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亚洲周刊》最新一期,原题:中国基建狂魔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基建狂魔是怎么炼成的?为何中国可以在过去十几年间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铁系统、最大的高速公路系统、最长与最多的桥梁和隧道?这背后有很多创新的艰辛与喜悦,折射中国吸纳了全球的智慧,又善用自己的优势,将理想落到实处,瞄准现代化的光荣与梦想。

20多年前中国要发展高铁,各方都猜测中国会采取哪一个国家的系统,德国、法国还是日本的?结果中国融合各国的长处与特色,自己加以消化,作出创造性转化,最后青出于蓝,还发展了不少专利,可向外输出。

中国的地铁与隧道建设也是世界第一,主要是中国在工程创新上的逆袭。1997年中国秦岭隧道开挖,传统爆破会造成山体塌方,因此需要从德国买盾构机,德方开价7亿元,中国咬牙买了,但维修与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德国工程师手中。后来中国倾全国之力研发,终于制造出有自己专利的盾构机,价格仅为2500万元,开启了全国的地铁与隧道建设高潮。不需要仰仗外国进口的昂贵机器,自力更生搞定,还输出到外国。中国盾构机展现实力,成为中国基建的一张名片。

为何中国具有基建创新的庞大力量?因为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大学理工科毕业生,每年有400万左右,他们投身于科研与实践的不同场域,可组成全球最大的工程师队伍,推动中国基建,进而出海发展。

今年中国工程师队伍的一个亮丽成果,是在欧洲克罗地亚修建的佩列沙茨大桥宣布通车。这是中国基建狂魔在欧洲登陆的第一个亮点,由中国公司承建,2019年开工,2022年就落成开通,让欧洲同行惊艳。这是中国速度,价格比欧洲公司便宜很多,性价比超高,欧洲建造公司难以望其项背,深受当地民众欢迎。中国在邻国的基建投资,还改变了亚洲的发展。印尼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铁由中企兴建,预料今年年底就可试运行,2023年正式通车。

中国的后发优势,可以弯道超车或换道超车,在科研与基建道路上,不断奋发前进。过去20年的突破,还将延伸至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诗和远方。(作者邱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