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年好多国人眼看着中国GDP和美国的差距也越来越小,那个追赶的小心思呀,由不得天天往出冒,总是希望能够早点实现对美国的超越。特别是去年因为汇率上涨,跟美国的差距大幅缩小,好多人兴奋了,激动了,有人甚至认为五年内绝对能超过美国了。

但实际上中美两国GDP的比较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原因是两者不是按一套标准测算的,美国用的是支出法,中国用的是生产法,这就使得两者天然就有差异。比如说,美国主要看你全年花了多少钱,这就使得一些消耗财富的行为都算在了GDP里面,比如法律诉讼,最奇葩是居然还要将自住住宅也要按照虚拟租赁算到GDP里面。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只要花钱都算入GDP,这时,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算法的漏洞在哪了,就是重复计算的问题,比方说我买入一个面包,算一次支出,别人再从我手里买入,又一次支出,我再买回,又一次。实际的财富还是哪一块面包,但通过交易三次,就有了三块面包的GDP,但这里面的价值何在?

中国用的生产法,主要看你生产出了多少财富,这种计算方式强调了实物财富的计算,而对于一些无形财富的创造又不太看重,比方说小商小贩小本生意,几乎不会有任何计算。而且中国许多中小企业在经营中,为了逃避税务责任,收款时用个人账户,而不是公司账户,名义就上降低了营业额。这又导致对GDP的漏记,压低了GDP数值。

所以,从双方真正掌控的生产财富的能力来看,中国还真未必弱了美国,这点从全球贸易状况就可以判断出来。中国是全球13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总额达到6万亿美元,美国贸易总额为4.7万亿美元,中美贸易体量相差达1.3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要知道中美之间2021年贸易总量才7556亿美元罢了,可见如此巨大的差距已经可以说明一切了。

我们也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就是中国的GDP实际产出财富,应该远远超过美国,但根据汇率测算的GDP总量却远没有美国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其实这个差距也并不是如汇率表现的那么简单,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汇率所代表的货币价值,而货币价值背后所代表的其实是产业链地位。就是说美元汇率维持如此高的价值,是由美国的全球产业链地位决定的,由于美国占据全球产业链的最高端,所以在产业链分工中可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可以用更少的产出对冲掉中国大量的财富,一架飞机可以换一亿条裤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更不用说中国许多产品还要向美国缴纳专利费用,中国生产的越多,美国挣的越多,看起来中国生产了许多财富,但真正赚钱的可能反而是美国。

所以在汇率选择上中美两国各得其所,美国通过自身货币的高价值以获得信用增持,中国通过汇率维持生产上的竞争力,两者谁也没有意愿打破这个平衡。像十几年前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事,再也不会出现,就是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汇率上升,导致美国丧失第一大国的名头,进而引起美元价值的大幅贬值。同时,中国也不希望汇率过高,引起产品竞争力减弱,造成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导致就业困难,导致社会稳定出现波澜。特别是产业链优势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GDP超越与否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价值,总归仅是一种心里上的一种安慰罢了。就像印度GDP超越原先的宗主国英国一样,需要以此来彰显自身的优越吗?

总的来说,GDP超越美国的意义其实就是心里上的一种暗示和满足,但在当下的中国,其实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也没有必要像印度美国一样通过修改统计方式来彰显自己的进步和先进。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踏踏实实往产业链的高端进发,早日将关键产业链掌控在自家手里,才能在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