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似乎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的一个非常自然的东西,我们对我们的生长的村落似乎有种难舍难分的情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

故土和乡亲是我们成长和奋斗的动力和来源,我们爱那边让我们生长的土地,唯独我们不爱城市里面用钢筋混凝土堆砌起来的格子或者是禁锢我们的牢笼。

唐代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代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南宋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宋朝徐玑在《新凉》中写道: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愁

这些关于我们美好乡村的描写充满了我们对美好乡村的向往,只是到现如今,我们似乎对农村没有那么热爱了,我们都希望在冰冷的城市挣扎,却不愿意守住乡村的美好,是什么让我们这个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古国变得对农业农村不那么热爱了?几十年后我们的子孙们都没有农村记忆的一代钢筋混凝土的一代会把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带到哪里去呢?

最近因为工作的关系,频繁地到各地的乡村走动。基本上在农村很少看到年轻人,甚至40岁左右的年轻人都比较少见,乡村的巷道里面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很多房屋本已经无人居住,有些房屋年久失修,很快就要倒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意境

内心里有一种焦虑,是不是再过二三十年,这一个个乡村就将消失在这个工业化信息化的潮流里面,我们除了可以在文艺作品中看到乡村和乡愁之外,我们已经全部迷失在这个让人迷失的世界里。

当然很多人肯定说城市化意味着社会的进步,但是农村大规模的消解和消失真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

还是我们更应该珍视我们现有的乡村把它打造的更完美,更宜居,让城乡生活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建立一个农村城市二元和谐发展的社会,而不只是让一方替代另一方,让我们的生态变得单一而乏味呢?

城市化真的是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还是我们本来可以把农村打造得更美丽更宜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