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12日,江西老汉林观荣突发脑血栓。

弥留之际,他将儿子林上水叫到身边,嘱咐他等自己死后便将自己“坐缸”。

“坐缸”指的是用一口陶缸来存放死者的遗体,再用木炭、石灰、香料等除湿防腐的东西填满缸体,之后将缸子密封安葬。

林观荣死后,林上水按照他的遗嘱,将他做成了“木乃伊”,供奉在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执意“缸葬”、嘱咐儿子

林观荣1925年10月出生于江西上饶的一个农民家庭。

长大后,他和祖辈们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活。

不过,林观荣居住的小山村在灵山脚下。

灵山是江西颇有影响力的宗教名山,也是著名的佛家圣地。

山上有天心寺、石城寺、白云寺等众多寺庙,佛教氛围十分浓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并没有出家,但林观荣闲暇时经常去附近的灵山庙,与僧人们一起打坐修行、诵读经书,几乎成了寺庙的“编外人员”。

平时做农活之余,林观荣也经常去寺庙里做义工。

他还总是将微薄的收入拿出一部分来,贡献给寺庙的功德箱。

后来,林观荣娶妻生子,为儿子取名为“林上水”,有上善若水之意。

在父亲的影响下,林上水自幼便接触到了不少佛家文化,长大后也成了一名佛教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60年代末,林观荣的身上发生了一件“怪事”。

某一天开始,他突然对荤食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看都看不得,只能吃素。每次吃饭,他总是避着大家,自己一个人吃。

据林上水回忆:“当时,家里锅灶餐具有两套,其中一套专门给父亲用,一直用到临终。”

后来,林观荣干脆带上大米和素菜,到附近的寺庙里和僧人们一起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灵山脚下到山上的寺庙有2公里的山路,非常崎岖陡峭。

下雨天路上一片泥泞,更是寸步难行。

当地有不少年事已高的信徒,由于山路不好走,无法上山礼佛。

于是,林观荣便萌生了修一条路的想法。

不过,当时的农村还比较贫穷,林观荣只能靠自己一个人的人力来修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将附近的花岗岩凿下来,再一块块背上山,铺设在路面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林观荣修成了一条足足有2000多个台阶的路,从山下直达山上。

自此,村民们上山礼佛、僧人们下山都方便了许多。

凭借着修路的善举,林观荣也赢得了当地人的一致好评,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入接触到佛家文化后,林观荣了解到了“缸葬”这一安葬方式。

“缸葬”有坐缸、封缸、开缸三个步骤。

林观荣对生死之事一直非常在意,他决定死后要“缸葬”。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林观荣便一直叮嘱儿子,在自己死后不要用棺木,要坐缸。

这一决定,无疑让全家人感到震惊。而当时林上水也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2月12日,75岁的林观荣突发脑血栓。

在医院治疗的20多天内,他一直一言不发,病情眼看着便越来越严重了。

后来,他突然开口说了话,将儿子林上水叫到身边,要他为自己做好坐缸的准备。

这时,林上水才明白,父亲所说的话并非戏言。

他回忆道:“当时,我觉得20多天不说话的父亲竟又开口说话,很不可思议,心想也许这就是留遗嘱的时刻了,我只有按照遗嘱去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父亲能无憾而终,林上水赶紧托人找起了陶缸。

林观荣的身材高大,要找到能容纳他身体的缸并不容易。

后来,经过一番辛苦寻找,林上水找来了当地最大的一个陶缸和一个匹配的小缸。

这样,两个缸便可以扣在一起,方便密封。

看到儿子为自己张罗起了“缸葬”的后事,林观荣十分满意。

3月12日,他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实施“缸葬”、重塑金身

林观荣去世后,林上水马上就准备为其“缸葬”。

不过,他的举动受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对。

在当地人看来,人讲究“入土为安”,死后还折腾,无疑是不合规矩的。

就连林观荣生前常去的灵山庙的僧人,也表示了反对。

不过,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林上水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给父亲“缸葬”。

他请来了工匠,按照民间的习俗,将寿衣和一张小木凳放在了大缸的底部,之后将林观荣的遗体抱进了缸内,让其坐在小木凳上,双手搭在两个膝盖上。

之后,便是最重要的防腐工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入缸前,林上水将父亲的遗体仔细擦拭过,又用石灰涂抹了几遍。

然后,他从亲戚家拿来了一筐质量比较好的木炭,并用黄纸包着精制的石灰粉,一起放进了缸里,将缸子填得满满当当。

最后,他们将小缸倒扣在大缸上,并用桐油与石灰搅拌而成的浆糊糊住两个缸的接口处,保证缸内的完全密封。

全部处理完之后,林上水将装着父亲遗体的缸放置在了自家菜园内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林观荣生前的说法,他死后要封存一千天,等待肉身佛的出现。之后,再将陶缸打开,换成塑像,供奉在家中。

等待了三年之久后,林上水准备为父亲开缸了。

开缸当日,全村村民都来围观这一千载难逢的场面。

开缸前,林上水的心里也很忐忑,不知道父亲的遗体是否已经腐坏。

之前,他就听人说过,若是坐缸不成功,遗体将会腐烂成白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全村人的见证下,他打开了陶缸。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缸子里的东西都完好如初。

林观荣的遗体端坐在大缸中,除了臀部没有干透以外,其余地方都成了完完全全的“木乃伊”。

相比于入缸时,他的遗体仅仅是变黑了一些,并无其他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上水见状,也放下了心,还花重金请来了工匠,为父亲“重塑金身”。

他们将林观荣的遗体从缸中取出,再抹上厚厚的石膏密封,塑成了一具石膏真身像,还给塑像穿上了衣服。

后来,林上水听说塑像容易被盗,便又用樟木做了一个稍小的附身像。

他将两座塑像都放在家里二楼的客厅里,并将陶缸放到了另一个房间,方便家人供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遗体不腐、引起争议

林上水为父亲“重塑金身”一事传开后,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的人认为林观荣塑成金身是好事。

而更多的人则是持反对态度。

毕竟,虽然“缸葬”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现实生活中选择此种安葬方式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当地的不少人,都在私下里议论林上水不孝,不让父亲入土为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林上水显得很无奈。

据他介绍,“缸葬”的开支极大,也很花费精力。若不是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他是不可能如此大费周折的。

林观荣去世时,医疗、丧葬费用就花了2万多元。

而且,坐缸、塑像等步骤,也要花不少钱,还要承受别人异样的目光。

塑像之后,还要经常打扫卫生,给塑像做保养。

其中的花费,要远远超过火化的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事情越传越邪乎,林上水不得不站出来向村民们澄清。

为此,他还特意请人跟大家解释“缸葬”的来由,并以林观荣生前修路等善举来劝说大家,最终才使流言平息。

不过,虽然不再指指点点,但村民们对林家从此便敬而远之了。

自那以后,大家每次经过林家时,都不免心惊胆战,更不敢上门拜访。

从前交友广泛的林家,一下子便门庭寥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不被人理解,但林上水仍坚持在家供奉塑像,每个月,都会给父亲上香。

截止到今年,林观荣的遗体一直停放在林家的二楼,至今仍未有亲戚敢上门拜访。

对于林上水的举动,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他是孝子,也有人认为他不孝。究竟如何,没有定论。

林上水曾在采访中回忆道:“父亲去世第三天,举行坐缸仪式时,他发现父亲的身体是软绵绵的。一般而言,人死后遗体都会僵硬,而父亲却恰恰相反,很容易便能抱进缸里。而且,在气候炎热的江西,父亲的遗体未经复杂的处理,在常温状态下都能保持多年不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有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相关的专家,专家表示:人死后的确会有一段时间身体僵硬,不过一般都是在24小时左右。遗体存放超过48小时,就会变软。

因此,林观荣坐缸时身体是软的,完全是正常现象。

而林观荣的肉身不腐,则要归功于林上水按照他的遗嘱,进行了完备的防腐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林观荣坐缸的缸内,放满了石灰和木炭。

这两种物质都可以吸收水分、防止腐烂,石灰还有着杀菌的功效。

而且,用于封口的桐油,也可以防腐防蛀。

再加上储存遗体用的是陶缸,比一般的棺木密封性更好,保持遗体不腐也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江南都市报 《江西一孝子遵遗愿将父制成“木乃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