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是糖糖呀,分享育儿和生活,让我们一起越来越优秀!

俞敏洪在直播时对话心理学教授彭凯说,实际上现在人的退身之所变少了,甚至没有了

现在城市的孩子,如果失业了或者找不到工作,他们立刻连房子都没了,因为很多人没有房子,租房子住。

即使回到家乡,可能在家乡也没什么资源的。很多人只能往前进,没有退身之所,这对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严重不安全感和伤害。

另外还说道:人脉关系就是财富。在中国,如果完全没有人脉,一切凭着公事公办的方式想把事情做成,难度是比较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人在他乡容不下的灵魂

从俞敏洪的谈话中,不禁感叹这是“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的节奏,当代在外漂泊的年轻人,可能正逐步走向这样的窘境,却不自知。

学生时代,家人和老师们一直在我们耳边叨叨:把书读好,以后才能找到好工作。

所以当时的我们懵懂地相信考上好的学校,就必然有好的出路。

然而凡事没有绝对,大多数的人终究是普通人,没有学霸才能,从普通的学校毕业,一般的人生履历,然后从家乡到大城市漂泊奋斗。

偶尔可能还会幻想下多年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温饱也许可以容易解决,但总觉得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少了些什么。缺的是什么呢?

也许是总是搬家,居所不定所以很难有安全感;也许是没有能交心的朋友,心中有千言万语,却无法诉说的苦闷......

回头望望,简单的出租房里,仅能摆放一张小桌子和一张床,除此以外就再没有多余可活动的空间。也许也不能把这空间称之为家,因为这只是个安置肉身的容身之所罢了。

在城市里奋斗的人们,目标就是找份赚钱的好工作,不仅要能赚钱,要能体面就更好。

即使是在大城市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是找好的工作,依旧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是凭借一腔孤勇,就能过关斩将的,更需要真才实干地去竞争。

竞争无处不在,当你在为了得到份高薪工作而庆贺时,请给自己保留份危机感。

因为除非是那种绝对不会倒闭的公司,可以选择在里面摸鱼过日。否则谁又能保证下一个失业的不会是自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听过这样一个担忧说的是:“35岁后工作真很难找吗?

其实这个担忧不无道理:当你以为自己有10多年的工作履历,去找工作是分分钟的事。但是企业用人有自己的顾虑。

企业顾虑1:年纪大了,精力会不足,家里琐事多,老请假麻真麻烦!

企业顾虑2:工资要这么高,不如请2个小年轻,一个顶俩真实惠!

所以:不同身份的人,会习惯性地站在不同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02

漂泊何处是归处

如果漂泊在异乡的年轻人年纪大了,何处又是归处呢?

是不是会经常有这样的想法呢?“在城市里多赚些钱,等以后回家乡舒服养老。

尽管不得不承认,大城市里的医疗、教育等条件都是最好的,但心底却始终认定家乡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

但是,为什么更多地想到回去养老,而不是趁年轻回去生活呢?

老家之所以美好,更多是因为承载我们童年和少年的美好记忆。

回去生活和工作的话,除了家里熟悉的几个亲戚,其他的社交圈、人脉圈就是零。

找工作的话,之前的工作经验压根没有对口工作,真让你去菜场卖菜,去厂里打工大概率也是不适应的。

玛丽珊珊

玛丽珊珊,38岁,在非洲呆了10多年,开了家杂货店。不能说赚很多钱,但是比在厂里打工要赚得多,而且也没有这么累。

她的家人还有孩子都在国内,她说:很想回国去,可以陪伴家人和孩子,但是她又不敢回去,因为这么多年一直呆在非洲早已习惯,如果回家乡,不知道没有一技之长的自己能做什么,凭什么养家,可能过得还不如现在。

成年人的生活中没有容易两个字,当离开家乡多年以后,再回归家乡,又真的能适应吗? 在没有人脉和资源的前提下,仅靠努力似乎有些苍白了。

写在最后: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回家乡我可以干什么?趁早打算下自己将来的人生。

无论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