字。
2001年,卡扎菲的小说在利比亚出版后,利比亚驻华使馆找到中国武汉大学的一名语言教授,请他翻译出版中文版本的卡扎菲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翻译完之后,教授联系了当时的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周百义,周百义一听是卡扎菲的小说,认为卡扎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反帝、反美的传奇人物,如果他的小说出版了,肯定会勾起人们的好奇心,销量应该很客观,于是就痛快答应了。
可接下来的洽谈并不顺利,利比亚大使馆提出中文版必须跟阿文版和英文版一模一样,包括封面、色彩和文字的排版等,可以说是“克隆”。
尽管利比亚版封面简单,色彩还原也不好,质量水平相当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但周百义还是同意了。
但到了确定书名的时候,又产生了分歧,利方要求用《乡村啊乡村大地啊大地宇航员自杀及其他小说》,这是阿文版书名。
可这个书名显然不符合中国读者的口味,书店和图书馆也不好编目。但利使馆认为这是“领袖著作”,一字一句都不能更改。
周百义交涉了很多次,对方也没有松动。最终长江文艺出版社决定采用变通的方式,那就是书名定为《卡扎菲小说选》,用小字标出了“乡村啊,乡村”“大地啊,大地”和“宇航员自杀”3个子篇目名。
这样既考虑了对方的要求,也符合中国的出版标准。

卡扎菲是利比亚的作协名誉主席,他的这本小说几乎人手一本,那么在中国销量如何呢?这本小说起印了1万本,10元一本,结果销量寥寥,一万本都没有卖完。
虽然这本书被称为小说,但其实并没有故事、情节、人物这些小说的基本要素,更像是散文和随笔。书中卡扎菲表达了对城市文明的厌恶,相反对乡村生活却大加赞叹。
不过好在所有的费用都由利方出,利方表示使馆在中国出版这本小说,主要是为了宣传领袖,是一种政府性的文化推广活动,不刻意追求销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