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行业也有了自己的专属职业工种。

近期,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以下简称“大典”),将火锅料理师列入中式烹调师职业下的新工种。火锅料理师的定义为:从事火锅锅底、酱料、蘸料的制作,菜肴预制,菜品切配并具备一定餐饮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锅料理师周长春(右一)正在和团队一起工作

依照该定义,在火锅底料研发和生产领域深耕近三十年的周长春,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火锅料理师”。在1994年海底捞成立之初,他就在海底捞门店做炒料师傅,如今他已成为海底捞锅底组高级研发员,为海底捞锅底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指导。

在周长春看来,“火锅料理师”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列为新职业,可以让火锅从业者有途径从普通劳动者升级为职业技能人才,从而为年轻的从业者提供上升发展空间。

吃出来的工作能力

周长春从业近三十年,见证了火锅底料研发从依赖老师的傅经验,到系统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发展,“随着时代变化,我觉得我的工作,越来越不简单。”

在接受采访前,周长春刚刚结束当日的海底捞新品品鉴活动。”这场新品已经是第五轮品鉴了,在根据五轮反馈意见依次进行调整后,产品表现愈发成熟了。”对于当天的品鉴,他总结道。作为海底捞资深锅底研发人员,试吃新品并给到海底捞锅底研发团队专业意见,是他的工作核心内容之一。

而之所以现在能在品鉴环节,为团队提出一些专业意见,周长春称是因为其具备足够的吃的经验,“以前做锅底研发,就是到处吃、到处看、到处学,去寻找、研究、借鉴一些特色美食,不停歇地吃,不停歇地研究,你自然会有积累,知道一款菜品里有些什么食材,其好吃的奥秘在哪里。”

而现在,足够多的吃的经验,给海底捞的“研发员”们带来了更多锅底研发的灵感。”天南地北的美食看得多、学得多、锅底研发的也越来越多,使我对锅底食材之间进行混搭、锅底口味进行创新,更有方法,也更能出精品”,周长春直言,“我最重要的工作工具,就是自己的这张嘴。”

从“凭感觉”到“看数据”

在早些年,“炒料师傅”更多依靠自己的美食经验来寻找灵感,而随着火锅行业的发展,像海底捞这样的连锁品牌不断壮大,对产品的品质的稳定性、食品安全性都有着更高要求,作为“高级研发员”则必须学会去借助现代化工艺,实现数据化掌控火锅底料详细配方和制作流程。

“以前我们大多是依据经验,炒料师傅感觉料放的差不多了,炒的时间差不多了,就可以收锅了,而现在跟以前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了。”周长春介绍道,“现在一款产品初步研发出来,我们要借助精密仪器,去检测其具体成分配比,并根据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去调整配比,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追求口味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敲定产品具体的理化指标数据,只是产品研发的第二步,随着海底捞门店需求的日益增长,如今探索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保证门店出品品质统一且供应量稳定,也是海底捞锅底研发团队的重要工作内容。

以近期团队新研发的泡菜鸭锅底为例,“泡菜鸭里的酸菜,我们就炒制了不下80次,主要探索怎样把酸菜这种古法发酵工艺进行规模化复制。”周长春举例说道。据介绍,他们反复实践去确定酸菜的炒制时长,炒制时特定时间的油温要达到多少,甚至还要对不同工厂的炒料机,做针对性调整,直到出厂的火锅底料各成分配比、口味、色泽等方面,都符合样品标准。

总而言之,在周长春看来,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火锅料理师”只是年轻一辈在这个行业的起点,要学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这个职业也会越来越专,终点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食品工程师。

【记者】李劼

【作者】 李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