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得好,树大有枯枝,在几百万解放军队伍里难免有一些败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背叛自己的祖国。
而王宝玉,就是截至目前为止,新中国最后一个叛徒的空军飞行员王宝玉。
王宝玉于1962年出生于山东青岛,1980年招飞入伍,1984年10月入党。
王宝玉从航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空军某师航空团一大队任飞行员。王宝玉这个人虽然是山东人,但是性格内向,少言寡语。
如果仅仅只是性格内向也就算了,王宝玉还十分敏感多疑,攻击性十足。
因为王宝玉性格内向,所以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同学和同事和他都不太亲近;而且他攻击性很强,同学或者同事开他一个玩笑,他一定会严肃的回怼。
飞行员大多性格豪爽,所以经常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但是只要有同事和王宝玉开玩笑,王宝玉就一定会特别正式,特别严肃的把这些玩笑“上纲上线”,久而久之,他在单位中成了最孤僻的人,谁也不敢和他打交道,开玩笑。
王宝玉也因为性格关系,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看书学习,钻研飞行技术上了,所以他的业务能力在单位确实算是很不错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王宝玉对于单位领导迟迟不把他提拔到领导岗位很有怨言,觉得自己技术过硬,领导不提拔他,是领导对他有偏见。尤其是他当年在航校的同学,许多技术不如他的人都被安排到领导岗位上之后,他这种不满情绪就更厉害了。
实事求是地说,王宝玉在飞行技术上是很不错,但是作为军队领导,光技术好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王宝玉性格孤僻,就算技术过硬,可他这样的性格,怎么能安排到领导岗位?
而这个时候又出了一件事,更加加重了王宝玉对领导的不满。
原来,此时王宝玉的妻子下岗了,王宝玉请求上级给妻子安排工作;按理说,王宝玉作为解放军资深飞行员,他的请求不过分,领导也在安排。
但是,当时这种情况空军飞行员里有很多,不说“先来后到”,至少也要一个一个安排吧?所以,上级让王宝玉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可王宝玉却把这一切归咎于领导在“整他”,在“卡他”。
过了一段时间,上级终于把王宝玉的妻子安排到师部驻地工作,但是王宝玉所在的团距离师部有一定的距离,他希望上级能把自己妻子调到飞行团驻地附近工作。
于是王宝玉再次找到已调任副师长的老团长提出要求,提出想要调妻子到飞行团驻地附近工作。
对于王宝玉的要求,副师长并不能答应,当初把王宝玉的妻子安排在师部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王宝玉还要求进一步调到团驻地,这在老团长看来是无理取闹,于是还对王宝玉提出了批评。
恰好在这个时候,师里再次提拔了一批中队长,大队长,王宝玉觉得前途无望,再加上妻子频繁抱怨他没有能耐,窝囊,他的情绪低落到了谷底。
上级也注意到了他的情绪变化,于是让他带着家人到青岛疗养院休假,给他放了足足一个月的假期。但是这时候,王宝玉却阅读大量国外的书籍,被国外繁华奢靡的资本主义生活所吸引,起了叛逃的心思。

1990年8月25日,王宝玉在黑龙江驻训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他准备先叛逃到苏联,然后向苏联方面提出申请,到达美国。
王宝玉在到达预定空域之后,突然脱离编队,超低空向苏联飞去。他本是想降落在苏联乌格洛沃耶机场,却意外发现这个机场因为维护临时停止使用了,他无奈继续向前飞,最终降落在距离海参崴不远的克涅维契军用机场上。
王宝玉驾驶歼六降落在克涅维契军用机场后,并没有看到苏军,他开着战斗机滑出跑道,不慌不忙地停在了停机坪上,这才打开座舱盖通风透气。一直过了十分钟,这时候,一名苏军士兵走了过来,王宝玉向他招手示意,苏军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此事发生的时候,已经是苏联解体前夕,苏联国力大为衰弱,也不愿意得罪中国,于是很快和中国进行了沟通。
对于中国提出的飞行员引渡问题,苏联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当时中国很快派出了一架图154专机飞往克涅维契军用机场,准备将王宝玉给带回国。为了安全起见,苏联方面骗王宝玉答应他的一切要求,最后把他成功引到了图154专机上,一直到飞机落地的那一刻,王宝玉还以为苏联人会把他送往美国。
王宝玉被引渡回国后,经军事法庭审判,被判处死缓。
之所以王宝玉被判死缓,这和苏联还是有一定关系,因为苏联当时曾向中方提出请求,希望不要把王宝玉判处死刑(毕竟是苏联移交的),中方尊重了苏联的请求,于是判处死缓。
不过想来即使王宝玉改判有期徒刑18年,那么他也在2010年之前刑满释放了。

关于王宝玉刑满释放后的生活,大家都很好奇。
30年前,他因一起官司被判入狱,刑满出狱后感觉无颜面对家乡父老,离家出走。30年后,已经80多岁的他因思念家乡感觉老来无望,服下了安眠药轻生。(2013年)1月6日,正在值班的红泥湾派出所一大队民警王爽、白智伟接到报警称,常孟营村边一位老人躺在路边,神志不清,有生命危险。民警赶到现场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使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醒来后,老人说自己叫陈桂山(化名),在外漂泊了30年,因为思念家乡加之感觉老来无望,便产生了轻生念头。民警决定,帮助老人回家以解开老人的心结。但是,民警根据老人提供的信息,反复查找也没找到其家在哪里,遂对老人的真实身份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做工作,“陈老汉”终于吐露了实情:他原名王宝玉,家住平顶山叶县,上世纪80年代因一起案件获刑,出狱后无颜面对家乡父老,索性离家出走,隐姓埋名,最终在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常孟营村落脚,以卖烤红薯、拾破烂等为生。一晃30年过去了,虽然想念家乡,但他仍然不敢和家人联系。得知其真实姓名,民警在网上仍查询不到其信息,原来王宝玉的户口早已被注销。这时,王宝玉想起有个侄子叫王胜利。民警再次查找,终于找到王胜利,确认其确实是王宝玉的侄子,且愿意接王宝玉回家。就这样,在外漂泊30年的老人终于可以回家了。
另外,这位“王宝玉”是20世纪80年代被判刑的;而飞行员王宝玉是20世纪90年代被判刑的,中间差了十年。

最关键的是,飞行员王宝玉似乎没有理由在河南南阳一带乞讨为生;所以,这肯定是搞错了。
他既然当年选择了“背叛”,那么现在生活的艰难和辛苦就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